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石黑一雄《千万别丢下我》中的回忆叙事

2017-05-30 03:12施定芳关楚琳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年5期

施定芳 关楚琳

[摘 要]英国知名作家石黑一雄的小说《千万别丢下我》是耐人寻味的经典文学作品,其独特的叙事手法耐人寻味。文章从叙事学角度分析小说中克隆人凯西的回忆叙事。作者采用流动的叙事路径让第一人称叙述者凯西的思绪在现在与过去中切换,进入一些不起眼的枝节。这些枝节拼凑出一个属于克隆人的惊人的世界。叙述者凯西的叙事中有着双重声音,她一方面用过去正在经历事情的眼光来叙述各种细节,另一方面,她用当前的眼光重审过去。这双重的叙事声音透露出她在生命最后关头面对真相的基本态度,也展示了她面对责任和宿命的勇气。

[关键词]《千万别丢下我》;回忆叙事;叙事眼光;叙事声音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56(2017)05-0090-04

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1954─)是活跃在当今英国文坛上的知名作家,其2005年出版的《千万别丢下我》被《时代》杂志列入创刊以来100部最伟大的英语小说之一。

《千万别丢下我》中的叙述者是克隆人凯西。她与伙伴们从小在黑尔舍姆学校长大,中学毕业后被安置到一个名叫“村舍”的荒凉乡村等待发配,然后相继被派送到各家医院进行器官捐献,直至生命终结。凯西在捐献器官之前,承担了一项特殊任务──看护其他正在捐献器官的克隆人。今年她31岁,当看护员已经11年了。在守护两个最亲密的伙伴汤米和露丝相继完成捐献后,她决定再过8个月就主动结束看护生涯,转而去捐献,这意味着她已经准备好面对死亡。在这最后的看护岁月里,她一边驱车穿梭于各个看护的对象之间,一边回忆往昔与汤米和露丝共同走过的岁月。正值壮年,预知生命即将终结,从她的回忆叙述中可以窥见她如何重现过去,如何面对死亡。

一、流动的叙事路径

小说第一章伊始,凯西驱车赶往看护地点,用平静、克制的口吻开始了她的回忆讲诉。她意识到从黑尔舍姆学校出来的克隆伙伴们,特别是她、汤米和露丝,无论走到哪里,都与黑尔舍姆学校紧密相连。她说:“我一直有很强烈的渴望,想要对这些陈年旧事的回忆理个头绪来。我想,我真正要做的,就是弄明白汤米、露丝和我长大并且离开黑尔舍姆之后,我们之间发生的事情。可是我现在意识到,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源自我们在黑尔舍姆度过的时光,这就是为什么我想先仔细梳理一下那些早年的记忆。” [1]凯西就此展开了对汤米和露丝的回忆,梳理他们在海尔舍姆学校如何相识、相知,继而成为好朋友。

在凯西的回忆渐渐展开时,作者石黑一雄采用了流动叙述法,让凯西的回忆在黑尔舍姆时期不同的时间段中迂回跳跃。他在一次访谈中这样解释自己的流动叙事法:“你不必像在剧院中那样用固定的场景一幕接一幕地展现──我在第一部小说中或多或少是那样做的。实际上,你可以真正模仿心理流动性,特别是在回忆时,你可以将某一个场合的片段嵌入30年之后另一个场合的片段之中,接着又回到另一个场景,一个更大的场景,在回忆结束之前可能又会笔调一转,转到别的场景。使我受影响的就是这种在作品中从A切换到B的流动叙述法,以及于此技巧相关的语调和结构。”[2] 在《千万别丢下我》中,作者娴熟地运用了这种流动叙述法,让叙述者凯西的思绪在现在和过去的场景中随意切换,不经意间进入一些枝节,这些枝节恰恰隐藏着克隆人的生活真相。

