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明 李景辉
[摘 要]日本的近代史整體是一部对外侵略史,日本今后走什么样的道路一定意义上也取决于如何评价近代的日本对外侵略史。遗憾的是,一段时期以来,日本右翼通过不断修改历史教科书,一步步地歪曲、美化甚至否认侵略历史,使教科书中的历史离真实的历史本身越来越远。日本历史教科书中涉及对外侵略战争的地方,虽有部分内容能较为客观地记述其对外侵略的史实,但总体而言,在指导思想和基本史实方面存在严重的错误,本文即重点针对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日本所发动侵略战争的内容进行评析,揭露其背后隐含的日本右翼势力的隐秘用心。
[关键词]日本历史教科书;对外侵略战争;歪曲;美化
[中图分类号]K31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071(2017)03-0046-05
日本的近代史整体是一部侵略史,是一部对外战争史。日本今后走什么样的道路,往何种方向发展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如何评价近代的日本对外侵略史。遗憾的是,一段时期以来,日本右翼通过不断修改历史教科书,一步步地歪曲、美化甚至否认侵略历史,使教科书中的历史离真实的历史本身越来越远。日本现行的历史教科书有多个版本,但在歪曲、美化侵略历史和侵略罪行方面大同小异。扶桑社版日本历史教科书是日本政府正式批准的一版历史教科书,其中涉及对外侵略战争的地方虽有部分内容能较为客观地记述其对外侵略的史实,但总体而言,在指导思想和基本史实方面存在严重的错误,本文即针对该版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日本所发动侵略战争的内容进行评析。该部日本历史教科书中违背历史真实的地方极多,背后隐含着日本右翼势力的隐秘用心,其不实之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歪曲否認侵略历史
(一)对发动侵略战争的某些关键史实采取回避态度
近代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有三块基石:第一块基石是“武士道”;第二块基石是明治天皇的《御笔信》;第三块基石是《田中奏折》,但日本历史教科书(以下所评析的均为日本扶桑社版历史教科书)中对这三点均避而不谈。“武士道”或者武士道精神是日本封建社会中武士阶层的道德规范以及处世哲学,同时,武士道是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精神武器。日本历史教科书数次提到武士,却从不提及“武士道”这个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扩张的精神渊源和思想核心。1868年3月,明治天皇颁布了《御笔信》:“朕与百官诸侯相誓 意欲继承列祖伟业 不问一身艰难 亲营四方 安抚汝等亿兆 开拓万里波涛 布国威于四方”。从该信内容不难看出,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初就确定了依靠武力扩张实现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日本历史教科书用了大量篇幅讲明治维新,却不提明治天皇的《御笔信》。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东京召开了历史上有名的“东方会议”,会议提出了《对华政策纲领》的侵略方针,之后,田中义一将会议的结果拟订了一份名为《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的秘密文书上奏裕仁天皇。时任东北保安司令部秘书主任的王家桢获知该文件手抄本后,予以公开披露,并在翻译的时候把标题改为《田中奏折》。《田中奏折》提出了日本妄图征服世界的大陆政策的总战略:“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被我国征服,其它如中亚细亚、小亚细亚、印度及南洋等地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服于我”。[1]《田中奏折》被公诸于世后,日本方面坚决否认这份文件的存在。然而,1927年东方会议后,日本先后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张作霖,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偷袭珍珠港等,与《田中奏折》所作的战略规划完全一致,事实胜于雄辩,但日本历史教科书对《田中奏折》却也只字未提。日本历史教科书为什么刻意回避“武士道”、《御笔信》、《田中奏折》等内容,系统分析日本历史教科书的整体行文就不难理解,如果承认了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的这三块基石,就等于承认了日本发动的战争都是蓄谋已久的,都是实施侵略扩张国策的既定步骤,因而在书中采取了刻意回避的态度。
(二)肆意歪曲甚至美化对外侵略历史
