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磊 李晶晶 潘艳 邓林红
摘 要:根据现代高校科研实验室发展特点和现有实验技术人员状况,从科研型实验教师的职业定位,职业规划与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加强高校科研型实验技术人才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科研型实验教师;职业规划与发展;创新人才培养
近些年,国家对高校的发展极为重视,以高水平科研工作与高素质科研人才培养为主要目标的实体研究机构逐渐增多,科研条件基本与国际接轨,但在软件建设方面,无法摆脱传统教学型实验室的运行模式,特别是在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方面严重滞后,适应不了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是高校创建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这些问题已经引起关注和探讨。
本文从科研型實验教师的职业定位,职业规划与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阐述加强高校科研型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高校实验教师队伍的发展状况
目前,实验室管理的实验教师人员大多是七八十年代中专毕业生和部分夜大毕业生,致使目前高校实验教师队伍普遍存在人员年龄结构偏大、学历偏低、职称和收入也偏低的现象。现在虽然许多高校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却忽视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即使近些年留了少量的高学历的毕业生,也是进进出出,很难与实验队伍相融合,有些学校实验室工作人员经常是将不能胜任理论教学的教师、引进重要人才的家属或者从其他岗位流转的人员,安排到实验室工作,业务水平和能力素质较低。这样的状况很难成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且稳定的实验技术队伍。
近些年,国家对高校的发展极为重视,“211工程”、“985工程”等各项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多数高校建设速度有了较大的改观,而且效果明显。实验室建设主要表现在软件、硬件条件建设,实验室的面积不断扩大、仪器设备数量成倍增长,高精尖进口设备增加很多,研究水平提升显著。有些高校实验室建设在硬件方面已不输于或超过世界一流的实验室,许多重点高校的实验室在基础教学方面,已经达到教育部要求的“一生一套”的标准,但是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教师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高校科研型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主要问题
目前,在科研型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中,高学历人才不愿意到实验室进行工作,而已经在实验岗位上的老师,有些选择再进修而离开实验室,有些则流动到专任教师或行政管理岗位上,造成自己培养的人才也在不断流失实验技术队伍长期处在不稳定状态,人才断档,技术传承不足,不能很好的发挥科研实验室教师队伍在的优势,难以形成良性循环的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
(一)实验教师的建设不受重视、岗位职业定位不清
在科研实验技术队伍中,实验教师岗位的学历普遍偏低,博士以上实验技术人员很少,大多数实验技术队伍从事一些简单的设备维护,采购以及材料的出库入库等工作,大大降低了实验技术人员在科研实验室的作用,也影响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体现不了实验技术人员的价值。再者,多数科研院所在制定发展规划时,经常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放实验室硬件建设和高端科研人员的引进方面,忽略实验室实验教师的建设和规划。
实验教师岗位职业定位不清。实验教师在科研团队中,是实验技术的精通者与培训者,是具体实验方案的直接设计者与执行者。但是在现实中,考虑到人员成本的问题,实验教师
常常身兼技术、管理、行政三类实验室事务,工作量大大增加,除了日常科研实验外,实验室建设工作、实验室行政工作、实验室采购工作等,这些工作繁杂琐碎、辛苦,无法量化,也不在各类考核、评比、晋级范畴之内,但是却需要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实验教师在本职工作上的钻研与提升。
(二)实验教师岗位职业发展整体规划不健全、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
实验教师岗位缺少完善的职业发展整体规划和健全的相应配套政策。通常,高校实验教师在学历、资历水平,地位待遇上都明显逊于专任教师,这不仅是传统的“重教学轻实验”观念在作祟,真正的根本是缺乏对实验教师这一岗位的职业发展有完善的的职业发展整体规划和健全的相应配套政策,而在以科研为主的实验平台上,已不存在教学与实验的“冲突”,但是这种长久积累下的不完善仍然在阻碍实验技术队伍的革新与发展。
国内高校对实验技术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未能将其纳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规划体系,很少组织实验技术人员技术、技能培训,学校、学院都缺乏对实验技术人员培养的规划和措施,培训工作非常薄弱,缺乏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专项经费和相应的政策,更不用说到外校、到国外进行学习、研讨、进修的机会了。
再者,学校缺乏对实验教师这一岗位量身定制的职称评价体系,评定政策仍然与专任教师类似,门槛值基本是考核学历 、论文、教学与科研成果与获奖,这些标准未能充分体现实验教师工作特点,没有考虑到科研为主的实验教师较少参与教学的天然弱势,也缺乏针对实验技术技能考核指标,致使好多实验技术人员,即使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也无法满足职称门槛值的要求。实验技术人员看不到晋职的希望,只能转岗到教学 、科研或行政岗位。另外,一些评奖和科研项目,由于职称限制,实验室人员也难以参加。
(三)研究生与实验教师之间的关系存在误区
科研型实验室是高校培养高端人才的主要平台,对研究生的培养是科研平台建设至关重要的环节,导师是其学术研究全面的管理者和指导者,在科研课题上帮助他进行个性化的整体规划,而实验教师负责对学生进行实验技术培训,对学生的学术研究给予技术上的指导和建议,属于辅助培养的角色。
但是,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导师需要处理行政、教学与科研上的诸多事务,常常忽略对研究生日常科研的监督与指导,这些工作久而久之就落到实验教师的身上,但是实验教师其实缺乏对具体课题研究领域的整体的认识与把握,而且实验教师通常只精于某几项特定的技术,这影响了研究生接受个性化的教育与指导,研究生缺乏与导师之间充分必要的学术交流,实验教师的指导又是事倍功半,这样主次颠倒的培养模式常常反而让学生走无意义的弯路。
其次,研究生缺乏对科研监督指导与实验室管理的区别认识,常常混淆导师与实验教师在二者上的分工,再加上实验教师与导师之间常常缺少具体管理细节的沟通,在未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分别管理研究生,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研究生的困扰,对实验教师的管理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三、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主要举措
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必备条件和重要内容。针对目前高校科研型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出现的问题,要转变思想,加大对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优化队伍结构,明确实验教师职责,加强激励,严格考核,大力引进高水平人才从事实验室技术和管理工作,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实验教师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打造一个结构合理、成员稳定、技术水平高的现代实验教师队伍。
