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感受力,让习作不再失真

2017-05-30 10:48张建锋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感受力苍蝇习作

张建锋

习作在教学中有两种现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一是习作之前有两种倾向:一种是老师没布置习作题目,一些学生头脑空白,他们为不知道写什么而痛苦;一种是老师布置了题目,同样一些同学会心乱如麻,还是为不知道写什么而发愁。二是习作过程中也有两种倾向:一种是习作如清汤寡水,无重点无意义,这是学困生表现的困境;一种是夸张失真,情感泛滥,标签乱贴,故事不合逻辑,这是优等生易犯的错误。

不知道写什么,难以用生活细节表达真实情感,这两种现象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没有感受到生活世界,没有从生活世界中去进行习作材料的选择,生活经验与学生语言表达的语文经验之间没有有效契合。那么,如何重新审视生活,让生活合情合理地转化成学生习作,一种能力在其间有着关键作用,那就是“感受力”。

感受力,即感受的能力。什么是感受,著名作家王蒙说:“一个指的是感觉,对于生活有非常敏锐的、非常丰富的感觉;一个指的是感情,对生活有火热的感情。”这里明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生活中看、听、摸、闻等感官知觉认识,另一方面是内心激起的情感。这两方面相互作用,构成感受力。感受,离不开观察、联想与想象,但没有情感,生活细节不会被注意;没有认识,联想与想象将没有方向,所以情感与认识成为它的核心。笔者以为,从以下三方面拨动学生情感,促进学生认识,将会实现感受力在作文中的价值。

一、顺着学生话题,拨动感受力,探求生活真相

一次开家长会,一位妈妈愤愤地对我说:张老师,刚才我女儿同桌的妈妈告诉我,我女儿对她儿子说,她妈妈是母老虎。母老虎,不正是母爱表现的普遍状态吗?这句话给了我灵感。正值四年级学生母亲节写母親。以往写出来的文章生病题材最多,好像学生在生病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母亲的爱。这一次能不能来点不一样的?就从“母老虎”入手。

我先让学生写下妈妈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口头禅也可以。于是有的写“快起床了,快起床了”,有的写“作业做好了没有”,有的写“快把电视机关了睡觉去”,还有的写“少吃垃圾食品”。总之,原本的温柔没有了,替代的是母老虎的形象。我让他们思考:妈妈为什么总这样说,是讨厌我们吗?一致回答“当然不是”。在回答不是的时候,他们已经隐约感知到了生活常态下的妈妈,妈妈的爱就藏在被自己忽视的细碎的日常生活中,最纯真的爱常常是以粗糙的面目出现的。

经历这样的讨论认知后,学生写出了《妈妈的唠叨》《我家的高音喇叭》《火辣辣的爱》等贴近生活的习作。因为在他们重新感受生活的时候,有了新的认识,认识到妈妈的爱少有春风化雨,多为狂风暴雨,让人又怕又爱。

引导学生去认识,去感受,学生就能从生活表面细节抵达生活真相,最终使他们的习作从情感到细节都回归到生活的真。

二、利用课文,把握感受力,体验情感着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主题是人间真情。其中,《搭石》是一篇托物言情的文章,不起眼的石头上附着特别浓的情感。课后有作业:“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也想写写平凡事物中的美。”意图很明确,利用这篇课文学习以物抒情的写法。以往的教学中,写法讲得越透,学生越麻木茫然。因此,我试着以感受力为依托通过以下几步进行教学:

1.讨论搭石和路边普通的石头对作者而言有何不同。读课文后得出两个答案:一是搭石有用,二是搭石见证了很多情感。语言表达的教学以此

展开。

2.课文教学结束,我做了一个统计: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东西,虽然旧了破了但你仍然舍不得扔掉。有些同学举手了,他们有些玩具或者小礼品还珍藏着。我进一步问:这些物品让你想到些什么事情或者回忆起哪些生活片段?学生零碎地说了些生活片段。在这些片段中,这些物品见证了或生活的快乐,或朋友间的友谊,或长辈的疼爱。

