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证研究视阈下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

2017-05-30 05:23李林洪
教育文化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

李林洪

摘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是高等学校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调研发现目前高等学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与践行方面存在系列问题。高等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从日常化和生活化着力。通过加强故事叙事、内容建设和资源融合,着力加强高等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阵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615(2017)05-0042-03

DOI:10.15958/j.cnki.jywhlt.2017.05.009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凝练,它既是理论范式,也是实践范式。我们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核心与精神实质,使之与现实生活相融合,以立德树人的要求进行传播,使之入耳、入心,化为全社会自觉地实践和思考范式,这是当前高校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问题。

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斗争以及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接班人的重要阵地,理所当然要承担起传播、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

一、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实证分析

高等学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的承载者。为更好地了解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现状,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和面谈、信息采访等方式,收集了来自东莞、中山、顺德三地数所高校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的高校大学生调研材料,从受教者的角度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爱国”和“诚信”主题调研为例。

(一)调研基本情况

1大学生对爱国的态度

问卷调查中,绝大多数的学生对爱国都持肯定态度,对于“你认为自己是爱国的吗?”问题,有973%的受访者回答“是”,其余受访者回答“说不清楚”。值得肯定的是没有出现否定的回答。但是对于“你认为如何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体现出爱国”这样一个列举式的问题,受访者的回答则比较机械,甚至不着边际,大多数集中在“关注时事”“思考国家大事”“如果发生战争,我会义不容辞参军”之类的通话,缺乏将爱国与受访者当下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思考和回答,又有接近三成受访者回答“不清楚”。甚至在当面访谈中,当访谈者提出“节约水电、低碳生活属不属于爱国”之类的话题,部分大学生比较茫然。

2.大学生对诚信的态度

诚实守信是我国传统道德的重要内容,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诚信通过契约精神、遵守合同、言行一致等具体方式来体现这一道德标准。课题组调查结果显示,有875%的大学生认同“言行一致”的道德标准,689%的学生认同“遵守合同”作为诚信的体现,458%的学生认可“契约精神”。这种数据与课题组调研前的期待有较大出入。经分析,我们认为可能跟大学生对这三组概念的熟悉程度有关,“言行一致”较容易理解,而其他两个概念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讲比较陌生,因此未能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在面谈中,我们补充了关于诚信问题的内容。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受访者都表示认可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是对当今社会诚信缺失的普遍性问题深感无奈,部分大学生提出,个人诚信与社会整体诚信度直接相关,在整个社会诚信没有形成风气之前,特别是不诚信的代价大于诚信的成本的情况下,单方面要求大学生诚信是不公平的。

(二)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调查发现,当代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几个关键词的了解比较浅薄,多持敬而远之的态度,怀有一份敬意,对于诚信、爱国、友善等功德、职业道德和个人私德都有关的重要范畴不愿意主动去了解和实践,随大流,感觉自己无力扭转等消极情绪较为浓厚。经过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对于出现的这一现象,除了受访者自身的原因以及一些社会因素,还可能跟我们以往的教育方式过于机械,拘泥于从国家、民族层面宣传爱国的“大历史叙事”,缺乏个人关切的“小叙事”宣传有关。从而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于诚信、爱国、友善等主题敬而远之。应该注意到,高校大学生还没有走进社会,主观的意愿和想法与社会实际有距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所不足,就更需要我们在做爱国主义、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宣传的时候,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校园实际,只有这样才能使它们在大学生群体中引起共鸣。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说爱国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共识,那么对于诚信和友善的态度则比较不乐观。这些道德提倡既是社会公共生活和职业生活的要求,也是个人私德的体现。但是这两个层次之间是有隔阂的,许多大学生在这两个领域里的诚信和友善的比较呈现出类似人格分裂的现象,人前人后、言语与行动之间做不到一致。

