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思潮传播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7-05-30 12:32王燕
三峡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社会思潮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王燕

摘要: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也是不同社会思潮汇集、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场地。不同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和冲击力。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社会思潮在高校的传播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深入地研究各种社会思潮的发展趋势,把握社会思潮的主流方向,正确地加以引导,使社会思潮向着社会有利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社会思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A1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6)03-0091-04

在世界日益成为“地球村”的时代,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文化交流趋向于多元化,使人们在社会价值的认同方面变得复杂起来。高校的大学生无论是在身心发展还是思想观念的形成方面都处于较为敏感阶段,如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代社会思潮在高校传播发展的新趋势

在多元文化的整合和冲突中,人们价值观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呈现出复杂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各种社会思潮在高校的传播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一)传播速度快、周期短、影响范围广

网络信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使得各种社会思潮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加快了在高校的传播速度。由于大学生在高校中处于集体生活之中,彼此之间交流较为频繁,这就决定了大学生在接收各种社会信息方面更加的多样化和全面化,使他们能够快速地接触到各种社会思潮和社会观点,并将这些思潮和观点在彼此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从而产生一些新的观点和理论,这样具有各种不同观点和立场的社会思潮就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高校中得以传播。大学生面对各种不同的社会思潮的交汇,不仅会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将这些思潮和观点融入自己的思想中,而且会进一步加快社会思潮的传播。另外,大学校园环境文化的开放性、大学生思维的敏锐性、思想的共享性等特征,使得各种社会思潮更易于在高校中快速地传播,这样使得社会思潮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大学的校园生活中,融入到了大学生的生活中来。

(二)传播方式隐蔽,与娱乐和生活相结合

为了使大学生易于接受其观点,各种社会思潮在传播的过程中,将各种观点融入到娱乐和生活当中,而其意识形态所携带的政治目的性则被掩盖,更多的则是以娱乐、通俗、轻松,易于接受的方式出现。再加上其内容的丰富多样性和即时性,多倾向于传播较为“时尚”和“热门”的观点,与网络媒介相结合,能迅速地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并迅速地得以传播,甚至成为学生热衷追逐的“焦点”。随着大学生的思维的发展和心智的不断成熟,对外界新事物理解和接受能力的不断增强,他们对社会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开始关注,并且发表着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样各种社会思潮为了引发学生的共鸣,就将社会生活琐事作为载体,在传播的过程中,将社会热点和具体事情结合起来,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

(三)传播内容带有很强的迷惑性

由于各种社会思潮内容抽象晦涩,很少大学生能对各种社会思潮的发展脉络给予清晰的梳理和把握,对其所代表的意识形态、阶级立场、以及逻辑推演出的结论的前提和条件等等并不关心,仅仅关注各种思潮对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给予的评论和应答,尽管这些评论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和错误,但由于各种社会思潮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学生能尽快接受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在内容上就迎合大学生的心态,采取感性、丰富性和及时性的特点,这样各种社会思潮在内容上就极其具有迷惑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中不同的利益群体所呈现出的诉求不同,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也不同,代表不同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的社会主体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校的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也处于不同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之中,各种社会思潮就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迎合大学生的心理,引起他们的共鸣。

二、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深刻影响

各种社会思潮的多元共生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审视不同文化的价值理念,促进了他们思维的活跃性,注重理性思考。与此同时,也容易被各种社会思潮隐蔽的传播方式和内容所迷惑,使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出现混乱和不稳定的态势。

(一)价值取向的多元性

社会思潮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之间矛盾冲突的体现,是人们的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社会生活的洞察和对社会历史发展趋势走向的考察。[1]185因而它是对当前社会中所凸显出的一些社会问题的反思,当前社会上的热点问题、社会潮流以及社会生活矛盾的消长都汇聚到社会思潮中来,使社会思潮以一种全方位的态势,容纳着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并以宏观的方式反映社会现实,成为时代社会的缩影。[2]21因此,不同的社会思潮体现了其不同的价值走向,对大学生的影响也不同,比如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潮、市场社会主义思潮从不同的角度对政治制度、经济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设想,这些思想有助于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从不同的方面理性地对社会问题进行批判地思考,进行深层反思。然而,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也是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社会矛盾的精神折射,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的消极因素,更何况在其传播的过程中一些消极腐朽反动的思想也随之而来,比如享乐主义思潮、实用主义思潮等,这些社会思潮過分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与民主,反对来自于外部的限制和束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造成大学生在价值取向方面的多元性和价值观的混乱。

