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琪
摘 要:作为知识的传播者,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专业化能够影响教师的职业规划,同时也会影响教师教育的发展方向。因此,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教师专业发展纳入了其管理范畴。但是,目前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引入知识管理的方法来对高校教师进行管理。文章对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知识管理视角;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7)08-0154-03
Abstract: As knowledge disseminators, university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can affect their career planning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Therefor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of colleges includes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to its management category. However, some deficiencies still exist in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re is a need to introduce knowledge management methods to manage college teache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lleg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strategies on university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Keywords: knowledge management perspective; university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在高校教育改革中,會有许多因素会对改革效果造成影响,其中,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决定了高校教育改革的成败。从知识管理视角出发,分析高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缺陷,能够为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促进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缺乏专业发展意识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是教师,而其实现专业发展离不开学校的作用,因此,要实现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和学校首先就应该具备专业发展的意识。但是,在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及高校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只与教师个人有关,而忽视了其实际上是具有全局性特点的,并且是终身性的。目前,大多数的高校管理者将管理重点放在现有的人力资源上,却不重视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且,作为教师的管理方,高校并没有意识到教师所处的每个阶段都可能会存在心理、家庭等各方面的问题,认为这些问题都不在学校的管理范围内,应该教师个人去解决。此外,高校教师作为专业发展的主体,其缺乏自主发展的意识,从而阻碍了其专业发展的步伐。
(二)缺乏完整的培训内容
我国大部分高校会在教师正式上岗前,安排一些培训,而在教师任课期间却很少组织相应的培训。岗前培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利于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培训时间比较短,教师能够吸收的内容并不多,并且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是连续的、动态的,岗前培训并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要,学校还需要在教师任职后不断地开展专业培训工作。其次,培训的内容不成体系,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每个阶段,其需要掌握的内容是不同的,并且培训的内容应该与发展阶段相匹配。但是,岗前培训基本只涉及与入职相关的内容,却没有将教师入职后需要掌握的内容囊括在内,这就使得教师在相应的阶段没有得到对应的专业发展。再次,定位不准确,岗前培训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浅显,并不能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即使教育工作者以实习教师的身份参加培训,也不是真正的教师。因此,目前高校所采用的岗前培训模式已无法满足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并不符合时代的发展。
(三)培训模式存在不足之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高校教师只有不断的参加培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为学生传播最新的知识。但是,目前的培训模式却无法满足高校教师对掌握新知识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培训观念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现阶段,高校组织的培训是以满足大众需求为前提而设计的,比较注重培训规模和培训产生的效益,这在短时间内能够从整体上提升高校教师的素质。但是,当今社会提倡的是终身教育,要求培训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并且还需要多样化的培训形式。因此,现有的培训形式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第二,教师在培训中没有发挥出其自主性。大部分高校的教师培训内容都很雷同,结构比较单一,没有意识到教师是来自于不同学校、任课科目不同、教师职务也是有差别的。大部分教师都是在学校的安排下,被动的参加各种培训,很少有教师会主动要求参加培训。因此,教师参加培训并不积极,使得培训的质量便无法得到提升。第三,培训方式单一,大部分的培训都是讲解理论,且培训全过程基本都是主讲人在唱独角戏,培训过程中缺乏互动。即使有互动,也基本是以主讲人为主,这就阻碍了教师创造力的发展。
(四)双专业发展不平衡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教师主要把精力集中在学科专业性发展上,而忽视了其在教育方面也应具备专业性,这就导致其在职前培养中就存在双专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且不平衡的程度在职后变得更加严重。根据教学经验,一般可将教学群体分为三种类,一类是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一类是出自师范院校的教师、另一类是毕业于综合院校的年轻教师。虽然有的教师掌握的理论知识很丰富,但是却不如年轻教师掌握的知识先进。并且,由于这些教师教龄高,其教育观念会比较陈旧,也缺乏创新能力。而科班毕业的教师,虽然接受过科学的教育培训,但是其掌握的理论知识往往无法有效的与实践结合起来。综合院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则在教学方面缺乏专业性,短暂的岗前培训并不能快速的提升其教学能力。由此可见,教师队伍存在严重的双专业失衡情况。
二、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要点
(一)高校教师的专业知识需要进行管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能够促进财富的積累,也是教师个人和学校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领域作为最资深的知识管理行业,其是运用知识管理技术的最佳平台。同时,知识管理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管理知识的能力决定了其专业发展的程度。如果教师能将知识进行高效的管理,其专业知识系统也会相对比较完善,从而帮助其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结构,提升其专业能力。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建立起一定的知识管理体系,以深化教师的专业知识,并对高校组织知识进行扩充。
(二)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知识管理大概可以分为5个步骤,包括知识的获取、保存、共享与传播、应用、创新。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可以通过知识管理的过程来实现,在此过程中,能够帮助教师习惯于对知识进行管理,并不断地了解知识管理的方法,从而在无形中提升教师的自学能力,同时也使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在高校教师完善学科教学法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其专业发展就会有所进步。并且,通过知识管理,高校教师还能使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到完善,有利于隐性知识向显性知识的转化,从而实现知识的高效检索和提取。如果教师能够经过高度专业的发展,其在知识管理方面的能力一定不会差。较强的知识管理意识加上良好的知识管理态度,能够提升教师知识管理的效率,使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知识管理能力。
