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旗
摘 要:美元是石油贸易的计价结算货币,当前石油贸易计价货币的多元化趋势显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以及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人民币也开始成为石油计价货币,但是“石油美元”未来很长时间还居于垄断地位,石油人民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键词:石油美元 石油人民币 石油期货
中图分类号:F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12(c)-023-02
1 “石油美元”的由来与困境
“石油美元”的历史不长,一般意义上的“石油美元”是指石油生产国出口石油获得的美元。“石油美元”产生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国政府终止按照35美元一盎司的比价向市场兑换黄金的义务,由于美元不再有黄金做背书,美元作为最有影响力国际货币的信誉受到损伤。在1974年美国与沙特签订了所谓“不可动摇协议”,在协议中沙特阿拉伯承诺在石油交易中以美元为唯一计价货币,而沙特出口石油获得的收入投资美国国债,这样就实现了“石油—美元”循环。基于沙特在中东及广大石油输出国的影响力,到1975年几乎所有的OPEC国家都采用美元作为石油贸易的计价结算货币。石油出口国出口石油获得的巨额美元除了进口商品用于国内消费,还在资本账户下将“石油美元”投资美国金融市场,购买美国债券,获取收益。在1998年之前,石油输出国大部分“石油美元”都投向了美国国债市场,而对美国来说则实现了美元的回流。在过去的40年里,随着油价的上升,“石油美元”的规模日渐庞大。从1997年~2001年,这四年,仅仅是海湾地区产油国石油出口的总收入就达到了7500亿美元之多;而从2002年~2006中,由于油价上升,海湾地区产油国石油出口总收入翻了一倍,高达1.5万亿美元。
“石油美元”体系有效运作30年后,石油美元的地位不再稳固,面临挑战。2000年后,美国由于“新经济”泡沫破灭,经济衰退,美联储降低利率,从2000年的6.5%降到1%,美元的宽松政策造成美元过剩,全球流动性泛滥。最严重的打击应该是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实行了零利率与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美国国债与原油价格之间的关系愈加不稳定。假如一千美元的“石油美元”购买美国国债,在1999年之前,一千美元美国国债约可以购买60桶石油,而到2004年,1000美元国债只能购买约30桶石油,短短5年,贬值将近一半。这对于“石油美元”来说是雪上加霜,
此时币值还较为坚挺的欧元对“石油美元”形成挑战,但随后由于“欧债危机”,欧洲货币当局也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欧元持续贬值,对“石油美元”的威胁减弱。虽然如此,欧元还是在石油贸易计价结算货币中占有一席之地,份额也有所提升。石油输出国愿意部分采用欧元作为石油交易计价结算货币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大部分石油出口国会从欧盟进口商品,并且很多情况下其比例要比从美国进口商品的比例高。所以石油出口国在选择石油出口计价货币时,如果还可以选择欧元,这样就可以规避货币错配,对石油出口国也是非常有利的选择。
对于“石油美元”的挑战还有国际政治的因素。由于部分产油国如俄罗斯、伊朗、伊拉克、委内瑞拉等美国矛盾冲突的加剧,这些产油国在石油定价结算中选择非美元货币。比如2002年,伊拉克的石油交易全部换成了欧元。2006年,伊朗建立以欧元作为计价结算货币的石油交易所;而委内瑞拉干脆避开美元,用石油与其他拉美国家进行易货贸易,2014年,伊朗和俄罗斯也进行了石油与其他商品的易货交易。所有这些举措就是要在石油交易中去除美元。除此之外,2001年东京工业品交易所推出中东石油期货合约;日本石油期货合约采用日元本币计价,但规模总体不大。综上所述,基于美元自身的泛滥及国际政治的因素,“石油美元”地位不再稳固,面临严峻挑战。“石油欧元”“石油日元”还有尽两年经常为人们提及的“石油人民币”开始浮现。尽管在当前的石油市场,美元定价还居于绝对的统治地位。但是,石油贸易计价结算货币多元化现象显现。
此外,“石油美元”对于美国的重要性也有所下降。由于“页岩油革命”,美国取消实行了40年的石油出口禁令。美国生产的石油不仅自给有余,还出口到国际市场。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数据,2017年4月美国原油出口上升到每天58.1万桶,根据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美国原油出口量将增加约四倍,每天达到200多万桶,这比很多O PEC成员出口量还要多。近几年新能源的发展也非常迅速,石油对于美国的战略地位也在下降,美国政府对于“石油美元”的关注度较之于40多年以前也有所不同。
2 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开始在石油贸易结算中展露头角
除了欧元、日元,对“石油美元”形成挑战的还有人民币。2016年10月1日起,人民币正式进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货币篮,这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重大事件。在SDR五种货币中,人民币的权重为10.92%,仅次于美元、欧元,排名第三,高于日元和英鎊。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功能日渐丰富,除了支付、结算,开始成为众多国家的外汇储备货币之一。虽然目前境内人民币还有管制,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2016年12月,人民币成为全球第6大支付货币。
2017年9月15日,委内瑞拉宣布在石油贸易以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2017年10月9日,中俄两国启用人民币对卢布交易同步交收机制,更加便利中国和俄罗斯的石油贸易以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货币。此外,2014年卡塔尔同意成为用人民币结算石油交易的第一个中心。2015年12月,阿联酋和中国续签了人民币互换协议。中东部分产油国在石油贸易中愿意使用人民币结算,一方面有利于中国进口企业规避汇率风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另一方面对于很多石油出口国来说也有利,因为它们也会从中国进口大量商品,出口石油获取的人民币也可以用来支付进口商品,降低换汇成本。这些情况都表明,中东产油国对人民币的认同提升,愿意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作为减少对美元依赖的措施之一。
