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学习和教学方式移动学习发展及其绩效评价设计探究

2017-05-30 21:28李金林
中国电化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移动学习

李金林

摘要:移动学习已逐渐成为当前人们学习的主要方式,如何客观、准确、有效的进行学习绩效评价是推动移动学习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对移动学习的特征与优势等进行了分析研讨,并借鉴Kaufman评估模型,对移动学习绩效评价设计的原则与流程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移动学习;绩效评价设计;Kaufman评估模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学习是人类实现社会化的途径,它发生于情境、工具、人际的交互中,是人类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知识的生产、传播、交换形态也发生着日益变化,特别是当前媒介和传播技术的兴起,移动通信与网络技术的有机深度融合,人类的学习模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移动学习(MobileLearning)应然而生。进入21时代以来,移动学习逐渐成了人们学习的主要途径方式。移动学习是指基于移动设备支持环境下,突破时空区域限制,能够自由、自主、自觉开展的学习模式。它的形态表现为终端(如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内容(如微课程和APP等)和活动(呈现出翻转化和互联网化特征)三个要素,通过移动通信技术来实现学习内容与学习服务传输、通过移动计算技术来实现学习交互的时间终身化、空间网络化、主体个性化、内容整合化、交往平等化、平台移动化,进而构建了资源提供精准、指导服务个性、学习接人无缝、沟通反馈及时的学习模式。

一、对移动学习模式的认识

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兴起之初被定位为数字化、网络化学习的扩充。但随着移动学习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支持服务系统,移动学习就逐渐演化为基于互联网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当下,随着移动学习终端要素由多种设备共存向归一化发展、平台要素隐性化、资源和内容的高度耦合,移动学习环境已逐渐由技术驱动演化为学习驱动。移动学习已成为当前学习教育研究实践的重要领域与热点主题。实践与研究表明,移动学习模式具有以下四方面的突出優势。

(一)移动学习模式使“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理念成为现实

移动学习模式所具有的数字化、网络化特征突破了学习者获取资源的限制。在移动学习模式中,学习者既是知识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者;学习者能够自主参与学习资源与知识信息的传播活动,从传统的、单纯的知识消费的被动者转变为能动的知识创造者。学习者通过能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接纳知识信息的同时,也可突破时空限制,自由、自主地进行自我表达,与他人分享观点,接受他人的评论与评判,可以与他人进行持续性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可助力学习者实现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理解与掌握。

(二)移动学习模式能有效地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

在移动学习模式中,学习的需求与动力发端于学习者自身。为此,在移动学习模式中,学习者是带着明确的学习问题、清晰的学习目标等学习要素去进行学习的。在移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还可以根据自身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自主地安排学习计划(学习内容、进度计划、时空选择、任务安排)以及考核评价等。而且,通过移动学习平台向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学习资源,能够帮助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及时、持续的学习交互(问题探讨与交流),从而有助于大幅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三)移动学习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和终身学习的实现

移动学习模式突破了教育资源获取的制约因素,为实现全纳教育提供了可能,客观上实现了学习者按需获取资源的无差异的机会,移动学习成为学习者个体主观能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创造新的内容的学习活动。而且,移动学习模式也突破个人职业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制约因素,促进了终身学习的实现。

(四1移动学习模式使学习者多元化发展、多元化评价、自我评价成为可能

移动学习模式具有资源开放性、过程自主性以及学习动机、需求与选择个体化等特性,这为学习者的多元化发展、多元化评价提供了可能,更为学习者的自我评价提供了实现路径。

随着人才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中的地位凸显,移动学习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逐渐显现,世界各国也日益重视移动学习的研究与实践。美国于2015年12月颁布了最新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未来准备学习:重新思考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展望公平、积极利用、合作领导、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的愿景》,对移动学习进行了展望与战略规划。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深度转型和人口增长趋势放缓的严峻形势下,我国社会发展人才支撑策略已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2017年我国发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提出了“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网络化泛在学习新模式”等理念,进一步推动移动学习的发展规划。

