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索质的关键环节。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必须进行实践教学的改革。文章根据目前农林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和创新人才培养对实践教学的要求,研究大学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大学;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0-0001-02
大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创新人才培养必须有高水平的实践教学作支撑。历史上,由于受社会环境、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管理模式等因素的影响,大学实践教学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近年来,虽然实践教学改革之声不断,但始终与创新人才培养要求不相匹配,甚至成为制约创新人才培养之瓶颈。实践教学的问题究竟在哪里?创新人才培养对实践教学有什么要求?如何以实践教学改革推动创新人才培养?值得教师深入研究。
一、目前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1. 思想认识落后,教育理念陈旧
思想和理念是实际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我国高等教育虽有百年的历史,但在思想理念上始终存在不少问题,重理论轻实践、重灌输轻创新、重条件轻管理、重局部轻整体的思想长期存在于教学与管理之中。一些学校的领导、教师和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一种习惯性思维:把理论教学作为主要任务,把实践教学当作“辅助教学”;重视校内课堂实验,轻视校外生产实习;重视单个实验项目的更新,轻视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追求仪器设备的现代化,忽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教学的统一性、固定性和定式化,忽视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发展等。这些习惯性思维实际上已固化为落后的教育理念,它深深地禁锢着实践教学的管理与改革。
2. 实习基地匮乏,管理模式单一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后,受企业改制、责任承包、成本核算、物价上涨、技术保密和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企业因经济关系,不再欢迎学生实习,有的还将学生实习作为一项业务来经营,收取较高费用。与之相对,在学校方面,许多高校并未因此而改变教学方式,还是沿用过去的老办法,实践教学的安排和管理比较集中、死板,管理模式也比较单一。有的学校为了方便管理,往往将大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安排在同一时段实习,常常与企业的生产季节和工作环节产生矛盾,影响企业接收学生实习的积极性。目前,从我国高等教育总体情况看,除一些条件较好的名牌大学外,一般大学实习基地匮乏、管理模式单一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3. 教学条件较差,资源配置欠佳
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后,绝大多数高校的办学规模、招生人数、专业数量等都有了大幅度增加,培养要求也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之相匹配的办学条件却没有得到同比提升,现有教育资源也没有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条件离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差距甚远。许多高校由于基础条件、办学经费、课时矛盾等多种因素的制约,难以建立具有一定规模、数量和实力的校外实习基地,难以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对接关系,有的甚至连正常的校内实习都很难维持。一些学校常常采取缩短课时、降低要求、简化程序的办法,使实践教学时间变短、地点变近、标准变低。有的学校对教育资源管理不善,一方面资源短缺,一方面重复配置,无法为学生提供理想的实习条件。
4. 产学研分离,教学缺乏创新
产、学、研结合是高校的一大优势,学、研结合可以开辟新的知识领域,开创新的教学方法,学、产结合可以为学生创造理论联系实际的实战环境,产、学、研全方位结合,能使学生接触更多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能增加实践教学的直观性、现场性和实战性,更能及时把握社会需求、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但是,目前许多高校还存在着产、学、研“三不粘”的问题,教学的专搞教学,科研的专搞科研,教学缺少创新的动力,科研缺少助手和后备军,学生缺乏社会锻炼,实践教学远离生产实际。长此下去,不但教师的知识更新跟不上知识创新的要求,学生也会对实践教学失去兴趣,更谈不上激发其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
5. 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缺少活力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高校对实践教学队伍一直不够重视,实践教学人员在评职、进修、待遇等方面与理论教学人员存在很大差异,许多人不愿搞实践教学,导致实践教学师资短缺,问题很多。例如:一些具有高学历、高学位的实践教学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思想不稳定,进取心不强;一些青年教师虽很努力,但接触实际不多,下厂锻炼不够,没有进修机会,缺乏实践技能,难以指导学生;一些教师缺少相应的课题和经费,长期疏于研究,对本学科发展不甚了解,教学总是沿袭过去的传统教法,教学内容陈旧落后,低水平徘徊。这些现象值得教师认真反思。
二、创新人才培养对实践教学的要求
1. 思想和理念上的要求
培养创新人才,素质教育是基础,能力培养是核心,个性发展很重要,实践锻炼是关键。教师必须从思想和理念上深刻地认识到:第一,知识是提高素质和能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相反,知识只有通过素质和能力才能实现其社会价值,一个人的知识再多,如果没有实际工作的素质和能力,知识就会失去其价值;第二,人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潜在优势往往就在个性差异之中,只重视共性,忽视个性,常常会埋没人才,创新教育必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促进其个性发展;第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必须通过实践,知识要内化为素质,也必须通过实践,培养创新人才,更离不开实践,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
2. 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要求
创新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和锻炼,必须讲究培养过程的整体性、综合性和系统性。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也必须符合这个“三性”要求。一是教学过程的整体性要求:在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实习安排、实验编排等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都要充分保证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衔接性和贯通性,保证教学过程的全程化和一体化。二是教学方法的综合性要求:从理论知识储备到实际操作训练,都要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提倡跨课程、跨专业、跨学科应用知识,培养宽口径实用型人才。三是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要求:要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及知识结构的全面性、层次性与渐进性,保证学生能够得到科学、严谨、系统、规范的实践与锻炼。