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17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石油的需求量还有上升趋势。这意味着在当前石油供给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各石油出口国都愈加不能忽视中国巨大的石油进口市场,这对于出口到中国的石油采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也是非常有利的条件。现在俄罗斯取代沙特在中国原油进口所占比例居第一位,主流的观点都认为是俄罗斯愿意采用人民币计价,而沙特用美元计价石油,中国将部分原油进口份额从沙特转移到俄罗斯、安哥拉等其他产油国。人民币对国际石油贸易美元主导的计价结算格局形成冲击。
此外,中国准备建立人民币计价石油期货市场,这对于推动人民币成为石油贸易中的主要计价结算货币有重要意义。中国有广大的石油需求,意味着石油期货市场有数量众多的境内参与者。中国政府将推出原油期货作为中国期货市場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举措,原油期货也将是中国第一个国际化的期货品种,推出的原油期货建立在国际化交易结算平台之上,放开境外交易者和经纪机构的限制,吸引境外交易者参与交易。中国版人民币计价石油期货以人民币计价,可转换成黄金。这在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还不高,金融市场规模还有待扩展的情况下,吸引广大境外交易者参与人民币计价石油期货交易是非常精妙的安排。人民币计价石油期货的推出,必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石油贸易中计价结算的比例,提升我国在石油定价中的话语权。
3 石油去美元化格局还没有形成,人民币成为石油贸易主要计价货币还有很长的路
石油计价货币的多元化是未来发展方向,基于石油的战略地位,以及“石油美元”对于美国的重要性,石油计价货币的竞争会愈加激烈。虽然欧元、人民币、日元在石油贸易中作为计价结算工具的比重上升,对“石油美元”形成挑战,但是目前国际石油贸易计价结算占居统治地位的还是美元,这种局面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难以改变,石油去美元化的格局还没有形成。
欧元由于“欧债危机”之后欧元区经济下滑,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有所下降,目前欧元区经济稍有起色,但总体而言还难以乐观,再加上恐怖威胁以及一些地区局势不够稳定,欧元难以在短期有所作为,欧元对“石油美元”短期难以有更大威胁。
日本经济长达20年的衰退,使得日元的国际影响力也难以回到从前,在石油期货市场,日本东京商品交易所推出的中东原油期货是当前全球唯一采用本币定价的产品,日本推出日元计价的原油期货目的是想减少日本投资者的汇率风险,东京交易所日元计价原油期货历经10余年,交易规模难以提升,对投资者的吸引也有限,已经表明日元作为原油计价货币其吸引力有限。
基于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以及当前石油贸易中采用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石油出口国增多,有人乐观地认为人民币将很快动摇美元霸主地位,成为石油计价结算的主要货币。对此问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虽然俄罗斯、委内瑞拉、伊朗等国在向中国出口石油时采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但这不完全是由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提升,中国经济实力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些产油国都是由于与美国关系激化,在对中国出口石油时采用美元计价结算。中国目前在争取沙特出口中国石油时用人民币结算,沙特在OPEC国家的地位会对成员国有很大影响力。即使不久的将来,沙特等国愿意在出口中国石油时同意用人民币结算,也并不能理解为沙特放弃“石油美元”,只是为了保持在中国石油进口市场份额,在向中国出售石油产品时用人民币结算,并非是在石油结算时全面弃用美元。不能把“石油美元”仅仅理解为贸易问题。“石油美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站在“石油美元”背后需要有一个强大的金融体系支持,还需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做后盾。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经济总量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在金融市场方面差距则更大,美国金融市场体系完备,规模庞大,而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还处在建设中,规模有限,体系不完善。美国还拥有先进的军事、文化、科技等强大的综合实力,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还较为稳固。人民币国际化道路还很漫长,人民币在许多周边国家已成为支付和结算货币,也有很多国家配置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的职能日趋扩展,但人民币要作为国际石油市场主要计价结算货币,从而出现“石油人民币”还是较为遥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徐孝明.论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美国对沙特的外交政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2] 冯跃威.石油美元背后的绞杀及石油人民币的崛起困局[J].中国能源,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