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启示

2017-05-30 15:49贾学军
高教学刊 2017年23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大学生

贾学军

摘 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技术的非理性使用、异化消费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展望了生态危机的政治解放路径。该理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而生发的理论力量使其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念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23-0043-03

Abstract: Ecological Marxism has profoundly criticized the anti-ecological nature of the capitalist system, the irrational use of technology, and the alienated consumption, and has envisaged a solution to the ecological crisis. The theor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Keywords: Ecology Marxism; college student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ducation

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全球生态环境恶化才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长期的最大的敌人。”[1]为此,理论界开始探索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途,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理论与观念的冲撞,并逐渐滋生出一种观点,即认为马克思追求的是让人类如何更快、更有效地掠夺自然,而不是自然本身。这一观点把历史唯物主义与生态思维对立起来,从而消解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解决生态危机、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中的当代价值。因此,在进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时首先要正本清源,向大学生阐释历史唯物主义与马克思的学说体系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理论意义,而这可以借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观点。

针对马克思与历史唯物主义“非生态”的指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做出了积极的回应,给予了肯定的回答与辩护。在本·阿格尔看来,生态危机的解决依然有赖于历史唯物主义。这是因为生态危机的产生,一方面源于资本主义逐利本性导致的资本积累与扩张会不断突破自然的限制,从而造成环境破坏;另一方面,不断强化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会操控工人追逐消费,以异化消费的心理满足消解异化劳动的压制与剥削,而这实际上推动了对自然物的消耗,会进一步强化环境问题。基于这一认识,本·阿格尔坚持把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理论作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主要理论工具,并把实现工人阶级解放作为生态解放的基本前提。而这奠定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所以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

与本·阿格尔从对资本主义现实危机的重新认识来阐发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意蕴不同,詹姆斯·奥康纳把理论的关注点聚焦到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条件。奥康纳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第二重矛盾”,指出随着生态危机逐渐成为20世纪以来的主要问题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就不再仅表现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同时还出现了有限的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与无限的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之间的矛盾。他指出,资本主义的生产具有无限扩张的内在冲动,为了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资本会把自然界与环境、城市空间以及劳动力都看作是生产条件,进而对它们进行“自我摧残性的利用和使用”[2],从而使世界陷入包括生态危机在内的多重危机。也就是说,在奥康纳看来,作为生产条件的劳动力、自然资源等要素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都被转化为了资本,变成了资本主义自我壮大的要素,但是因为这些生产条件的有限性,也使它们在被不断破坏的同时加速了资本主义的崩溃。

如果說阿格尔与奥康纳主要是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进行重新解读来构建马克思学说的生态内涵,福斯特则是通过对马克思著作的历史性梳理,分析了马克思的生态关注,阐发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内涵。福斯特的研究表明,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具有“深刻的唯物主义自然观”,马克思的辩证法强调了社会和自然的不可分离及其相互作用,这种辩证法中蕴含的人类进化的观点、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观点是解决社会和自然冲突的科学方法,构成了马克思生态思想的主要部分。福斯特对马克思主要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进行了深入分析,阐明了马克思生态观的巨大理论力量源于其唯物主义哲学。特别是通过对《资本论》的详细解读,发现了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断裂”理论,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运行的必然结局是造成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物质变换的断裂”,这种断裂会不断强化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下的城乡对立以及对自然资源与土地的掠夺、当代人的过度消费与后代人需求之间的冲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本质性的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根本上是反生态的,因此该理论对生态文明的理解不是基于伦理的道德悬设,也不是基于空想的绿色“伊甸园”式的勾描,而是根源于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深刻认识与批判,并以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革命为基础,把生态社会主义的实现作为追求生态文明的正确路径。其理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性进行批判。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异质于其他生态文明理论的根本之处在于它是一种对资本主义进行生态批判的理论,这也是确立其与马克思主义学说内在关联的最重要的标志。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摆脱了传统绿色文明理论对生态危机所进行的伦理解释或价值观再造的解读路径。它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特别是对由积累机制所推动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式剖析,指出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具有反生态的本性——为了追逐利润,资本主义不但牺牲人及其劳动,同时还剥夺自然,把它推向无边界的资本的转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把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制度结合起来考察,为解决生态危机,建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视角。

第二、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的非理性使用的批判。对于生态危机的原因,源自于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理性批判一度是西方左派的主要解释范式。该理论认为技术的进步使人类掌握了控制自然的能力,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人类不断突破自然的边界,破坏它本来的存在样貌,导致了生态危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则认为技术是无辜的,他们反对的是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看来,技术的进步确实不断提升人类认识与改造自然的能力,推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但这种能力是中性的,之所以会给人以技术破坏自然的假象,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技术是被控制的,对它使用的原则完全遵循利润积累的逻辑。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中,技术如同劳动一样都是一种异化的存在,并不可避免地成为了资本获利的工具。总之,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看来,不能把生态危机简单地归结为技术,只是因为本质上是反生态的资本主义制度为了维持其增长与积累的逻辑而非理性地使用了技术,才使资本主义社会中技术的使用与生态的破坏因对利润的追求而被同构了。

