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背景下工科学生科技创新驱动策略研究

2017-05-30 10:48王武
高教学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工科专业转型发展科技创新

王武

摘 要:转型发展背景下,对工科专业人才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创新环境和氛围、创新设施和指导能力、科技创新的运行模式都会影响转型发展院校科技創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大宣传,营造创新氛围、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等科技创新驱动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转型发展;科技创新;工科专业;驱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3-0025-02

一、概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已成为教育界面临的重要任务,这也成了我国科技发展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重要瓶颈。

高校注重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培养,对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具有积极意义,既符合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行动。科技创新对学生、高校、乃至国家,都具有重要意义。科技创新是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必要驱动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建立科学自信、滋长积极的处事态度、建立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行为方式,有助于提升综合竞争力,敢于突破落后观念、主动求新求变、积极应对挫折和失败、提高社会责任感、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科技创新是高校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和创新求发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而主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不断增强高校综合实力和的国际竞争力的内驱力。就国家层面而言,创新已成为一个国家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经济发展需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2]。建立高校创新体系,可以助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 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促进产业绩效提升,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稳步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有一批高校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更深地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实施转型发展策略,发展应用技术型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的战略性调整[3]。这些院校的工科专业,相对易于转型,但由于传统应用型本科高校受历史和客观条件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创新能力不够,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与社会发展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很多院校虽然看到了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和重要性,但由于传统教学中,专业课程设置过细,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受限,学习方法以应试教育为价值取向等问题,导致创新能力远远不足。从社会系统和大学生生活环境看,传统文化、教育体制和观念、教育教学条件等方面,都会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4]。论文就转型发展背景下工科学生科技创新驱动问题进行探索,以期为相关院校工科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一些简单的策略。

二、工科生科技创新培养面对的问题

受灌输式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模式的束缚,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主要表现为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刻苦钻研和创新意识,学习积极性较差,学习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知识点相对分散,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缺乏。学生不重视实践技能,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创新的认识不足、思维单一、无法建立起创新意识,创新目标不明确,创新行动相对滞后,甚至没有创新。

(一)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创新能力培养

传统教学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实践能力培养,课堂教学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导致学生不能积极思辨,思维阻滞,缺乏变通能力。设置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创新元素很少,虽然进行了教学改革,增加了选修课数量,但与之配套的教学时间和师资配备不够,严重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的要求把控不严,学生实践能力较弱,加之缺乏正确的引导与激励,缺少创新教育投资,致使总体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二)创新环境和氛围影响创新能力培养

转型发展院校,工科生参与科技创新的学生参与率比较低,普及程度也不够。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好书本知识,考试得高分就足以,对科技创新不感兴趣[5]。学校对科技创新的宣传力度不够,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和价值,导致科技创新活动只是少数学生的专利。校园内没有形成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学术氛围,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三)创新设施和指导能力影响创新能力培养

工科专业开展科技创新,需要较为完善和配套的科技创新基地和相关设施。很多转型发展高校,没有开展科技创新的硬件条件和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很多科技创新项目不能实施。很多高校通过企业资助、创新项目立项等方式,被动开展科技创新工作,自然使得创新能力培养受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不同于常规的实践教学活动,需要学生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导向,以创新型科技课题为载体,和创新指导教师相结合开展创新实践,指导教师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发挥这重要作用。而转型发展高校,由于教师的教学科研任务很重,无法抽调出专门的科技创新指导教师,致使科技创新指导处于断续状态。部分指导教师的能力有限,不能在选题、创新设计过程和结题等方面给予专业的指导,创新总体质量不高[6]。有些学校由于对创新指导教师没有明确的激励政策,教师的积极性不高,自然影响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四)运行模式影响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转型发展院校在科技创新方面没有成熟经验,通常在团总支和相关社团带领下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由于团学活动和科技创新活动性质不同,活动的目标和价值取向不同,团学工作的指导思路和科技创新指导思路也不同,运行的模式也不相同,这也影响了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三、工科生科技创新驱动策略

(一)加大宣传,营造创新氛围

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应该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需要高校强化创新认识,树立创新教育理念。认识是行动的先導,创新教育理念是创新教育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和培养创新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7]。转型发展院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社团、课堂等各种载体,宣传科技创新活动的意义,要善于利用科技讲座、论坛、专家报告和科技文化活动等形式,让同学们了解科技创新,要在校园文化中加入创新元素,开展科技竞赛、科技展示、科技交流等活动,营造创新氛围,潜移默化地将科技创新意识渗透到大学生心灵深处,使之成为大学生成才的自觉需求,不断增强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的活力,拓宽科技创新视野,增强科技创新意识,着力培养科学精神。

(二)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需要完善组织管理体系,形成保障机制,建立健全管理运行体制,实现科学统筹管理。要在学校层面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统一领导、协调、研究和指导学生的科研创新工作,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建立科学、规范的各类规章制度,为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比如,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将科技创新活动与学生的学业成绩挂钩,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能够给予一定的学分,可以在奖学金评定或各类评优中优先考虑,可以申请免修一些课程[8]。对于获得较高水平创新成果的学生,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提高学生的创新热情;建立激励机制,担任科技创新活动指导教师的老师,在职称评定时加分,减免相应的工作量,提高教师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建立开展学术交流、开展各级各类学科和科技竞赛的机制。

(三)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要为工科生培养建立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一是加强创新实验室开放,通过添置必要设备,为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场地和基础平台,创建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有效提升科技创新层次。要以创新实践为抓手,以创新项目为牵引,采用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创新项目实施,着力开发创新成果。二是构建科技竞赛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通过以各类科技竞赛为动力,磨练意志、提高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分层开展科技竞赛活动,扩大辐射面,提高学生参与度,培育创新成果,形成长效机制。三是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社团和兴趣小组,开展各种科研类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品牌建设和特色建设,不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与科研创新能力。四是建立创新型课程体系,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实验课教学,制定和完善选课制度,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拓展第三课堂。

四、结束语

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作为一种高层次、开放式的教育,必须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转型发展背景下,对工科专业人才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创新环境和氛围、创新设施和指导能力、科技创新的运行模式都会影响转型发展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大宣传,营造创新氛围、完善管理体制,健全运行机制、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等科技创新驱动策略,可以有效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德静,禾平,王素华,等.构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机制[J].江苏高教,2007(1):117-119.

[2]姬广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建设实践与深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35(8):200-202.

[3]卢巧玲,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协同创新研究[J].大学教育,2015,2(2):1-3.

[4]邢智强.制约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及对策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09,27(5):75-78.

[5]周全,陈国富,肖金华,等.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3,9(9):87-91.

[6]陆锦冲.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现[J].中国高等教育,2012,23(23):55-56.

[7]瞿浩,何家霖,宋之帅.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9-12.

[8]陈治仁.应用型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思考[J].铜仁学院学报,2016,18(5):171-174.

猜你喜欢
工科专业转型发展科技创新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武陵山片区教授工科专业制图课程的思考及改革建议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地方院校工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与新的解决模式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高校工科青年教师备好第一堂课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