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雷
摘 要:高职院校教育中, 意识形态教育领域一直都被视为一块重地。近年来,随着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的多样化,高职院校意识形态领域开始出现异质声音。文章拟从意识形态政治合法化、整合、价值导向、自我批判四个功能出发,探讨高职院校尤其是英语教学过程中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意识形态功能;意识形态宣传;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8-0175-03
Abstrac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education has long been treated as a stronghold. In recent years, with western countries' ideological penetration, some different opinions have appeared. From four functions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political legality, integration, value orientation, self-criticism,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promo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specially during English teaching process.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function; ideological promotion; English teaching
一、意识形态定义及其历史特征
一般认为,意识形态是200余年前法国启蒙运动的直接产物。1797年,法国哲学家安东尼·德斯图·特拉西(Antonine Destutt de Tracy)第一次创造出该术语,意即“观念的科学”。马克思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能够控制经济的生产与分配的人同时也能够控制思想的生产与分配。那么,思想能成为意识形态,它需要能够对社会和经济关系的真正本质的进行掩饰,以及具备由此而来的对社会资源以及经济资源等的不平等分配而进行辩护的功能。可见,所谓的意识形态,就是属于对社会矛盾进行掩盖的思想。也就是说,并非所有思想都能称之为意识形态。因此,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所有阶级都会制造意识形态,但只有这种意识形态才能扩大统治阶级的利益。由于社会和它的阶级结构是不断变化着的,因此,同样的思想会开始或停止成为意识形态。[1]由此可见,在马克思的观点中“意识形态”包含两种意思:其一为“虚假的意识”,其二为“观念的上层建筑”。该术语在历史的演变中,由一个进步的概念,逐渐演带上了贬抑的含义。[1]
在高职院校教育中,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及宣传历来受到关注,但近年来随着全球化及经济一体化速度的加快,高职院校意识形态领域开始出现异质声音,下文拟从意识形态的功能出发,探索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过程中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性。
二、意识形态功能及其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高层次英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剧,英语教学遍布各大高职院校,同时成为培养新世纪复合型人才的一个衡量标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不应仍单纯囿于中小学知识传授型教育方法,同时应考虑到意识形态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及其重要的功能。下面具体从意识形态操纵、整合、价值导向以及自我批判四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揭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宣传的重要性。
(一)意识形态操纵功能下的英语学习
中国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党的思想领导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的前提和基础。毛泽东同志也说过:“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2]党的思想领导就是坚持以马列主義、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并用以教育和武装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引导他们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认识和改造世界。最终把党的主张变成人民的自觉行动。[3]因此,加强党的思想领导重要途径和前提就是要加强意识形态的传播。意大利共产党和现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也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对于执政党巩固执政地位的重要性,以及对于社会发展、和谐和稳定的重要意义。当今世界,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实现,更依赖于宣传的有效性;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等功能的发挥,更要借助宣传为大众所认知和理解。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宣传之间就如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中国自1949年起,逐渐确立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针对高职院校教育而言,随着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英语学习的普遍性及常态性,为学生收听“美国之音”、“自由欧洲广播电台”或收看好莱坞电影及各式外台节目提供便利。这些庞大的信息媒体,附带而来的就是越来越多西方国家的文化、消费观念、价值观全方位地渗入青年的日常生活。由于青年学生意识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但同时却具有极大的独立性、选择性、自主性,大量鱼龙混杂的信息,泥沙俱下,极易蒙蔽学生的判断,降低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信任,削弱它们对本国意识形态的认同。我们要想在这场“和平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高职院校学生中的意识形态宣传的工作。
意识形态这个概念,其内涵有着各种争议。无怪乎曾有学者发出“20世纪西方思想史上内容最庞杂、意义最含混、性质最诡异、使用最频繁的范畴之一”[4]意识形态就是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整个社会不同组成部分的人的思维方式以及思想体系,但它又需要以这个社会的组成成员为载体。那么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应积极带领学生进行文化背景比对、探讨,使学生在深入了解本国文化传统及国情的基础上,对异域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而不是单纯对某一文化进行简单的否定或肯定。
(二)意识形态宣传对英语教学资源的整合
对于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意大利的葛兰西认为,“在保持整个社会集团的意识形态上的统一中,意识形态起了团结统一的水泥作用。“[5]作为某个社会共同体的意识形态,它体现了社会共同体成员最根本的利益诉求。由此可见,意识形态对整合社会各层次人群与资源具有巨大的能量。这种巨大能量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凝聚社会共识,增强社会的团结,推进了社会共同目标的加速实现等很多方面。
