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灾害性危机管理的研究

2017-05-30 15:44赵雨晨
大东方 2017年3期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挑战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化的社团革命使非政府组织蔚然兴起。非政府组织作为一种制度创新,为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解决提供可能,并且已经在一些社会问题突出的领域 ,如环境保护、扶贫帮困等方面 ,发挥其特有的重要作用。在国内改革日趋深化的背景下,公共危机时有发生。非政府组织发挥作用,弥补政府的不足。如何让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灾害性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非政府组织;灾害性危机管理;挑战

一、非政府组织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策环境逐渐宽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非政府组织不断涌现。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非政府组织发展加速。有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49.9万个,比上年增长8.1%;吸纳社会各类人员就业613.3万人,比上年增加2.3%;形成固定资产1425.4亿元;社会组织增加值为525.6亿元,比上年减少20.4%,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0.23%;接收社会捐赠470.8亿元。这些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广,包括教育、卫生、扶贫、帮助弱势群体(农民工、妇女儿童等)等各个领域。

二、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灾害性危机管理面临的挑战

(一)外部环境的压力

1、非政府组织缺乏独立性

我国长期形成的“大政府、小社会”格局导致政府在处理危机时形成大包大揽的风格,限制了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发挥。政府一直处于主导地位,限制了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中发挥作用。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作用不够信任,未能给它发挥作用提供保障。同时政府也对非政府组织实行了较为严格的管理体制。一些官办非政府组织的“准政府”色彩依然比较浓郁。非政府组织的独立性不够,也使得它缺乏变革和创新的能力,限制了它的发展。

2、非政府组织社会公信力不足

非政府组织本应该是提供一個人与人之间互帮互助的平台,具有公益性。然而非政府组织信息的不透明和审计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在不断的制造丑闻。从十年前的胡曼丽、付光荣事件,到基会再到郭美美等事件的负面消息却从来没有消失过,这使得公众对其没有广泛的深层次的认同。

(二)自身发展的限制

1、专业化程度不高

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国际相比,仍有落后。不论是自上而下的组织还是自下而上的组织,都面临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问题。例如,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应对灾害性危机时应该具备的专业技术和能力,包括应对危机时组织结构的设定,管理机构、运行机构的设置,社会资源的整合,专业资源的挖掘以及自身形象的塑造等各个方面,还有应对危机时,非政府组织自身的监督以及绩效的自我评估等仍有不足,影响了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过程中作用的发挥。

2、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资源不足

资源不足首先体现在资金方面,资金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危机管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大小。非政府组织资金来源不稳定,社会的捐助受到的影响很多,捐助情况也不稳定。此外,由于非政府组织自身管理的不足引发了像郭美美事件的丑闻,影响了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导致社会资金方面捐助的意愿降低,这些问题使得非政府组织的资金紧缺。

三、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灾害性危机管理的对策

(一)政府应积极培育引导非政府组织发展,建立协调机制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部门之间属于上下级隶属关系,因此政府应与非政府组织建立起响应的协调机制,以保证两者之间的有效沟通。例如,政府部门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可以建立应急信息通道,可以向非政府组织传达需要,分配任务,也方便向政府反馈信息。加强对非政府组织应急预案的指导、协调和检查,尽量避免出现漏洞、脱轨。

(二)非政府组织应完善自身发展

1、拓宽募集经费的渠道

非政府组织不可能只靠社会捐款维持生存,如果社会志愿一旦失灵,非政府组织将面临重大危机。此外,非政府组织应尽可能多的组织各种募捐活动。首先,非政府组织应重视社会大众的捐款意愿和潜力。要组织针对不同层次群体的募捐行动,而不是只着眼于单一群体。要和媒体、网络建立良好的关系,利用媒体加强宣传有关活动。

2、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如必须对其人力资源采取恰当的激励方式,才能真正激发员工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实现激励效用的最大化。非政府组织更应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以便留住人才。应充分保障其工资水平,应不低于社会一般工资水平,保证薪酬稳定和福利保障。

3、加强信息公开,树立良好形象

应积极将公开的信息进行整理并且存档,保证公开的信息的真实性。提供完善的捐赠信息,并对捐赠的财务进行追踪。此外,政府对非政府组织的信息公开应加强监督力度。完善信息监督机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根据非政府组织自身的特点以及当地政策的具体环境,制定合理的非政府组织信息公开制度。树立非政府组织的良好形象。

(三)加强公民精神文化建设

公民精神文化建设的推进,可以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民主意识,可以提升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外部合法性,一方面加强宣传非政府组织,提高它的地位和影响力,树立其在危机应对中的模范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强公民文化建设,培育公民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志愿精神。良好的志愿精神可以让非政府组织成为道义性力量,被赋予了更多正能量,让非政府组织的力量不断壮大,且有更高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云龙.论公民参与意识的制度保障[J].理论月刊.2006.3

[2].吕瑛.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战略思考[J].内蒙古大学学报.2005.2

[3].孙辉.转型社会与社会治理工作的转型[J].新华文摘.2005.6

作者简介:赵雨晨(1995—),女,北京人,中央民族大学2013级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非政府组织挑战
我来挑战(二)
民办高校外来非政府组织活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中外政府向非政府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的经验比较
浅谈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公共管理功能
非政府组织助推“一带一路”共同体建设路径
公共管理怎样用好非政府组织
生存 挑战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