(二)理想信念受到冲击,出现信仰危机

理想作为一种精神追求,是人们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向往。理性信念是人们精神生活的指南针,也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和前进的灯塔。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中的错误思想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产生了冲击,影响他们价值观的判断标准,造成他们政治信仰不坚定,引发信仰危机。有的社会思潮鼓吹意识形态的终结,以及民族文化的过时,积极倡导资本主义的自由与平等,使得部分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失去了方向感,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已经过时。而大学生所具有的创新意识,又使得他们更加易于接受新事物,直面社会现实问题,如贫富差距、贪污腐败、社会道德偏差等,都对大学生造成直接的影响,西方社会思潮过分强调的平等、自由、民主等思想就极易为大学生所接受。还有的大学生爱国的热情度很高,受民族主义思潮的影响,无法很好地驾驭情感方面的表达,很容易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蛊惑,以极端的方式对待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而表现出狭隘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情。这些都造成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上失去了航标,导致理想信念的动摇,出现信仰危机。

(三)核心价值认同危机

面对名目繁多的各种思潮,对于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敏感期,缺乏相应的政治素养,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识能力较弱的大学生来说,将导致他们陷入迷茫,盲目地追捧各种社会思潮,进而导致核心价值认同危机。在社会认同的维度上,心理学家比博·拉塔内认为,“社会影响的强度取决于数量、实力与直接性”。[3]152大学生在校接受核心价值的思想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由于思政教育方面的刻板性和传统的灌输性教育,学生的热情度不高,无法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对于课堂上所涉及的理论和观点也不是作为一种价值将其内化到自己的精神追求当中,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与教育结果最终形成了悖论。而悖论的结果就造成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冷漠和不关心,使得他们普遍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种可学可不学的理论知识。这种冷漠和不关心,从而造成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方面出现冷漠,使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变得蒼白无力。

三、引领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当代社会思潮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实际出发,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手段,加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引导大学生对当代社会思潮的正确认识,从而增强大学生对各种社会思潮的了解和辨识能力。

(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为手段,加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

主流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的主体和灵魂,是全社会各族人民团结的一个思想基础,同时也是影响个体价值观念的风向标。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当前的主流意识形态,必须发挥出其领军者的地位和作用,这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功和实现“中国梦”的关键所在。因而习近平主席强调要加强思想工作的宣传,维护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核心地位。多元社会思潮的激荡碰撞对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核心地位的确立带来的极大的挑战。面临这样一个现实,就迫切需要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以其为手段,增强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引领各种社会思潮,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来分析各种社会思潮,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净化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辩证地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批判地吸取各社会思潮中有利于社会发展和符合时代要求的因素,真正地发挥出主流意识形态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引领和激励作用。

(二)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其在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把握和认识各种社会思潮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大学生在校期间获取各种社会思潮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因而一方面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导和讲解使大学生能更好,更快地认识到各种社会思潮的不同和本质,从而引导大学生对各种社会思潮采取批判和包容的辩证的方式来看待其观点和思想;另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使主流意识形态发挥出引领的作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对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具体分析,让学生清晰地了解到各种社会思潮本身所涵带的利益因素和政治意图,了解其实质,增强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辨识能力,不被其迷惑。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要采取大众化的方式,便于学生掌握,根据学生的具体要求和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思想状况,与时俱进地调整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积极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引导学生针对不同的社会思潮,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且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引导大学生对当代社会思潮的正确认识

校园文化的建设体现了一个高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精神,是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逐渐积淀而成的广大师生共同认同的精神信念,体现了一个学校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标准。校园文化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感染力,潜移默化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有利于学生良好的、健全的人格的形成。针对各种社会思潮在校园中的传播,高校通过学术讲座、社团活动、论坛交流、娱乐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所带来的思想观念,对当代各种社会思潮采取扬弃的态度,避免被其蛊惑。另外,还可以班级、宿舍、社团等活动场所为单位进行校园文化的宣传,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的文化融于各种形式的校园文化当中,从而可以起到辐射带动作用,这不仅能够提升高校的文化品位,开拓大学生的眼界,同时还能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大学生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识别能力。

(四)以网络为媒介,优化当代社会思潮的传播途径

网络媒介为各种价值观和社会思潮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传播渠道,高校必须要以网络为媒介,把握网络发展的总趋势,优化当代社会思潮的传播途径,为大学生正确地理解各种社会思潮提供安全有益的网络技术平台。积极、主动地将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到教学过程中,通过网络传播渠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接受积极健康的主流思想文化。可以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效地将新思想、新观念渗透到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地利用网络这一宝贵资源,加强网络教育,及时关注学生的网上动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同时建立专题网站,对大学生热衷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给予积极的回应,对一些社会思潮所倡导的思想和观点给予及时的解释和疏导。另外,在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善于运用网络,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自觉地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涵,有效地抵制各种社会思潮的侵蚀。

注 释:

[1] 梅荣政、杨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思潮析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

[2] 邓卓明:《社会思潮的类型与特征》,科技出版社,1999年。

[3] 理查德·尼里斯普、里安农·特纳:《社会心理学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年。

责任编辑:刘冰清

文字校对:夏 雪

猜你喜欢
社会思潮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探析
直面“真问题”,廓清中国方向
多元化社会思潮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