意识形态宣传是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师生的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多元文化的历史及社会条件下,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对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加强意识形态宣传,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是我党对意识形态掌握领导权的必然要求。当前网络科技的蓬勃发展及西方各项高新科技的推广应用,使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受到超语言因素的渗透,甚至出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的偏见,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发挥意识形态社会整合功能,在翻译及口语课程设置上,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本国社会热点、提倡利用英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输出,西为中用,实现跨文化交流传播的目的。
(三)英语教育中正确意识形态导向
有学者研究指出,意识形态具有对社会的价值导向功能。意识形态可以给有共同利益的社会成员指出前进的目标和方向,促使利益共同体的人群形成共同的信仰和追求。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人们共同接受同一种价值体系。但是现实情况更加复杂,社会当中有不同的利益共同体,不同的利益诉求必然会导致不同人群对不同的意识形态的认同与追求。一般情况下,意识形态有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区别。所谓的主流意识形态一般指官方话语或国家精神,是统治集团的意识形态。不同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具有各异的价值取向及诉求,不同政治利益引导的意识形态政权在其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与之相关的价值导向作用。主流意识形态要取得压倒性的优势,需要取得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认可,主要通过宣传或灌输等方式促使社會广大成员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强势作用可以促使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的社会各种群体达成对某种共同的价值体系认同的最大公约数,从而帮助统治阶级的将官方意志和国家精神提升为社会主导价值观。
我们看到,党的十五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在整个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在我国,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功能主要体现为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则对学生的理想信念的教育需要采取多形式、多角度的宣传。特别是我国还处在生产力水平还欠发达的国情下,要共同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那么全体社会成员自发自觉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还必须依靠宣传的有效的推广。要把社会各阶层的人都凝聚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旗帜下,这就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感召力以及价值导向功能,让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深入人心。
作者认为,我国高职院校中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具体表现在,通过提高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的政治敏感度和思想素质,做好教学中对学生的意识形态的教育与指导工作。由此,因纠正部分教师尤其是英语教师忽视意识形态分析,认为自己只需分析单词、句意。或可以渲染、灌输西方价值观点、生活方式,造成学生不能客观对待异族文化。其次某些学生与外教接触较多,交往过程中易受西方观念、生活方式影响,盲目倾向西方意识形态。只有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愿意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把年轻学生凝聚到党的周围,这也就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发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功能的重要意义所在。在促使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本的庞大工程中,高职院校的老师有发挥自身工作特点的宽广的舞台。
(四)英语学习中意识形态自我批判功能
当前多元历史文化语境下,青年学生更具创造性、自主性,意识形态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及新挑战。因此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过程中不可单纯关注语言知识的讲授,还需要广泛、持续、深入地研究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观念的特点,使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密切跟上社会形势的剧烈变化;同时大力改革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要避免课堂上僵化、生硬、死气沉沉的说教,不断对教育、教学的方式进行创新,采取效果更好的生动、自然、活跃的教育方式。在当前历史条件下,就意味着坚持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学生树立开阔的国际化视野,以期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的无产阶级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观念决裂,而且也要同传统观念完全决裂,也就是说仅仅是进行经济革命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要完全战胜资产阶级,就必须要彻底地否定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原则。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彻底批判和否定国家的基本意识形体原则,能够使国家政权产生颠覆。所以,维护政权与社会的稳定,必然要保证意识形态层面上的基本原则的稳定,而为意识形态的原则进行维系稳定的依据(包括理论与事实层面)自然也要根据社会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变动进行恰当的调整。
三、结束语
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实现,依赖于利用英语教学这一有利途径对青年一代的宣传;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等功能的发挥,更要借助青年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通过辩证分析所得的认知和理解。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适时插入积极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魅力的发挥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英语教学作为高职院校教育中的一块重地,应注重时效性,避免形式主义,要尽可能适应学生的水平和需要,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运用有效的形式,注重吸引力和感召力。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事物中,坚持发展的眼光,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导向,动态适应调整英语教学方法及策略,为国家社会培养合格的新世纪复合型人才,同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大卫.麦克里兰,孔兆政.意识形态(第二版)[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18,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93:435.
[3]陈登才.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
[4]季广茂.意识形态[M].桂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5:1.
[5]宋昌惠.当代社会意识形态[M].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