1867年,睦仁继承日本皇位,并于次年改年号为明治,明治维新开始,从此,开启了日本的近代历史,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同时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扩张也迅速发展,1894年发动甲午战争,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1910吞并朝鲜等……这说明明治维新确立的军国主义体制决定了日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争策源地之一,而日本历史教科书对明治维新的评价却是:“日本开始与世界的文明接轨,开始朝向近代化立宪国家的方向发展。”“对于文明开化后的新面貌,也有人批评只是表面上的模仿西方,不过藉此也可以看出日本人具有吸收其他文明的高度能力。”明治维新使日本人学会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科学技术和行政制度,但是把资本主义提倡的自由、民主的精神撇在一边,对内实行法西斯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从这种与世界文明的不文明接轨中,实在看不出“日本人具有吸收其他文明的高度能力。”日本对明治维新后的历次对外侵略战争均肆意歪曲甚至美化,如历史教科书中提到发动甲午战争是由于中国清政府先“以日本为假想敌”;发动日俄战争是为了“确保”本国的安全;武装干涉俄国十月革命,侵略俄国远东地区是为了“拯救捷克部队”;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是因为中国“抵制日货,攻击日本人的排日运动异常频繁”“满洲所发生的一些不法行为,已构成对日本安全的威胁”;发动卢沟桥事变是由于“有人对正在北京郊外卢沟桥上演习的日军进行炮击”和“在外国权益所集中的上海,有二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杀”;偷袭珍珠港是为了打破“美国(America 的 A)、英国(Britain 的B)、中国(China 的 C)、荷兰(Dutch 的 D)共同形成的 ABCD包围网”,总之,日本发动的战争都是正义的自卫战争。日本历史教科书甚至把侵略中国东北地区的日俄战争的胜利描述成“带给世界上其他还被压迫、渴慕独立的民族无穷的希望”;把二战中侵略东南亚美化为“带给东南亚和印度人追求独立的梦想和勇气”,甚至把印度、缅甸、印尼在二战后获得独立都算在了日本“进驻”东南亚的成果中。
二、淡化否认侵略罪行
近代以来,日本在对外侵略过程中,给被侵略各国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犯下了罄竹难书的侵略罪行。但在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并不能客观地看到这些记载,反而是大量淡化甚至否认日军在被侵略国犯下的种种罪行。
(一)淡化否认对平民的迫害
日本历史教科书否认“开拓团”的侵略罪行。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为世代霸占中国东北,先后往东北派遣所谓“开拓团”860多个,30多万人。“开拓团”在伪满洲国傀儡政府的配合下强占或以极低的价格强迫收购中国农民的耕地,致使500多万中国农民流离失所。日本“开拓团”从中国东北农民手中掠夺了几亿亩耕地,比日本国内耕地面积的总和还多,日本历史教科书对日本在中国东北野蛮的“开拓”却讳而不言。
日本历史教科书否认强征“慰安妇”的罪行。“慰安妇”是日本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通过强迫和诱骗手段征招的为日军提供性服务的女性,“慰安妇”多为朝鲜和中国妇女,她们都是被强征的,曾有历史学者提出应将日军强征的中国、朝鲜等国的“慰安婦”改称为“性奴隶”。当时朝鲜是日本的殖民地,日军运用“国家总动员法”将征召年轻朝鲜妇女的名额按照行政区划摊派到全国的所有村镇,强征了大量朝鲜妇女,又从中国大陆、台湾、东南亚等被日军占领的地区,直接用刺刀强征了大量妇女,这些所谓“慰安妇”中的绝大部分在战争结束前被已被迫害致死或致残。日本历史教科书对“慰安妇”问题一直采取回避否认的态度。
日本历史教科书淡化强征劳工的罪行。日本在侵华期间曾经强掳了数百万名中国劳工,日本历史教科书却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许多朝鲜人和占领区內的中国人被送到日本的矿山等地,在恶劣的环境下劳动”,把强征数百万中国劳工,造成无法计数的中国劳工死于非命,制造了许多“万人坑”的罪行缩小到只涉及几万人“被送到日本的矿山等地,在恶劣的环境下劳动”的小事件,事实上,由于非人的苦役和军事工事完工后日军对中国劳工的有组织屠杀,无法计数的中国劳工死于非命。
日本历史教科书否认活体解剖和细菌战毒气战的罪行。1936年,日本政府发出密令,要求关东军在中国东北建立“特殊”任务的部队,不久,在距哈尔滨市区20公里的平房一带出现了731部队,731部队由石井四郎领导,因此也称为“石井部队”。731部队是使用活体人类进行细菌武器实验的魔鬼部队,超过3千名中国人、朝鲜人、蒙古人和前苏联战俘、美国战俘被731部队进行细菌实验后无麻醉解剖至死。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的细菌战毒气战始终贯穿于战争的全过程,使用地点遍及中国内地的各个战场,1939年7月,731部队还在诺门罕对苏军使用了细菌武器。1997年,180名中国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属对日本政府提出诉讼,要求全面披露731部队事实,道歉并予以赔偿。2002年8月,东京地方法院承认731部队的存在以及所进行的生物战的行为。活体解剖和细菌战毒气战是人类文明史上野蛮残暴可耻黑暗的一页,对此,日本历史教科书只是空泛地说:“也有些国家使用国际法上所禁止使用的毒瓦斯等残酷的武器”,至于日本军队是否使用过毒气?是否实施过细菌战?是否惨无人道地活体解剖过中国人、朝鲜人、蒙古人和前苏联战俘、美国战俘?日本历史教科书避而不谈。