(一)转变观念,明确实验室教师的岗位设置与考核
对于一个研究型大学来说,实验室建设高低、管理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实验教师岗位职责的设置、考核等工作,明确实验教师专职队伍的角色定位。要认识到实验室教师队伍的考核与专职科研教师相比,既有相似的方面又有自身特点,专职科研教师队伍专注于科研工作,实验室教师则专注于实验室建设管理和科研实验技术上,两者虽分工不同,但对实验室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缺一不可。
实验教师有权利和义务对新进实验室的科研教师和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知识教育,并对学生的具体实验技能进行培训,经过一系列培训考查合格后方能进入实验室工作。
在工作上,实验室教师维护实验室设备仪器正常运行,是保障实验室科研工作安全的主要捍卫者。科研实验室安全问题是实验室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实验教师是实验室工作的一线成员,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最直接的保障者。
在科研型实验教师考核中,实验室教师和专职科研教师要以不同的考核方式进行业务的评价。应当结合日常工作量,对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室建设、实验技术研究能力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核,在岗位晋升时,除了考核与实验技术相关的研究项目、论文、专利等方面的内容,也要将其所参与的实验室建设项目、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管理操作及功能开发等工作纳入其中。
(二)内培外引,加大实验室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
对于科研型实验室来说,实验技术队伍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到科研工作的进展。在实验室教师自我培育上,首先,加大对科研实验室教师的培训,定期选派实验室教师到其他优秀实验室学习进修,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到国际高水平实验室学习;其次,定期选派实验室教师继续深造,读取博士研究生或者硕士研究生,使他们能有个很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也提高了整个实验室教师队伍的业务水平;此外,鼓励实验室教师申报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实验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入高学历和高层次的人才从事实验室技术与管理工作,并在岗位设置和职称评定方面给予一定的特殊政策,使得这些高水平人才能安心从事实验室工作,提高整个实验教师队伍的素质。
(三)发挥高校科研实验室平台优势,以实验教师为辅导人员,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高校实验室一般分为教学型和科研型,本科教育实验技能培训基本都是在教学型实验室进行,主要是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和科研能力。而科研型实验室实验室成员大多由一些教授、博士、技术工程师组成,拥有高水平科研队伍,先进的仪器设备,较强的科研实力和相对充足的科研经费。要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具体措施是要充分发挥科研实验室教师的作用,以实验室教师为辅导人员,在培养指导学生上,实验室教师在具体实验操作方面和仪器设备使用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也发挥了科研实验室教师的资源优势。
四、结语
对于建设一个教学科研型高校而言,科研实验技术队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实验室教师队伍建设是实验室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本保证,要找准在高水平科研团队中的定位,明确实验教师的工作职责与具体分工。采取内培外引、结构调整等方法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水平高有思想有活力的现代科研实验室教师队伍,为高校科研工作有效开展和创新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郑锦娟,李立群.高校实验室队伍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7):165-168.
[2] 郭锦平,蓝叶芬,高怀明,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验队伍是我国高校面临的迫切任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8):138-139.
[3] 贾挚,尹秋艳.高校实验室队伍现状分析及建设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164-166.
[4] 徐洲.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探索与举措[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3):16-18.
[5] 汪必琴,杨宇科,伍琴,等.基于角色定位的实验室专职队伍建设方案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v.32;No.227(8):205-208.
[6] 王文杰,刘瀚,门建兵,等.新形势下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探讨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226-228.
[7] 史海峰.高校实验室队伍建设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v.33;No.235(4):223-225.
[8] 应安明,王桂玲,等. 实验室建设规划是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发展的关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134-137.
[9] 向东,王青,段平忠,等.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6):204-207.
[10] 温光浩,程蕾,陈敬德,等.当前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的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5):8-10.
[11] 安小六,邹小红.加强实验队伍建设 增强高校实验室软实力[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1):229-232.
[12] 文永奇,秦华俊,欧阳津.构建以人为本的实验室安全体系[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3):116-118.
[13] 谷明霞,于岩,王淑峰,等.高校科研型实验室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6):24-25.
基金项目: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BK20151186)
作者简介:
刘磊(1985-),男,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实验师,从事实验室技术与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