3.我拿出事前准备的一只咖啡杯,它是我原来办公室的一位老师送的,它常让我想起以前办公室的欢笑。还有一只小象笔筒,它是一位刚毕业的学生寄给我的,也让我想起他的许多有趣的故事。我说:这些物品对你们而言可能稀松平常,但对我却有着特别的意义。只要是你的物品,对你来说肯定会有这样的意义,把这样的物品的名字写下来。

从感受力角度讲,方法有时候就是内容,我们从情感出发寻找物品的意义,就是内心情感的自省与对物品的重新认识。原来有老师认为很难写的习作,结果这次学生写出来的片段情感丰富,精彩纷呈。有的写她舍不得扔掉的红领巾,因为这是她入队时第一次戴上的,她还清楚地记得一位大姐姐帮助她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刻;有的写一支被放在抽屉角落里用得很短的铅笔,因为曾靠这支铅笔完成了一场考试;有的写一辆破自行车,因为这辆自行车总让他想起爷爷教他学骑车时的情景……

借助课文,进行情感渲染,启迪认识,引导学生依着感受力进行读写结合,最终完成了内容与形式的有效迁移。

三、借助影视,激发感受力,思辨事物情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生命。我们往往借助于严酷环境里的植物、极端困境中的人来认识生命。那么,有没有可能在平常的生活中去认识生命,思考生命的意义呢?有一部动画短片,叫《苍蝇的一分钟生命》,讲的是一只苍蝇出生后得知自己只有一分钟的生命,这时一张生命清单飘到了它手上,它依着清单完成了很多事情,当它想完成“看星星”这件事的时候,被一团松脂裹住而死去,经历了多少闪烁星星的夜晚后被发现,然后成名。

我从两个方面来开发利用这部短片。

1.认识苍蝇的一生

(1)你看到了影片中哪些精彩的事件?

(2)你认为苍蝇经历的是怎样的一生?

(3)苍蝇“看”星星和成名,它自己知道吗?这样的结局你们认为苍蝇的一生有没有意义?为什么?

大部分学生认为还是有意义的,他们认为苍蝇生命虽然短暂但每一件事都构成了它的生命,让它的生命变得精彩。

2.联系自己,思考生命意义

(1)我们到现在也经历了一些年头。在你经历过的事情里,哪些事情给你的生命增添了精彩,增添了意义?写下你的生命清单,看谁写得多。

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无论好事坏事,都被赋予了生命的意义。五分钟的时间里,有些同学写了二十多件事情。

(2)选择一件写下来。

这是对生命的初步探索,对自己生命的初步认识。这种认识产生的原因是他们的情感被这部有趣的短片激起。学生写出了种种有趣的事件:左脚被自行车夹伤、妹妹出生啦、夜读《鬼吹灯》、被妈妈打了、坐过山车、有喜欢自己的人了、第一次走栈道、喝一高脚杯葡萄酒、离别数学老师……面对这一次习作,我们再也不会想到“生活贫乏”,因为感受力被触发,丰富的生活体验被唤醒。在没有任何结尾范例的前提下,学生的习作中产生了这样的结尾:“人生的事何止这一些呢,在漫长的岁月中品味点点滴滴,也是一大乐趣。”“虽然当时我不想放手,可是有时也许放了手才能得到成长。”……这是他们对生命意义初步的思考,但我相信他们以后还会继续去思考。

触发情感,引导认识,在情感与认识的交互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生活世界,这就是感受力的触发。因为感受力的触发,习作便成为生活感受的真情表达。

(作者单位:浙江桐乡市振兴西路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感受力苍蝇习作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诗与感受力(创作谈)
桑塔格的“新感受力”
苍蝇搓脚是怎么回事
苍蝇为什么喜欢搓腿
打自己脸
习作展示
培养感受力 提升写作效率的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