(二)淡化否认对平民的屠杀
日本历史教科书否认旅顺大屠杀的罪行。1894年11月,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军在旅顺进行了4天3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死难者约2万人,日军只留36人埋尸,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英国人艾伦、胡兰德、美国《纽约世界》记者克里曼对此均有记述。日本历史教科书对甲午战争的起因、过程、影响,甚至对战前朝鲜发生的壬午事变、甲申事变、甲午农民战争都有具体叙述,却对日本军国主义血腥一幕的旅顺大屠杀不置一词。
日本历史教科书淡化南京大屠杀的反人类罪行。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犯下了大规模屠杀、强奸、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和反人类罪行,这就是“南京大屠杀”,超过34万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全城发生2万多起强奸事件,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价值几十亿美元的财产遭到掠夺和破坏。1937年12月《东京日日新闻》(现称《每日新闻》)报道了两名日本军官“杀人竞赛”的新闻:日军十六师团中岛部队两个少尉军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相约“杀人竞赛”,商定在占领南京前后,谁先杀满100人为胜者,他们从句容杀到汤山,向井敏明杀了89人,野田毅杀了78人,因皆未满100,“竞赛”继续进行,12月10日中午,两人在紫金山下相遇,两人的军刀都已砍缺了口,野田毅杀了105人,向井敏明杀了106人,又因确定不了谁先杀满100人,决定这次比赛不分胜负,重新比赛谁先杀满150名中国人,这些暴行在该报上图文并茂连载,向井敏明和野田毅被称为“皇军的英雄”。日本无条件投降后,两个杀人狂魔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南京被中国审判枪决。日本历史教科书在谈到南京大屠杀时说:“由于日军占领,有许多民众死伤。即南京事件。”集体屠杀、杀人比赛,三十多万无辜中国军民变成冤魂,在日本历史教科书的记载中只是一个“事件”。
(三)淡化否认对战俘的虐杀
日本历史教科书淡化否认虐杀战俘的罪行。日本是《关于改善战地武装部队伤者病者境遇的日内瓦公约》的缔约国,却在二战中肆意虐杀同是日内瓦公约缔约国的中国、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战俘。1942年4月菲律宾巴丹半岛上的7.8万余名美菲守军向日军投降,战俘被押往100公里外的战俘营,沿路因饥渴而死及遭日军刺死、枪杀者达1.5万人之多,抵达营地两个月内又被日军虐杀了约2.6万人。1942年 6月,日军为加强对东南亚的军事控制,决定修建一条连接泰国曼谷和缅甸仰光的战略铁路,约6.2万名盟军战俘和30万来自缅甸、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的劳工被驱赶到工地上,由于被虐待和疾病,共有1.6万名盟军战俘和9万名劳工丧生,平均每公里付出250条生命的代价,每根枕木都是一条人命。1942至1945年间,为了挖掘战争急需的铜矿石,日军将美国、英国、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的1135名同盟国战俘运到台湾金瓜石战俘营做苦役,40%以上的战俘受虐而死。日军在侵华战争中虐杀中国战俘的实例更是数不胜数,仅在南京大屠杀中就有數万名中国战俘被杀害。日军对待中国战俘极其惨无人道,把中国战俘当做新兵练习刺杀的活靶子,训练狼狗撕咬,强抽中国战俘的鲜血救治日军官兵等等,细菌试验和活体解剖的受害者也大多是中国战俘。对此,日本历史教科书辩解说:“日军在战争中所进攻的地区,对所俘虏的敌国士兵和百姓进行不当的虐待与杀害。”并避重就轻,对纳粹德国进行的大屠杀做了具体的描述,而对日军虐杀战俘和屠杀平民的罪行一笔带过,对虐杀战俘和平民的巨大数量、残忍手段根本不提。
三、刻意隐瞒战争残酷性
除了歪曲否认侵略历史和淡化侵略罪行外,日本历史教科书还刻意隐瞒战争的残酷性。如日本历史教科书对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使日本人民遭受战争灾难时是这样说的: 一是“由于战争造成物资不足,纯棉、纯毛、皮革、橡胶等制品都从国民生活中消失”就是说,发动侵略战争带给本国人民的不过是穿的差了一点;二是“另一方面,也有许多日本士兵和百姓牺牲”,并例举了在中国东北一些日本人被前蘇军俘虏去做苦工;三是“1945年3月,美军的B29轰炸机成群地空袭东京的江东地区,造成约10万人死于东京大空袭。美军而后更依人口的多寡,逐一轰炸全国的都市”,全都是平淡叙述,既不具象,又不血腥。“东京大空袭”到底有多惨烈,1945年3月9日傍晚,美军334架B-29“超级空中堡垒”扑向日本东京,机群向东京狂泻了2000多吨燃烧弹,部分经过改装的飞机还直接撒下了数十吨汽油,东京市中心燃烧得犹如太阳一样炽烈,巨大的火球以暴风骤雨之势从这幢建筑物跃至另一幢建筑物,构成白热的浪潮,温度高达1000℃,根据日本防务厅计算,此次轰炸造成72489人死亡,东京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火葬场。