3. 实战性、前沿性和创新性要求
培养创新人才不仅要注重知识的存量、增量,更应注重知识的应用、传播、改造和创新,因此,实践教学必须具有实战性、前沿性和创新性。首先,教学内容要新颖,教学方法有创新。好奇心和兴趣是创新思维的起点和萌芽,要提倡带着好奇心与兴趣去学习,要联系生产实际,体现学科的发展,让学生在疑惑、好奇和自主探索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如把生产实际中的问题引入到教学中,或把学生带到生产实际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战中得到良好的实践与锻炼。总之,要通过启发、引导和实地训练,使学生积极思考、渴望求知、勇于探索,从而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 更新思想观念,重视实践教学
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有全新的思想观念作先导,必须突破旧传统、旧习惯、旧观念的困扰和约束。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思想观念问题,要彻底摒弃过去那种“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的旧思想,真正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关键一环,没有高质量、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就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高层次的创新人才。因此,教师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重视实践教学。
2. 破四旧立四新,构建实践教学新模式
多年来,以教研室为单位、以教师为主体、以课堂实验为主要形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已成为传统模式,这种模式一般都带有“四固定”(固定时间、固定班级、固定实验室、固定实验项目)、“四封闭”(校内外封闭、院系间封闭、教师间封闭、教学与科研封闭)、“四类型”(验证型、仿照型、演示型、参观型)的教学弊端,难以实现教学创新。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打破这种旧模式,建立新模式。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在教学管理上要建立四种模式——专业实验教学中心模式、实践教学基地模式、开放实验教学平台模式、网络化项目化管理模式;在教学结构上要形成四个层次——基本技能培养层次、综合素质培养层次、研究能力培养层次、设计和创新能力培养层次;在教学方式上要实现四个转变——模拟型向实战型转变、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验证型向创新型转变。教师的目的是以开放、创新和素质教育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3. 加强条件建设,优化资源配置
条件建设应重点抓好实习基地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两个方面。在实习基地建设方面,首先要解决基地匮乏、设施简陋和实习活动“走过场”的问题,应花大气力建设一批高质量、高可靠度、比较理想的校内外实习基地,确保学生实习的基本要求,同时要与有关厂矿企业、经营公司、研究院所等一线单位进行互惠合作,开展合作教育,签订合作协议,形成长期稳定的实习对接关系。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要根据各校情况,有重点地逐步增加实验室面积,提高仪器设备装备水平,力争使每位学生都能有一个独立操作、自我设计和自主创新的环境和条件。另外,一定要谋求教育资源的科学配置和充分共享,大力推进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提高现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4. 加快教学创新,推动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
培养创新人才,关键在于教学创新,并以教学创新推动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改革。一要调整、更新、完善和优化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良好的系统性、结构性与新颖性,要逐步形成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及创新性实验的合理比例。二要力求贴近专业实际,突出专业特色,应更多地引入科研、生产方面的项目和内容,增加教学的直观性、现场性和前沿性。三要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更多地接触新技术、新设备、新知识、新工艺,扩大学生的视野。四要提倡探索精神,把科学素养、科学思维、洞察能力、评判能力、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融入到教学中去,让素质教育贯穿于实践教学的始终。
5. 实施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创新人才培养
高校有三大优势:一是学科规模大,科研项目多,专业水平高;二是专家、教授、研究生人数多,学术力量强;三是有配套的实验设施、实习工厂和对口的产业基地作支撑。这三大优势从教学、科研、生产三个方面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教育条件和环境,教师应该将这三个方面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教会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方法。例如:让学生参加科研课题,依托科研课题完成毕业(或课程)论文;将一些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方法或成果引入到实践教学中,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因材施教,促进其个性发展;将不同的社会问题、生产问题、工程实际问题等纳入教学之中,或让学生到一线参加生产活动,开展实地调查、工程设计和模拟实验,提高其实战能力。
四、结束语
总之,创新人才培养比一般大众化教育难度大、要求高,实践教学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一环,必须坚持改革和创新,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于创新人才培养,有效地推进创新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杨俊英.试论高等教育创新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教育探索,2007(09).
[2]李范珠,张如松,赵宁,等.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J].科技管理研究,2007(12).
[3]左铁铺.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2007(23).
[4]康君奇.合并型高校实验室转型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0).
[5]史仪凯,袁小庆,李锻炼.强化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创新能力培养途径[J].中国大学教学,2008(05).
[6]张放平.强化实践教学,推动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