为剖析作者这种流动叙事的意图,笔者对小说前3章凯西的回忆路径进行如下梳理:①凯西12岁时在体育馆窗前目睹汤米在球场上被高年级同学捉弄,上前安慰汤米。②汤米几天后在全体同学上楼做例行体检时,当众向凯西道歉。③凯西开始关注汤米总是被嘲弄的问题,某天晚上寝室夜谈时,室友露丝点出问题所在:汤米在交易会上拿不出东西来交换,活该被捉弄。④凯西转而交代交易会,解释交易会的重要性。⑤凯西接着谈论汤米。她追忆到在这次球场捉弄事件几年之前的一次美术课,汤米的作业被老师公开,他的作品因缺乏创造性,引起哄堂大笑。同学们开始疏远他,捉弄他。⑥凯西接着梳理思绪,发现到他们13岁左右的时候,同学们突然不再捉弄汤米,汤米也不再乱发脾气。⑦凯西想起有一次,在食堂排队就餐时,她私下里问汤米为什么不再生气。汤米约她到校园一个秘密角落,向她透露了此前监护人露西小姐与他在池塘边的谈话。露西小姐生气地说有没有创造性并不重要,说他们黑尔舍姆的孩子们被告知又没有完全被告知。⑧仔细斟酌露西的讲话,凯西又想起了让她迷糊不解的事情,例如画廊,他们最好的艺术作品都要被神秘的校长挑选,宣称要被送到画廊。至于为什么要被送到画廊,他们从未被告知。⑨凯西接着回忆了校长的蹊跷之处:校长像怕蜘蛛一样惧怕他们。

分析以上回忆路径,我们发现“叙述者对听者讲述的内容是早已组织好了的。”[3] 凯西与汤米的友谊在辗转的叙述中早已略为背景,凸显出来的是由汤米的被嘲弄所引发的一连串的细节,如他们的交易会,他们艺术创造的重要性,他们被告知而又未被完全告知的处境,画廊的重要性,校长对他们的惧怕。

这些细节单独看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可是把這些细节摆放在一起,依稀可见当年克隆人在黑尔舍姆寄宿学校的真实生活图景:他们的学校坐落于郊外,与世隔绝。他们唯一获得外界信息的途径是拍卖会,学校将人类丢弃的废品收集,在拍卖会供孩子们挑选,而这些克隆人会像宝贝一样将这些废品收藏。他们时刻处在监视之中,同学们每次私下谈话都要小心翼翼。他们每周一次体检,不能吸烟,必须保证身体器官绝对健康。他们被告知要捐献,但是具体怎样捐献,捐献怎样残酷,又不被告知。校长像怕蜘蛛一样惧怕他们,因为他们是卑贱的克隆人。但是学校给他们开设了美术课和其他艺术课程,并要求他们创作诗歌、绘画,或者制作手工艺品,在一季度一次的拍卖会上互相交换。这些作品证明了他们与人类无异。

二、双重叙事眼光

申丹关于双重叙事眼光有这样一段表述:“在第一人称回顾往事的叙述中,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叙事眼光。一为叙述者‘我目前追忆往事的眼光,另一为被追忆的‘我过去正在经历事情时的眼光。这两种眼光可体现出‘我在不同时期对事件的不同看法或对事件的不同认识程度,他们之间的对比常常是成熟与幼稚、了解事情的真相与被蒙在鼓里之间的对比。” [4]

《千万别丢下我》交织着这两种叙事眼光。第一人称叙述者凯西一方面用过去正在经历事情的眼光来描述各种细节,同时,她不时用当前的眼光来重审过去。过去在黑尔舍姆学校,在村舍,她还不了解自己的真实处境,还不知道捐献器官是怎样的残酷。当前,她已经失去了最亲爱的朋友露西和汤米,已经通过回忆发现了克隆世界的真相。如果说过去经历事情的眼光是懵懂无知的,那么现在她的眼光不再单纯。但是,从她当前的叙事眼光中很难看到埋怨,她对黑尔舍姆学校竟然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一方面,她怀念黑尔舍姆对他们创造力的培养。例如,在小说第二部分,凯西回忆了他们从黑尔舍姆学校毕业后,在“村舍”的两年单调时光。她用过去经历事情的眼光提到了他们去“村舍”之初还带着黑尔舍姆监护人布置的论文任务,紧接着她用当前的眼光重新审视,意识到“那些论文帮助我们在新环境中坚持下去。” [2]黑尔舍姆学校给他们布置的论文作业是有关文学阅读的,凯西在当前突然明白,黑尔舍姆的老师布置这样一份作业是有着一番苦心的,文学论文的写作作为一项创造性的劳动,能够让他们在寂寞与苦闷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另一方面,关于黑尔舍姆学校对真相的隐瞒,她表示了理解。例如,凯西回忆起自己十三、四岁时接受到的性教育,她用现在的叙事眼光强调说,“现在我想到一件事情,那就是当监护人最初给我们正式讲有关性的课程时,他们倾向于把它和有关捐献的问题放在一起讲。换言之,监护人可能偷偷地往我们脑袋里塞进大量有关我们未来的基本事实。现在,公平地说,把这两个话题合在一起也许是自然的。”[2]黑尔舍姆的老师们告知他们性知识,却不告知他们这些性知识其实跟器官捐献密切相关。在当前的叙事者凯西看来,这是公平而自然的。

