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志强 殷遐 蔡有柱
摘要: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对大学生日常行为和思想动态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探索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高校学生网络舆情主体特殊性、网络舆情高校管理的复杂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相关策略,望能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关键词: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特征;引导策略
随着“互联网+”、智慧校园、教育信息化等快速进入到高校各个领域,高校学生及教师通过网络等新媒体不受限制随意地发表自己看法,并且进行转发、迅速扩散。他们成为网络大军的主体,从而形成高校网络舆情,并形成高校管理的新常态。如何针对高校网络舆情的不同特点、现状和问题,建立起相应的网络舆情工作引导体系和良好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队伍;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处置引导策略,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高校网络舆情概述
1.1高校网络舆情内涵及特点
高校网络舆情从狭义上是指高校教师和学生针对社会上、国内外、校园里面发生的各种事件或者各种现象,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态度和意见;同时在网络上面进行互动,从而产生一定影响力的所有意见的总和。高校网络舆情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具有情绪化、难控制。高校网络舆情内容复杂多样,涉及社会、就业、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以及教育的體制改革、教育政策、科学研究等各个方面,在高校群体中,几乎任何人都能成为新闻的制造者、传播者,并且几乎身边发生的、看到的事都会随时被他们发到网上去。另一方面,大学生们年龄相当,在一起学习生活,但是对社会上发生的各种事情却不能判断分析出好坏,但是在网络上却容易相互影响发生共鸣,盲目跟从;由于网络对信息舆情传播迅速、互动性强,从而会很快形成网络舆情,并通过学生传给家长,家长再传向社会,导致传染力较强的社会网络舆情的发生。
1.2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的特殊性
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网民己达7.4亿,其中20~30岁的网民有31.3%,使得高校师生成为网络主力军,智能化手机普及率100%,很多学生使用两部及以上智能化手机达到67%,上网时间平均每天6~7 h。高校大学生目前主要是90后,几乎98.7%以上的使用微信等自媒体。另一方面,他们对一些问题没有较好的判断力,对社会事务缺乏分辨能力,他们非常关心社会,对自己切身利益或敏感事物喜欢发表言论,导致在网络舆情中成了宣泄者、转发传播者等角色。加上敌对势力的造谣中伤或仇恨心理的渲染点拨,使得学生容易被坏人利用、被引导,导致舆情危机的发生。
1.3网络舆情内容高校在信息短平快的网络环境中更加多样化
统计数据显示,在2015年,高校网络每天产生有十多万篇以上的文章,上万条各种音视频,照片甚至有2300多万张。校园到处都是各类信息在传播,例如在某一篇网络文章中就有可能植入了一些邪教、黄色、反动信息,甚至还有一些谣言等,使得舆情内容变得更加复杂。根据中国传媒大学高教传播与舆情监测研究中心筛选的485个新闻报道数量超过7条以上的2015年高校舆情十大热点事件来看,涉及高等教育改革及相关政策、学生方面、教师方面、管理方面及高校腐败等各个方面,这些网络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高校师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 网络舆情高校管理的复杂化
2.1网络舆情管理高校的客体复杂性和舆情产生的极速化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客体复杂多样,比如社会的焦点问题、热点问题,相关的政策制定和出台、师生自己的相关利益以及高校腐败问题、高校后勤管理、校园安全等高校所关注的各类问题。比如去年的高校招生中,江苏等省向位于中西部的高校增加了4万多名招生指标的事情,就在网络上引起了很多的关注,成了高校网络舆情的焦点;高校后勤管理、食堂、宿舍、校园环境、学校的一些专门的收费、校内一些管理规定等许多方面都有可能形成网络舆情;比如南昌大学让学生自主进行保洁、厦门大学女教师就校长食堂单独就餐发表的言论等都引起了网络的关注;大学生安全、就业问题以及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被性虐、遇到抢劫、杀害、甚至失踪等事件,都引起了社会的较大关注。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从2014年7月前,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迅速超过PC电脑后,到2016年年底,我国手机网民有将近7亿,有96%的网民用手机上网,而手机移动新闻客户端用户到达6.5亿的规模,其中,高校是最庞大的网络使用主体。经过我们随机调查516位高校师生使用网络媒介平台发表评论得知,微信、易信和QQ等占到了96.2%,微博、人人网的占54.3%,QQ空间的占74.6%,贴吧占46.3%,校内论坛占18%,天涯、强国和地方网站论坛的占33%。高校师生通过以上各种网络发表言论,再通过学生家长、师生好友等向社会传播,形成蝴蝶效应,出现网络舆隋问题。
2.2网络舆情高校管理的复杂化使得掌控和引导不足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平台有校园BBS、微信、微博、博客以及其他移动APP应用等,往往通过微视频、图片、文字、评论等多种形式进行表现,如此众多的网络舆情给高校舆情带来了很大的管理难度。同时,高校网络舆情的复杂性还表现在它很难被控制。但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高校舆情呈现出“较难控制”现象,重大事件往往在网络上会被迅速转发,如果再加上社会上一些媒体人的捕风捉影和故意夸大,容易使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变得不容易控制,极易形成网络舆情事件。
