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OC的高校日语会话课程探讨

2017-05-30 10:48:04马晓光韩春红
科技风 2017年3期
关键词:传统课堂慕课启示

马晓光 韩春红

摘 要:慕课建设符合高等教育信息化發展大方向,为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慕课本身也具有一定局限性,现阶段无法完全代替传统教学模式。任何改革都不应急于求成,而应循序渐进地对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探索出一条切合实际的发展道路。

关键词:日语会话;传统课堂;慕课;启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2015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高等学校外语教学应注重知识创新、教学创新、学习模式创新和资源建设创新等要求,并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进一步指出:“教育教学改革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可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课程革新和建设、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方向。慕课的建设正符合这一方向,为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但在我国,慕课发展尚属起步阶段,如何利用慕课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课程模式急需广大教育者共同探讨。

一、日语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我国外语教学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日语教学在近十几年中实现了长足进步。无论在师资教育水平、教材建设、配套设施、教学环境、办学规模等方面,还是在教学方法研究、学生学习成果评估等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学模式仍存在一些不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这些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传统教学模式消磨学生学习积极性。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日语专业招收的都是“零起点”学生。学生在步入日语课堂初期,一般都抱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兴趣,也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但是,课堂上教师多采取的是讲解单词语法、讲读课文这种传统教学模式,随着单词量增加、语法点增多,再加上课文内容古板、老旧、没有趣味性,学生会逐渐降低学习积极性,很快失去对日语的好奇心和兴趣。

第二,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外语人才的培养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其中,工具性强调的是实践能力的培养,外语的习得需要实践来巩固。但是,传统的日语课堂教学模式类似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使用“劳动力”,而对技术和设备(科技)等依赖很低,认为学生只要跟住教师、死记硬背便可万事大吉。这种为了学习语言而学习语言、过分强调“输入”而忽略“输出”的教学模式违背了CBI教学理念,使学生缺少实景练习,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第三,传统教学模式导致教育发展不均衡。这里所说的“不均衡”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校际间的不均衡。由于缺少共享资源和校际交流,日语教师只能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和教学经验进行“闭门造车”式教学活动和成绩考核,无法获知平行学习者的能力,缺少教学参考项。另一个是指同校学生间的不均衡。“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就业需求,缺少针对性,学生无法各取所需,降低了学习效率。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很难顾及学生个体能力差异,只能采取“就高不就低”、“就低不就高”或者“高不成低不就”只顾中间的教学策略,造成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差的学生“跟不上”的局面。

第四,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教材阻碍了学生的语言习得。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日语教师拥有硕士学位乃至博士学位,但是研究领域比较单一,知识结构很难达到多元化,大部分教师缺少长期在日本生活的经历,这无法满足跨文化交际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另一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讲解一本教材,知识量与信息量都受到限制,学生很难达到灵活运用。

二、慕课在日语会话教学中的优势

慕课自2011年兴起,迅速席卷全球,我国众多一流高校也积极加入其中。已有许多学生通过慕课课程取得了学历认证。可见慕课正以不可否定的优势改变着传统教育模式。

第一,慕课打破了时空限制。传统课程模式要求学习者必须在固定时间到固定地点参加课程活动。而慕课是一种在线开放网络课程,每次课5至8分钟,学习者不受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学习。这便于零散时间的利用,大大提高了日语学习效率。另一方面,无论学习者身处何处都可参与学习,打破了地域间、校际间甚至是专业间的限制,解决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第二,慕课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慕课形式短小,有效且科学地利用了学习者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符合记忆规律,不易使学习者产生厌学情绪。传统日语专业会话课程每周1至2次,每次80至100分钟,每班大约25人,每周平均到每个学生的时间至多不过10分钟,课下教师也无法及时有效地指导学习者。而在慕课课程中,教师可以随时与学习者互动,并且学习者间也可以在庞大的社区论坛等通过语音练习日语会话,交换学习资源和学习心得,为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学习者有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和练习对象,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很容易提高学习积极性。

第三,慕课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与传统课堂相比,慕课不仅可以随时学习,而且可以在学习过程中随时暂停、倒退或者重新播放。日语会话能力的习得需要反复听读、有意识模仿,慕课形式更符合这一需求,使整个学习过程具有灵活性。另外,由于学习者的基础不同、学习目标不同、兴趣不同,学习者可以不拘泥于既定课程安排,而是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课程、参与不同学习社区。没有基础的学习者可以选择问候、寒暄、购物等基础日语会话;有基础的学习者可以选择商务、科技、法律等方面的日语会话,以此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第四,慕课体现了学习成果评价的客观性。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只通过一次期末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如日语会话课评价结果会受到学生临场发挥、教师主观印象、题目难易程度等影响,导致评价结果片面。而慕课通过系统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自我反思等方式进行评价,综合了多方面因素,使成果评价趋于全面客观。

三、慕课对日语会话教学的启示

虽然新兴的慕课具有很多无法取代的优势,高校传统日语会话课程模式将会受到不小的冲击和挑战,但是慕课本身也具有一定局限性,无法代替传统教学模式。

由于学习者的基础和学力参差不齐,课程缺乏相应的奖惩机制、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或是课程选择具有盲目性等诸多因素,很多学习者没有完成慕课课程便中途辍课,致使辍课率居高不下。即使是坚持完成课程的学习者,虽然可以申请电子版合格证书,缴纳一定费用也可获得纸质版合格证书,但是证书能否被社会认可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虽然慕课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但是就日语会话课程而言,表达的准确性是重中之重,拥有众多学习者的慕课制约了教师对学习者“一对一”精准指导,导致学习者“信口开河”,致使授课效果不理想。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外语学习的障碍,日语会话课程中除表达方式的习得外,日本的社会、文化、风俗等也是必修内容,这些庞杂的内容远非短小的慕课所能充分完成。因此,在传统课堂中引入慕课,实现“混合式教学”,形成线上线下共发展的课程模式才是慕课起步阶段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切实可行之路。

通过网络实现校际合作或区域间合作,打造日语会话慕课课程团队,实现资源共享、互助交流,把众多日语学习者凝聚在网络上的慕课教室中,形成互助小组,通过网络平台相互交流、共同练习。线下,教师可根据学生在慕课中所选内容和表现情况,因材施教、因需施教,面对面精准教学同时,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和时代性思维。教师间也实现了分工合作,摆脱了以前“单打独斗”式教学,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社会发展需求,高等教育信息化、国际化对各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慕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它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不足,符合学习型社会建设需求,未来将有很大发展空间。但任何改革都不应急于求成,而应循序渐进地对其過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探索出一条切合实际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陈冰冰.MOOCS课程模式:贡献和困境[J].外语电化教学,2014(3).

[2] 焦建利.MOOC:大学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网络教育,2013(4).

[3] 陈坚林.大数据时代的慕课与外语教学研究——机遇与挑战[J].外语电化教育,2015(1).

作者简介:

马晓光(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日语教育;

韩春红(1980-),女,辽宁瓦房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日本文学、日语教育。

基金项目:

黑龙江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编号:2016CQ5)

猜你喜欢
传统课堂慕课启示
网络互动课堂与传统课堂优势互补策略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6:46:52
解读我校“五字高效课堂”模式
论新时期初中数学信息化教学与传统课堂的融合发展
翻转课堂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科技资讯(2016年18期)2016-11-15 20:51:10
西方管理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实施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4:36:03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28:23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3:01:16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7:22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