第三、对消费主义文化的批判。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看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通过资本的宣扬,消费被伪装成幸福的源泉,使人们沉溺其中,这种营造出来的消费需求无疑是一种“虚假的需求”,只是一种受资本所控制的“异化消费”。消费异化的直接结果导致整个社会为了满足物质的欲望,不断扩大商品生产规模,这持续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利润积累,但同时也加重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与商品化,从而使已经脆弱的生态系统走向崩溃。因此,异化消费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态危机的消除必须要确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而这首先要正确认识劳动的价值,把劳动看作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而不是为了满足物质欲望而埋头赚钱的行为。因为只有人们“从创造性的、非异化的劳动而不是从以广告为媒介的商品的无止境的消费中得到满足”[4] 才能真正转变对于物质的观念,进而认清资本主义图绘的消费主义社会无非是另一种统治世界的企图。这样才能把对生态危机的解决建立在对真正可持续社会制度的追求基础上。

第四、对解决生态危机的政治解放路径的思考。综上所述,正是因为认识到当前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在于非理性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以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就是要推翻资本主制度,构建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他们看来,只有生态社会主义才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形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实现了人与自然历史性统一的社会,在这一社会形态中,经济的发展是以认识自然规律及其有限性为前提的,对自然的利用是以实现大多数人的真正需求为目的的。因此这样的社会形态以对自然的集体控制与社会的民主化的结合为基础,希望通过生产者联合起来的劳动形式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对自然的滥用,实现对生产力诸要素的社会主义化占有。

通过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学说具有深厚的生态意蕴,其基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而生发的理论力量对于批判资本主义的现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启发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就高校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来说,其启发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清世界范围内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今天,就全球范围的生态环境来看,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的现象:一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山清水秀,环境优美;另一方面广大发展中国家则环境破坏严重,工业污染肆虐。这一现象往往会对青年人群体产生很强的欺骗性,似乎发展中国家才是当今全球生态破坏的元凶。但是,如果我们以生态学马克思主義理论作为理论武器进行分析就会发现,造成今天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正是资本主义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体系及其向全球的扩张导致了不断扩大的生态破坏。二战后,随着以美国为核心的霸权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特别是布雷登森林体系的构建,为资本主义世界通过经济的力量统治世界创造了条件。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的经营,加速了发达国家对外围世界的资源掠夺与高耗能产业输出。当这一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广而愈加严重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就不得不背负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富裕生活的生态代价,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基地与蓄污池。

第二、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以及对物质利益的客观态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一些西方的思潮也随着改革的春风进入我国,从而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其中,消费主义文化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一种思想观念。今天高校里大学生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现象严重,甚至有个别学生为满足消费欲望放弃尊严,走上沦落的道路。针对这些现象,运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异化消费”批判理论进行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们认清消费主义文化的内涵,使其认识到把需要的满足建立在对商品的消费上其实是资本构建的异化的世界,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控制的有效工具。只有摆脱“异化消费”的控制,人才能追求更高的自由。同时,通过理性的对待消费与物质,也有助于形成节约而环保的社会生活方式,从而推进生态文明的进步。

第三、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理性对待技术的力量与科学的进步。我们知道,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时也告诉我们,技术虽然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但在资本主义主导的生产体系下,使用什么技术,如何使用技术,在何种程度上使用技术等都要遵循利润原则,即一切要以能够获利为前提。也就是说,技术在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下异化了,技术所表现出来的对自然的破坏能力以及对人的压迫,并不表现为技术的本质。技术其实是中性的,它所表现出来的诸多消极作用不在于技术本身,而是由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所赋予的。这一观点有助于大学生理解技术的客观性,认识技术或者说生产力并不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而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或者说资本主义社会对生产力的控制与扭曲才是产生一切不公正以及生态危机的最终原因,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技术观并进而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第四、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清资本主义现实,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观念。资本主义在其存在的数百年时间里,为了尽可能地维持自身的存在以及对世界的统治,一直在不断的调整自己,伪装自己,从而产生了许多极具迷惑性的统治观念,比如自由主义观念、民主意识、或者全球宪政等等。这样就使当今的资本主义更加“狡猾”也更具迷惑性,从而使许多大学生丧失了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能力,进而弱化了他们的社会主义信念。通过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制度性批判,可以让大学生们通过一系列光怪陆离的现象,直面资本主义的本质,从而增强自身的社会主义信念。

总体来说,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由对生态危机产生根源的追问,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制度性缺陷,敏锐地认识到当今全球性生态问题的产生主要源自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拓展,通过把生态观定位于社会意识形态,从而使其理论坚定地站在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这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强化对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成为重要的有机构成。

参考文献:

[1]弗·卡普拉,查·斯普雷纳克.绿色政治——全球的希望[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2]詹姆斯·奥康纳(译).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约翰·贝拉米·福斯特.马克思的生态学:唯物主义和自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5]杨永华.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J].高教学刊,2015(12):95-96.

[6]徐英.高职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实践途径的探索——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为例[J].高教学刊,2017(05):107-108.

[7]成媛.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现状与教育途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5(18):3-4.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高校思政课中生态文明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研究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于高中自然地理教学中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