虽然98%的高校都己建立官方微信公众号,并且做到经常更新。但是很多公众号发布的信息往往是宣传教育、成果展示和取得的成绩,往往很少关心师生切身利益,造成影响力不高,日常正面引导往往不足。
3 高校网络舆情引导策略
3.1积极实行高校民主管理,畅通学校信息通道
逐步推进、积极实行高校学生民主管理,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学生积极参与的民主管理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他们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可以很好地解决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同时也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民主管理水平和程度。教育管理者重视校园信息化建设,把单向管理理念转变为多元民主管理,通过开辟学生办事大厅,提供手机终端服务,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及时了解和解决学生遇到各种实际问题,使得学生在学校各种管理和教学工作生活中有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监督权和投票权,积极维护好学生的各种权益,使得教育引导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3.2同时搞好校园传统媒体及自媒体建设,积极引导网络舆论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各大高校应该在加强校园媒体各种信息平台的建设、比如在建设好校园TV、校园广播台、校报等传统媒体建设的同时,加强校园自媒体比如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及各大网络讨论群的建设,引导网络媒体舆论,使得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因此,高校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等形式监测与引导高校网络舆情,与广大学生形成互动,也可以通过投票等形式获得舆情信息,通过相关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解决信息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此外,通过微信提供学生选课、成绩查询、新闻资讯、奖助申请以及官方认证服务和“开发者模式”等各種信息服务,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与学生互动,增强学生对官方微信号的用户黏性。同时,通过建立校园官方各级各类认证用户以及各种网络媒体舆论平台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引导大学生合理正确地诉求表达,通过正面舆论的引导,疏导网络舆论。
3.3建立起正确的校园网络舆情引导运行机制
高校网络舆论引导运行机制是指在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中,通过正确积极地解决各种关系、梳理调整各因素、各种关系,通过改变这些相关的构成、功能,使得这些因素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发挥更好的作用,使得引导工作能够高效,从而实现引导目标的过程和方式的总和。校园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往往突发、敏感、工作时间紧等特点,工作内容又往往会涉及学院很多单位和部门,如何做好顶层设计,制订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范的解决方案,协同做好多个单位和部门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和引导工作,提高校园舆情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维护高校师生权益和高校声誉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3.4组建推行高校导师制及相应的专业队伍,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校园网络舆论监管与引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程度高,需要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媒介素养及专业技术能力,具有网络传播、运营与维护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理论修养,为此可以有学生管理经验的教师做学生的导师,对学生生活和学习、思想等方面进行指导和引导,并且把担任学生导师工作作为教师的绩效考核和师德评判内容。担任导师的相关老师要发挥“导”和“引”的作用,及时帮助、引导学生学会明辨是非,学会正确选择,道德选择,依法选择。同时一些高校要克服采取人工监测网络,舆情引导方法采用过于简单粗暴的方法。简单“封”“堵”“删”的方法都不利于建设良好的校园网络文化。因此,通过加强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研判和引导,建立行之有效的监测、应急处理及规范处理机制,提高工作人员基本业务素质和能力,及时解决校园网络舆情引导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参考文献]
[1]崔永鹏.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特征与引导策略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 (3):82-85.
[2]李建玲.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舆情特点及引导[J].教育与职业,2015.1(27):47-49.
[3]王 娜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媒体舆论引导策略研究[J]视听,2017 (2):48-50.
[4]金春贤.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