这是此次调研中大学生分歧最大的一个问题,这揭示了大学生一方面认可诚信、友善,另一方面又对诚信、友善缺乏信心和安全感的矛盾性。这一结果再次显示了目前高校对诚信、友善的宣传方式、教育方式与大学生的行为方式存在较大差异。最大的问题是有些關于诚信、友善的教育手段过于强调他律,强调不诚信不友善可能导致的恶性后果,已经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未及时作适应性改变。因此,如何调整或重新解释诚信和友善作为当今社会道德标准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将是进一步弘扬诚信、友善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再一个,当前流行文化、通俗文化的影响也是造成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不到位、实践打折扣的重要原因。各种娱乐节目为代表的电视文化和追星现象,使许多学生错误地认为,崇尚奢华、所谓“高情商”、只看结果不看过程的行为主义、强调个人成功压倒一切的文化就是时尚、优秀的文化。因此在他们心目中把诚信、友善、爱国等定义为过时文化,盲目追求实际利益,追求个人成功,从言行举止、校园生活、职业规划、待人接物各个方面,都极力模仿这种文化,出现传统道德认同危机,对于核心价值观认知模糊、“无所谓”的态度流行。

二、对策探讨

高等学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基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综合调研分析,课题组认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取得更好成效,就必须要从日常化、生活化的角度进一步推进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一)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入手,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日常化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为代表的正面宣传一样,都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常规阵地和工作一线,是重要途径和平台。它包含党建、团建、学工、党史国情教育、重大纪念活动等内容。这是区别于思政课和校园文化活动这两条线的“第三课堂”。它的特点体现为“亲和性”和“互动性”。以学生工作为例,学生入校、离校等重大活动以及日常的宿舍生活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在当下新媒体、自媒體愈加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学生工作还包括了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见,如何在以学生工作为典型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这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

以诚信、友爱为指导,在学生就业指导、困难学生帮扶工作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以及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等工作。从宣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来看,这些工作也是体现和落实诚信友爱精神的良好契机和平台。

以故事叙事的方式,讲好高校就业创业、志愿服务的模范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在校大学生传递正能量,为他们在就业、创业、困难救济等方面,大学生树立了良好的学习榜样,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

(二)抓好阵地“三大”阵地建设,促进核心价值观“三进”

如上所述,高等学校大思政、大德育和大宣传是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它们本身又有自己的特点,相互之间也有密切的联系。核心价值观如何依托这几个阵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是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引入了系统性观点和理论,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整体性、过程性、互动性。所谓“大”,是与原来小格局、单一化的思政教育、学生德育和宣传方式相对而言。它更多的强调教育的全员参与、全过程教育、全覆盖教育。在大思政工作中,要建设涵括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等人员集于一体的思政工作队伍,在课程标准指导下开放新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强调科研育人、管理育人,强调思政工作无死角、无空白。又比如大宣传工作体系,它是包含宣传工作队伍建设、宣传阵地建设及宣传内容建设在内的系统工程,在围绕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这一主线的前提下,如何组织好、发挥好集体资源和力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性宣传教育,这是大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

大思政、大德育和大宣传这“三大”互为犄角、互相补充、紧密联系,彼此之间在内容、队伍和形式上有许多重合的地方,但又各具特色、各有要求,构成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资利用的重要平台和资源。

三、反思:探索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渠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依托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要由原有的封闭的学校教育环境走向开放的社会教育环境,要促使高等学校在开放办学、优质办学的工作规划中,更好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元素。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我加压、自我提升的重要契机。

一是基于调研基础上对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和全面总结,着重总结平台建设、服务体系建设、激励政策等情况的调研分析。二是探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对高职大思政、大德育和大宣传实效性提升的特点和成效,分析其中存在的障碍。三是确立“三大”合一条件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实施路径,形成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相互呼应的课程模式。

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中占据着特殊地位,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这种引领和示范作用突出体现在高校要致力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给大学生,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责任编辑:涂艳)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