可见,凯西经历了“村舍”时期的迷茫,延迟捐献的失败,朋友的相继离世之后,回望童年时期的黑尔舍姆寄宿学校,发现了黑尔舍姆时光的可贵。她明白了学校监护人培养他们创造力的初衷,理解了学校对他们善意的隐瞒,感激着学校对他们心灵的栽培。

小说作者石黑一雄在一次采访中说到:“黑尔舍姆寄宿学校很好地隐喻了我们的童年。在寄宿学校里,老师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孩子们哪些信息可以知道,哪些不能知道。在我看来,这跟我们对自己孩子的信息控制没什么两样。很大程度上,孩子们在肥皂泡中长大。我们尽力不让肥皂泡破灭,我们把糟糕的信息过滤,不让孩子们知道。”[5] 在《千万别丢下我》这部小说中,黑尔舍姆学校对克隆人进行保护,过滤掉所有有关捐献的赤裸裸的真相,对克隆人进行艺术和創造力的训练,让他们带着欣赏和探索去面对残酷的命运。

三、隐忍的叙述声音

凯西孤独地讲述着回忆。她甚至没有一个合适的倾听对象。她所拥有的只有回忆。在讲述关于黑尔舍姆学校的回忆时,她的叙事声音中满含眷恋。在回忆中她发现了黑尔舍姆经历的弥足珍贵。她说,“一旦我能过上更为安静的生活,无论他们把我送到哪个康复中心,我的心都会和黑尔舍姆在一起,让它安全地留在我的脑海里,那将是没人能够抢走的一样东西。” [2]

讲到她的看护任务,她平静而略带自豪。她尽职尽责地完成人类安排的看护任务,竭力用良好的心态和细心的呵护感化她的看护对象,让他们接受命运,保持“平静”。

讲到死亡,她隐忍而超脱。对她来说,即将到来的捐献是“休息的机会”[2],是“更为安静的生活” [2]。她没有怨恨,没有反抗,而是克制住悲伤,收敛起恐惧,让美好的回忆伴随自己迈向死亡。

四、结语

《千万别丢下我》已经成为21世纪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脱去科幻的外衣,解剖黑尔舍姆学校的象征意义,它其实是一部意义深广的人类寓言。克隆技术不过是将人生缩短的一种技术手段。黑尔舍姆学校象征着人类的童年。人类在童年时期被隐瞒被保护,但终将面临复杂的成人社会。当你最终发现这个社会的真相,发现你被无形的力量把控,发现死亡成为不可回避的背景,你该如何前行?从凯西的叙述里,可以看到她一边在寻找真相,一边在接受事实,勇敢地承担责任,无畏地前行,这也许是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人生态度。

[参考文献]

[1]石黑一雄. 朱去疾译.千万别丢下我[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2]石黑一雄. 李春译.石黑一雄访谈录[J].当代外国文学,2005 (4).

[3]Mullan, John. On First Reading Never Let Me Go[G]//Sebastian Groes and Barry Lewis. Kazuo Ishiguro: New Critical Visions of the Novels.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2011:107.

[4]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Susannah Hunnewell. Kazuo Ishiguro: The Art of Fiction No.196[EB/OL]. (2008-10-20)[2016-12-14].http://www.theparisreview.org/interviews/5829/the-art-of-fiction-no-196-kazuo-ishiguro.

[作者简介] 施定芳,女,梧州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关楚琳,女,梧州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与英语教学法。

[责任编辑 孔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