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阐述了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基本现状,分析了其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调整学科方向、培养造就领军人才、强化科研平台建设、加强农业科技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深化体制机制创新等加快院所战略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转型发展;科技创新;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2-0233-02
Strategic Consideration on Speeding up the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Taking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s an example
LI Dongping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fei, Anhui 230031)
Abstract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we analyzed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given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optimize the direction of discipline, cultivate and foster leading talent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platform, strengthe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promoting the transfer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agriculture, deepen the innovation of system and mechanism etc.
Key wordsAgricultural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s; Transformation developm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Countermeasure proposals
中共十八大以來,国家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重要部署,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种业新政等一系列文件相继出台,力度之大、影响之深,前所未有,使农业科研院所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为省级公益性、综合性的农业科研单位,承担着推进安徽农业科技进步,支撑和引领安徽现代农业发展和服务“三农”的重任[1-2]。在新形势下,如何抢抓机遇促进转型发展,持续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支撑安徽现代农業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是摆在农业科研工作者面前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基本现状
1.1单位机构设置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是安徽省政府直属的多学科、综合性、公益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下设水稻、作物、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经济与信息、园艺、土壤肥料、水产、畜牧兽医、农产品加工、农业工程、茶叶、蚕桑、棉花、烟草等14个专业研究所。学科发展涵盖了主要农业产业和相关农业科研领域。
1.2人才队伍现状
全院在职职工880人,在职专业技术人员700人,其中正高级人员 101人,副高级人员 167人,中级人员300 人,初级人员52人。博士140人,硕士260人,现有农业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9个,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2人,省特殊津贴专家38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1人。
1.3科研平台条件
建有24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和27个省级科研平台;建有2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和29个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功能实验室;在全省建有100多个试验示范基地和12个长期固定的科研试验基地[3]。全院5万元以上科研仪器设备共计300余台(套),资产原值合计超过6 000万元。
1.4科技创新成效
“十二五”以来,全院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含合作)68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合作)1项、一等奖(合作)1项,省部级一等奖15项、二等奖17项。审(鉴、认)定农作物新品种204个,其中国审品种15个;申请和授权专利950件;制(修)定标准158项等。
2院所战略转型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学科发展亟需优化调整
全院从事动植物育种研究人员占科技人员总数近50%,在水稻、果蔬、长毛兔等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但在种养殖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农业、农业信息等学科领域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产业发展需求。高新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2.2农业高层次领军人才缺乏
高层次领军人才和优秀拔尖的青年科技人才相对较少,科技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全院仅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农业部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1人,安徽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
2.3科研平台建设有待强化
国家级科研平台偏少,现有平台基础设施、设备更新较慢,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程度低;综合试验基地和区域性示范基地规模较小、分布零散、运作成本高、基础设施薄弱等,科研稳定性受到较大影响。
2.4农业科技合作有待深化
农作物育种等方面的农业科技合作与交流还需进一步拓展,合作的深度、广度有待加强,合作的形式有待转变,对外合作的机制和模式亟需创新完善等。
2.5农业科技服务有待加强
重大突破性成果较少,成果的中试开发和熟化研究总体不够,成果转化率低;科技人员研发与转化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亟需激发。服务“三农”和科技扶贫的能力亟需提升、方式方法亟需创新等。
2.6管理机制有待改革创新
现有的科研管理、人才评价、职称晋升、分配激励等机制不健全,尚未与国家和安徽省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相衔接,亟需改革创新,释放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动力。
3加快院所战略转型发展的对策建议
3.1优化调整学科方向,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学科建设是农业科研院所的生命线和立足之本[4]。根据安徽省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手段,加强在农业生物技术及生物基制品、作物栽培及生理、动植物重大疫病、农业资源环境、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信息技术与农村信息服务、农业经济与政策等学科领域的科技创新。继续发挥在农作物育种方面的优势,强化农作物育种基础性、公益性研究。重点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创制等工作;育种方法和技术、分子生物技术、品种检测技术、种子生产加工和检验技术等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技术性研究;常规作物育种和无性繁殖材料选育等公益性研究。
3.2培养造就领军人才,建设科研创新团队
人才团队是科技创新的基础[5]。坚持“以人为本、结构优化、精干高效”的原则,依托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国家(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重大科研项目,在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领域,加强领军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选派优秀中青年人才出国(境)进行中长期学习和开展科技合作研究等,提升中青年科技人才的科技创新水平,培养一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引进培养一批学术水平高、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领军人才,组建一批学科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院科技创新团队,为实现战略转型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3.3强化科研平台建设,提高科技创新水平
科研平台条件是开展农业科技工作的物质基础[6]。要建立“共建共享、流动开放、合作共赢”的运行机制,改善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田间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充分发挥现有国家农作物育种分中心、国家(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等平台条件作用。根据国家对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的要求,争取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分析、动物营养与饲料安全等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及一批长期定位农业科学试验站。积极开展农田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及田间生物群落,养殖结构与养殖方式变化以及气候变化对主要农作物影响等监测,为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提供基础支撑。
3.4加强农业科技合作,提升协同创新能力
在种业新政引导下,抢抓机遇,积极转型,为种业强省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一是要整合地市农业科研院所和有关种业企业的科技资源,以项目为紐带,以团队建设为抓手,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组织多部门、多学科、多层次的科研力量协同攻关;二是推动公益性农业科研资源向社会和企业开放,实现科技人才、技术成果和研发资源的全面共享;三是指导企业开展高技术研究,培养、输送研发人才,支持科技人员到企业转化科技成果;四是积极引导院所自办种业企业采取股份转让、联合开发和委托开发等方式,与种业龙头企业实现优势互补,靠大联强,逐步退出经营。
3.5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增强支撑引领能力
围绕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通过遴选高水平科技专家,组建科技服务团队,创新服务方式。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落实好知识产权转让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奖励制度;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评估机制;建立权利与义务对等、收益与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等。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交易、集成组装展示、示范推广平台,实施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实施精准扶贫,充分发挥专家智囊团作用,因地制宜地开展社会服务,积极为地方政府建言献策,全面增强科技的支撑和引领能力。
3.6深化体制机制创新,营造转型发展环境
根据国家和安徽省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成果产权制度改革要求,加大科研管理改革力度,建立健全农业科研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效能。创新科技评价制度,制定绩效评价指标,构建科学、合理、完善的分类评价体系。改革人才评价考核办法,形成能上能下的机制,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加快推进知识产权的保护、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创新分配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相连的分配激励机制,提高广大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院所战略转型发展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普.省级农业科研机构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成效与问题思考:以安徽省农科院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21):31-32,59.
[2] 徐晓英.安徽省农科院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策略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0):287-289.
[3] 李东平,肖扬书,徐磊.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十三五”农业科技工作现状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6):238-240.
[4] 王小虎,陸建中.农业科研院所学科特点与学科建设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3,32(1):5-8.
[5] 涂玉琴,冯兆宾,乐美旺,等.加强农业科技合作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1,30(1):19-21,36.
[6] 李建萍,刘建安.加强农业科技条件平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8,27(5):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