(三)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教育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处于隐性状态的知识远远多于显性状态的知识,这在教师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教师除了要能够将自身掌握的显性知识表达出来外,还需要有具备对这些知识做出详细说明的能力。并且,其他大量的语言表达知识,则应该被视为隐性知识来进行。隐性知识其实是存在于教师潜意识中的,是教师内在具有的观念,它能够对教师的行为起指导作用,从而将这些隐性知识转化为教师的显性知识,并最终成为能够与别人共享的知识。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知识管理想要得到发展所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
(四)将显性知识进行整合
在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引入知识管理概念之前,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整理,也缺乏相应的指导思想。同时,由于真正有用的知识没有被共享出来,就造成了很大的知识资源浪费。因此,教师应该将自己的知识进行梳理,通过个人的知识管理将零散的知识资源整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在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个人的职业规划,先将自己的知识资源分类,再对每类知识进行有序的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在整合知识前,要先找出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再根据这些关系来组织知识类型,从而实现知识的有效积累,并做到知识的有效共享。例如:“系统核心编程”这个专业的教师,应对计算机、软件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整合,并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流程,才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从而提高其教学质量。
三、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策略
(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会伴随教师的一生,因此,教师应该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随时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只有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不会因为时代的进步而被社会淘汰。尽管高校教师比一般人掌握的知识更丰富,但其也必须不断的学习,才能向自己的脑海中注入新的知识,从而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教师,首先就得具备崇高的理想,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将理想与目标作为学习的动力。也只有不断的积极学习,才有实现理想、达到目标的可能,因此,高校教师应该为自己制定终身教育体系,大量阅读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以帮助自己扩充新知识,同时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终身学习理念能够帮助高校教师更加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具体需求,使得其能够在培训中表现得更加积极,并将个人的终身需求定位成知识的不断更新。并且,教师应变被动参加培训为主动学习,不断的积累隐性知识,并将大量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并通过知识管理使得自己的知识变得系统化。
(二)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库
将教师的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而这两种知识间的转化则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资源之上。因此,建立一些动态的知识资源库是非常必要的。虽然部分高校已建立起可供教师选择的教育资源库,但其中的内容比较繁杂,基本就是将图形、符号、文字等信息机械式的组合起来,并不具有针对性。并且,这样的知识库信息管理的方式和查询的方式都比较固定,没有考虑到使用者之间是存在差异化的,无法满足不同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所以,高校在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知识库时,应该从教师的实际需求出发,以教师的使用为导向,使教师在使用知识库资源的同时也能为数据库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在教师参与下建立起的知识库,才具有实用性。
(三)通过研讨会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举办研讨会的根本目的在于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为参与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研讨会其实是一种学习型组织,是教师学习共同体,其参与者可以来自不同高校、不同学科,但所有参与者在共同体中的地位是相同的。通过共同体,教师不仅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分享出来,还能在交流过程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教育教学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质,在充分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对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分析,并活跃自己的思维,共同探讨并确定解决的方法。并且,研讨会为教师们提供了面对面的学习机会,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们可以互相观察,并通过模仿来获取对方的专业隐性知识,从而帮助自己重新整理个人的专业隐性知识,以提升其专业素质。
(四)构建个人学习网络平台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其不仅为我们的生活带了许多方便,还能为各类人群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高校教师的时间相对是比较自由的,其可用于自主学习的时间也比较多。也正因为如此,教师们很少有机会聚在一起交流教学经验,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平台就显现出了其优势。教师可以建立个人专业发展的QQ讨论群、微信讨论群,在论坛开贴也可以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不仅可以将自己的知识共享出来,还能吸收别人的丰富经验,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此外,还有一些如facebook、Twitter、MSN等国外的社交网站,进入与自己专业发展的主题,借鉴国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以丰富自己的专业发展结构。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络学习平台,能够对自己的隐性知识进行管理,通过各种网络交流渠道,使隐性知识变得社会化、也更加清晰化。并且,教师在自己的社交圈子内,可以发起讨论主题,发动网友的力量,为自己答疑解惑,并激发出更多的知识内容,从而使自己的专业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师教育的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但目前,我国的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和学校没有意识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培训内容不完善等。因此,需要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通过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知识库、举办研讨会等方式来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军.从信息行为透视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以广西科技大学为例[J].图书馆界,2014(2):41-45.
[2]石德万,李军.高校教师个体特征与信息行为相关性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4(10):124-126.
[3]李军,石德万.地方高校教师信息行为相关性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1):6-9.
[4]孙孝科.团队学习与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J].文教资料,2013(30):91-93.
[5]宋揚,廉洁.浅论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与教师专业发展[J].考试周刊,2015(25):13.
[6]罗军.高校教师学习社群构建与专业发展研究——基于知识经济时代[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7):100-102.
[7]李军.论信息素养对高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J].继续教育研究,2014(2):73-76.
[8]兰天.我国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探析[J].亚太教育,2016(3):19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