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勤
如果教师要成为一名勤于阅读者,善于阅读者,乐于阅读者,那么在阅读问题上,还是要下一番功夫的。
一是要把握阅读的深刻含义。阅读,就是关起门,静下心,与所感知的文本兑换思想的过程。信息输入、信息输出,这一进一出之间,看似没有什么,关键全在一个“兑”字。换句话说,照本宣科、人云亦云或是简单地复述等,充其量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拿来主义”,很难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二是要跳出狭隘性阅读。提到阅读,人们很容易将其与纸质书联系在一起,但时至今日,为师者如果仍将阅读囿于此境,就未免有些落伍了。一首美妙绝伦的歌曲,一段异常精彩的视频,一趟向往已久的远游,乃至一次刻骨铭心的交谈等,其实都是我们阅读的文本。只要人的感官参与了,而且有独立思考伴随的一切活动,都可以视为阅读。
三是要摒弃功利化阅读。现实生活中,有不少教师,为促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研教参,看实录,蹲课堂,听报告,忙得不亦乐乎。可是,当自己信心满满地走进教室,以至维妙维肖地照搬他人套路时,并未出现预期的火爆场面。殊不知,虽然教学内容相同,但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的心理默契,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所谓如鱼得水,随手拈来,那都是海纳百川、厚积薄发的结果。
四是要克服碎片化阅读。随着学科知识的爆炸式增长,以及信息传输渠道的多样、便捷,阅读的碎片化现象也越发突出。如果为师者想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而不被大量的信息所淹没,就要从自身的社会职责和兴趣爱好出发,确定自己的阅读重点,勾勒出阅读的经纬线,使庞杂的外来信息听我指挥,为我所用,真正做一个有知识、有学问、有专长的阅读者,使自己成为一座个性独特的知识宝库。
五是要超越随机性阅读。现代社会价值多元,诱惑丛生,阅读的选择性空前增加,谁肯在阅读上花费时间,谁就能得到起码的收益。通过《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节日,大家深深地为主持人董卿的博学所折服。她不仅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而且遵循着阅读的规律性,只要一进入看书时刻,就强行关掉一切联络通道,至少保证有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渐渐地就从随机性阅读走向了习惯性阅读。
总之,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高度。作为教师,只有认真地阅、尽情地读,才能激发出更多的可能,将教学带入更加精彩的世界。
(作者系江苏省特級教师,徐州市云龙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