二、移动学习绩效评价的现状

学习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活动,客观、准确、科学地进行学习绩效评价更为困难。学习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诊断、反馈、调节、激励和导向的功能。研究与实践表明,高质量的学习资源、良好的学习支撑服务体系以及及时、有效、科学的绩效评价是促进学习有效进行的三大主要外部因素,其中学习评价是判断学习是否有效发生的重要手段,对促进与改变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是任何学习模式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随着移动学习日益成为广泛且普遍存在的学习模式,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重视移动学习的相关研究。就现状而言,移动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学习系统以及各种学习支持服务等方面,移动学习绩效评价的研究与实践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传统学习模式不同,移动学习具有对象广泛,个体差异,即时性、个性化和情景化等特征,这也催生了移动学习评价的新课题。如何及时、有效、科学地开展学习绩效评价成为当前推动移动学习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从移动学习的特征看,移动学习的绩效评价是个性化评价的过程,它无法通过统一的评价体系来实现。通过对当前移动学习研究方面的文献收集整理,笔者发现关于学习绩效评价方面的成果鲜有见诸。鉴此,在借鉴其他学习模式评价研究的经验、结合移动学习模式的特性基础上,本文探索性地提出了适配移动学习特征的绩效评价设计的原则及其流程。

三、基于Kaufman评估模型移动学习绩效评价设计的探索

“绩效”起源于英文的“Performanee”,其要义为“能力、成绩、工作成就”等。在教育领域,学习绩效(Learning Performance)是指学习者经历学习后获得的知识与新技能的迁移情况,也包括学习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绩效评价是评价学习成效的方法之一,涉及学习者完成任务和创造成果的过程。在本文研究中,将移动学习绩效定义为在一定学习任务目标的指引下,学习者通过移动学习后,其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情况,主要包括知识获取、技能提升以及行为改变能力的情况,包括学习后对周围环境(主要是组织及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当前,从理论研究角度来看,移动学习绩效评价不仅要对学习者知识迁移的情况进行评价,更应关注的是学习者技能迁移及其行为改变的情况,以及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从实践角度看,当前移动学习绩效评价的设计严重缺失学习绩效的跟踪评估和反馈。鉴于目前移动学习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Kaufman评估模式借鉴到移动学习的评价中,探索提出了移动学习绩效评价设计的原则,同时提出了评价设计的流程建议。

(一)Kaufman评估模型概述

在企业培训绩效评价理论与实践中,常用的有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的四层次培训评估模型、考夫曼(Kaufman)的五层次评估模型,其中考夫曼(Kaufman)模型是柯克帕特里克(Kirkpatrick)评估的拓扩展。考夫曼认为培训是否取得实效,培训前能否有效获得相关资源很重要,因而Kaufman模型增加了对获得资源可能性的评估,并将其放在模型的第一个层次上。考夫曼还认为培训所产生的效果不仅仅对本企业有益,它最终会作用于企业所处的环境,从而给企业带来效益。因而,他又加上了一个层次,即社会和客户的反应评估,从而形成了五个层次。Kaufman评估模型五层次。如下页表所示。

Kaufman评估模式不仅关注学习结果的变化,还关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行为的变化,更具特色的是关注到了学习者学习后的变化对组织及周围环境改变的影响。这些特征正是目前移动学习评价所缺失的。鉴此,本研究认为,移动学习评价应直接指向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在动态过程中不断为学习者提供支持和质量保证,重视学习者学习后对组织及其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移动学习绩效评价设计的建议

复杂的移动信息化环境决定了移动学习及其评价必须是多元的、互动的、系统的、动态的,不仅評价学习的直接结果(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升等),更重要的是关注学习过程中及其结束后的行为改进,知识转化与技能应用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的提高,还应关注学习之后对周围环境的影。通过文献检索得知,温雪等基于现代教育理论,结合学习者面对信息化环境所产生的心理适应等问题,提出了网络学习绩效评价应遵循以下六原则:以人为本、以学习为中心、注重多元智能的评价、关注组织与个人学习的互动、体现评价的多样性和可行性、运用系统的评价方法。戴锡莹等提出了网络学习评价的五个层次,分别是可行性层次、反应层次、认知迁移层次、行为迁移层次、组织成效层次,以及绩效评价的ADDIEF流程,本文研究将借鉴与综合现有学习绩效评价研究与实践经验,基于Kaufman评估模式,对移动学习的绩效评价的设计提出以下建议。

1.设计的原则

移动学习绩效评价的设计应遵循有利于促进学习者发展,应遵循真实且重视情景化能力的改变、评价主体多元且重视评价对象的参号性、标准多元且关注个体差异、重视过程且关注学习发展历程等原则。要充分考虑移动学习模式的特征及需求,重点是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之后的知识与技能的迁移、潜能的挖掘与释放,以及实践能力改变的评价;对学习者学习之后对周围环境所产生影响的评价;实行从低到高、从简到繁的分层评价。

