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会领 纪云兆
摘 要:目的:探讨两种可吸收缝合线在剖宫产横切口缝合中的应用对比。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200名剖宫产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其中排除了妊娠合并症患者,瘢痕体质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快翎可吸收自封缝合线(双向倒刺缝合线),对照组使用普通可吸收缝合线,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患者住院时间长短、出院后随访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率、切口裂开率、术后切口瘢痕出现率、出院后患者随访满意度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向倒刺可吸收缝合线在剖宫产横切口手术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预防切口不良情况的发生,加快愈合速度,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剖宫产横切口;可吸收缝合线;临床应用;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出院随访
近年来,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改革,以及现代女性对美的需求的提高,第二胎、第三胎的孕产妇越来越多,具有瘢痕小、可直接吸收、不需拆线、不良反应少等特点的可吸收线越来越受欢迎,在手术中的应用越来越为广泛。新型的可吸收缝合线(快翎可吸收双向倒刺缝合线)也在这样的要求下得到了应用。
虽然倒刺缝线早在1964年就有Alcmo发明,但直到近些年才开始应用于腹腔镜妇产科、泌尿外科、胃肠道吻合等手术。它具有缩短缝合时间、简化操作、使用方便、缝合效率高、降低手术并发症等优点。
因此,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00例孕妇,对两种可吸收缝合线的应用进行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00例孕妇,所有孕妇进行了剖宫产横切口手术。随机安排在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妇年龄23~35岁,平均(25.9±1.7)岁,均为健康足月产妇,且无内外科疾病史。其中观察组(使用快翎可吸收双向倒刺缝合线缝合)100例,年龄22-36岁,平均(23±13)岁,初产妇35例,经产妇65例;对照组(使用普通可吸收缝合线缝合)100例,年龄23~32岁,平均(23±8)岁,初产妇45例,经产妇55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Quilltm快翎可吸收自封缝合线。(染色PDO制成聚二恶烷酮合成可吸收缝线)该缝线不仅可吸收,且缝线上双向倒刺。该缝线由带倒钩的缝合材料构成,两端各配有一根手术针,倒刺无需打手术结就可对合组织。
具体步骤:
①应用1号快翎缝合线子宫缝合时,应先将一头拉出组织到中间部分,先在组织上缝一针,然后将两根针对齐。抓住其中一头,在组织上疏缝两针,然后用另一头重复此步骤,缝合两遍后,抓住各缕,对合组织到预期张力。无需打结,含有双向倒刺即可锚定组织。
②采用2-0号快翎缝合线依次缝合缝合腹膜层、浆膜层、筋膜层等组织进行连续缝合,缝法一样。
③采用1号快翎缝合线缝合皮下脂肪组织,缝法一样。
④采用2-0号快翎缝合线进行皮内缝合,缝法一样。
对照组:采用普通可吸收线进行缝合。(可吸收聚醇酸缝合线)采用1号缝合线子宫下部切口,连续缝合后打结,不剪线头。用余线连续缝合第二遍,与先前缝线的线尾打结。缝合腹膜层时用2-0缝线连续缝合,筋膜层也采用2-0号线。皮下脂肪层用1号线连续缝合。皮内缝合时连续外褥式锁扣缝合,线尾打结并剪去线头。
1.3 观察效果指标及出院随访情况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情况及住院时间等指标。手术切口情况包括切口缝合时间、切口愈合率、切口裂开率、术后切口瘢痕出现率等指标。
切口效果判定标准:
①显效:愈合良好,无不良反应,缝合皮肤较为美观,无瘢痕;
②有效:愈合不良,切口处有炎性反应;
③无效:切口感染、化脓,需要切开引流处理。(愈合率为显效的愈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愈合时间)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其他用x2检验,P<0.05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为3.2±0.8d,对照组为4.8±0.3d,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论
可吸收缝合线可应用在妇产科剖宫产手术中,其能彻底缝合皮下,关闭死腔,可保证切口的正常血运而不会导致缺血坏死,并且有效止血,避免與异物反应(3)。双向倒刺可吸收线Quilltm先前已被应用于妇科(4-5)的缝合。尤其在泌尿外科手术中,进行肾盂输尿管吻合(6),提高了缝合速度,显著降低了术后尿漏等并发症。
总之,在剖宫产横切口缝合中应用Quilltm双向倒刺可吸收缝合线,既满足了女性患者美的需求,切口美观,不留针眼,不需拆线,同时也能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手术后患者身心恢复,值得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