1945年8月6日,一颗相当于2万吨TNT当量的原子弹投向日本广岛,市中心上空随即发生震耳欲聋的大爆炸,顷刻之间,城市突然卷起巨大的蘑菇云,接着便竖起几百根火柱,广岛成为一片火海,死于原子弹的人数至少有20万人。1945年8月9日,美国在长崎投下第二枚原子弹。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击溃了日本关东军。8月10日,日本昭和天皇决定接受波茨坦公告立刻投降。8月15日,宣告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天皇诏书公开发布。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给周边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血腥和死亡,日本国民遭遇的灾难恰是本国军国主义者酿造的恶果,是日本政府奉行侵略扩张政策和日本国民未能遏制本国法西斯势力酿造的恶果。日本历史教科书中不敢详细叙述日本国民遭受燃烧弹攻势和原子弹轰炸的悲惨场景,表面上说是怕美国指责日本宣传仇恨,深层原因是不敢让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日本民众特别是年轻一代了解战争的悲惨,故而有意把发动和参加侵略战争描绘成如一次有趣的旅游或一顿惬意的野餐那样轻松愉快。日本右翼分子不仅自欺,还要欺人。
日本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一定要歪曲美化侵略历史,否认淡化侵略罪行呢?为什么不能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呢?归根结底是为了“洗白”那段不光彩的對外侵略历史,本质是为了翻案,翻“东京审判”的案,翻《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案。如日本历史教科书中说:以美军为主体的盟军总司令部对战时负责指挥的军人和政治家以“侵犯和平罪”的罪名进行审判,他们全被宣判为有罪,东条英机等7人被处绞刑,“今天仍有人怀疑这个审判在国际法上的正当性”。日本历史教科书否认美化侵略历史和否认淡化侵略罪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日本没有“发动自卫战以外的战争”,日本右翼知道,证明了日本没有“发动自卫战以外的战争”这个大前提,日本历史教科书的读者就会通过逻辑推理得出以下两个结论:第一,东京审判是不正当的;第二,把日本国土限定在四个主岛之内的二战结果是不正当的,二者都是强加给日本的不公正的结果。正是因为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的性质是判断其他问题性质的根源,正是为了证明日本发动的战争是正义的自卫战争,所以日本历史教科书才极力歪曲美化侵略历史和否认淡化侵略罪行,隐瞒战争的残酷性,以便诱骗日本民众,为复活日本军国主义奠定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
四、结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的近代历史结束,进入了现代历史时期。二战后日本在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国内民主得到了发展,经济得以快速增长,二战后的日本人民过上了和平富裕的生活,靠所谓“拓涛”、“布威”没有实现的,靠和平发展实现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今,日本会不会再次复活军国主义,成为亚太及世界各国的灾祸呢?有两个道路可供选择:第一个道路是反省历史,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如1995年8月15日时任日本首相的村山富市发表的讲话中说的:“我们应该把战争的悲惨传给年轻一代,以免重演过去的错误。正当战后五十周年之际,我们应该铭记在心的是回顾过去,从中学习历史教训,展望未来,不要走错人类社会向和平繁荣的道路。我国在不久的过去一段时期,国策有错误,走了战争的道路,使国民陷入存亡的危机,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第二个道路是篡改历史,复活日本军国主义。日本右翼的言行及日本历史教科书给出的是这个答案。日本天皇裕仁在投降诏书中提到“笃守道义”,是对日本的训诫,也是对世界的承诺,当今日本右翼势力的言行已经悖逆昭和天皇的训诫和承诺,从村山谈话大步后退,歪曲美化侵略历史和否认淡化侵略罪行;推动修改和平宪法,全面解禁集体自卫权,变自卫队为正规军,增加军费,派兵海外;与中国争夺钓鱼岛,与俄罗斯争夺南千岛群岛,与韩国争夺独岛等等。
日本的近代历史可以用四个字概括:侵略、灾难。日本的现代历史也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和平、发展。日本未来的历史会是怎样呢?世界人民尤其是日本人民应该担负起书写的责任。今天我们强调历史的真实性,揭露日本历史教科书歪曲美化侵略历史和否认淡化侵略罪行,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保卫数千万生命换来的二战成果,是为了避免灾难的历史重演。
参考文献:
[1]刘济桐.《田中奏折》真伪之争[N].光明日报,1999-03-29.
(责任编辑:卫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