2.分层评价的设计

基于Kaufman评估模式,本研究从宏观视角对移动学习绩效评价层次的设计提出了从低到高、由简人繁的五层评估模型建议:

第一层是反应性和可能性层。这层主要是对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资源的获取情况进行评价。要对学习者的需求情况进行调查评估,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期望成效,以及接受学习的愿意情况,进而设计出适配个性需求的绩效评价目标;再将预设任务目标分解为可行的、具体的、个性化评价模型,提供给学习者。

第二层是认知获取层。这层评价主要是对学习者掌握知识的成效、程度进行评价。此类评价在移动学习中可较为便捷实现。如在设计评价时,可通过现实性的学习任务模块,对其知识获取的情况进行随时测验与评价,为学习者提供及时信息反馈而帮助其改进学习。

第三层是技能迁移和行为改进层。这层的评价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后发生的认知变化,进而产生的能力提升、态度改进、心理改善等行为改变情况进行评价。此类评价在移动学习中难以直接、直观评价,仍需在实践中进行检验与评价。在设计时,可以通过学习者个体自身、他人或者有组织的操作测评、实验测评以及能力测评来实现,为学习者提供持续信息反馈而帮助其改进学习。

第四层是组织成效层。这层的评价对象从个体变为组织。主要评价学习者学习后对组织产生的直接、积极、具体的贡献,这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才能检验评价。例如企业软件工程师的移动学习者,其学习组织成效包括编程技能的提高、软件系统设计理念的改进、对公司贡献奉献的认同提高,以及对组织其他成员的帮助和激励作用等。

第五层是社会成效层。这层的评价对象从组织上升为社会。主要评价学习者学习后对组织的影响,进而对社会产生的积极效用。一般而言,学习的社会成效包括组织的学习成效和个人的学习成效,这需要经历更长的时间才能准确客观检验评价。主要测定评估社会对学习者的反映,以及学习者对社会他人的贡献、激励等效益情况。

第四层和第五层的评价在传统学习评价模式中获得的关注不多,鲜有涉及、也很难科学评价。借助移动网络能够有效突破时空与地域限制、能够实现大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的优势,移动学习绩效新型学习和教学方式评价的第四、第五层次的评价也有了可行的实现路径。

3.评价流程的设计

移动学习的绩效评价既是一个评价过程,其本身也是一个学习活动,其实质也是教与学交叉、相促进的过程。传统的学习评价系统设计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五个环节。根据移动学习绩效评价的原则建议,移动学习绩效评价的流程上应增加“跟踪与优化环节”,将移动学习绩效评价的过程设计扩充为六个环节,进而实现全方位评价移动学习者的学习绩效。

为此,移动学习绩效评价的设计流程可归结为绩效需求分析、评价系统设计、评价系统开发、绩效评价实施、绩效评价反馈、绩效评价的跟踪优化。因前五个环节系一般学习绩效评价应有之义,于此就不赘述,仅就移动学习的“跟踪与优化环节”流程做一简要说明。移动学习绩效评价跟踪与优化阶段,是发生在学习者学习结束后,学习者对组织和社会所产生的行为影响,这需要对学习者进行跟踪调查。要做好“跟踪与优化环节”:一方面可以通过收集学习者学习后的绩效表现数据、检测绩效表现等来实现;另一方面也可以从组织层面采集学习者学习之后对周围环境(主要是组织及社会)所产生的影响情况评价来实现,进而对学习者形成客观的、全方位的绩效评价。

四、展望

如何对移动学习进行客观、准确、科学、有效的评价,是当前推动移动学习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比如,如何科学有效评估学习者适应情景变化的能力;如何利用当前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技术,设计出更具个性化的有效评价工具,从而更利于学习绩效评价的数据采集、分析、研究与运用;如何及时、准确跟踪学习者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等,这些都亟待于深入探讨与实践研究。移动学习绩效评价等问题的解决,势必进一步推动移动学习的发展与应用。

收稿日期:2017年3月20日

责任编辑:赵兴龙

猜你喜欢
移动学习
基于云计算的大学生移动学习模型构建
高职院校普及移动学习的策略研究
试析融合移动学习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大学生移动学习模式分析
基于智能手机的高职学生移动学习需求分析研究
基于SOA的在线学习资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智能手机APP支持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