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当代意义

2017-05-30 22:09:11马超群
大东方 2017年9期
关键词:民族民间音乐当代意义传承

摘 要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是建立在“天人文化”之上的本原性音乐。当代学校教育有责任、有义务传承民族音乐文化。而当代民族民间音乐及实践的时代性反差表明,对民族民间音乐在高校传承的“當代”意义进行辩证、系统的思考是必要的。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生活,根植于社会,它不仅具有娱乐大众的艺术功能,而且也具有社会规范功能。

关键词 民族民间音乐;传承;当代意义

一、民族民间音乐与民族音乐传承

民族音乐是人类发展到民族历史阶段对自然、社会的审美理想,对自我审美感知的形式把握与人的自我对象化创造、肯定这种辩证统一发展过程的最高体现,是人生命过程的对映性反映。音乐艺术是人的审美活动最高形式之一。人能动、发展的本质力量和对象性实践活动对映互化的实现,推进了自然人向文化人文化的速度,是理智与情感、社会与自然的统一。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多样性源于民族个性与传统的差异性。

民族音乐与历史同步,以不同的方式转化为历史的创造性力量。因此,流传、存活在人民群众中的大部分音乐是具人类性的、优秀的。经历史实践的检验,使得传存下来的、综合了无数次审美经验的积淀,为人类共有的文化内核并在适应历史进步变化中不断改变其形态的东西成为优秀的,并在历史长期演变中逐渐积淀而成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欣赏习惯和审美趣味,是前代人的艺术实践经验与后代人实践创新的往复积淀的结果。

民族民间音乐具有超越性。民族民间音乐的同一性一书髻善美的结构关系质,这种关系质使不同民族相互欣赏、借鉴、占有成为可能。但是,爱同,爱的对象是不同的,各地域之人适应、和谐、平衡自然,人化自然的要求都是相同的,但是,对象是不同的;生产方式不同、文明进步的差异也会决定实践结果的质量、样式、特色的不同。这反映在当今音乐实践与音乐教育中就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民间音乐的包涵、传承、超越、重构。

民族音乐教育传承的特殊性,即指多态性、多样性和多元性的地域、民族的音乐艺术教育,是各个民族音乐传承形态或类型的本质属性,它与世界音乐文化的“共性艺术”相对应,是一种表象各不相同的“个性艺术”或“差异性艺术”

教育。它不再把世界各国各地、各时间空间中的艺术首先看作是由共同艺术规律所决定的各种具体表现形态,而是把它们的差异性、区别性作为一种人类在此一历史发展阶段本原性存在来看待,它与一般性艺术教育一起,共同构成统一性与多样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有机统一的艺术教育世界。它的现实形态就是世界各地,各国、各层、各类的艺术与艺术教育现象。

就当代而言,艺术传承的民族性,仍然是各民族相互比较、认识、感知、交流、融合、竞争创造、发展,涵超有限,重构自我,与时俱进,而不仅仅是保存、保守与继承。

二、高校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时代性

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育是向本国、本民族之后人教授、传承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心理、情感样式、道德修养等音乐艺术之精品。既是指与自然历史、社会历史同步,能够推动历史前进,并在历史前进中不断地改变形态,主动吸取“他国、他民族”文化优秀之养分,并保留自身的合理内核的优秀的本国、本民族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文化艺术。此可谓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时代性特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交往的全球化、网络化,社会文明在物质经济生活层面的民族民间差异性虽依然存在,但总的趋势是在日趋缩小,因物质文明的生产与消费与人类自然肌体之生存需要对应、物美价廉、方便耐用,低耗高能是其各民族公认的基本法则,在当代,各民族、民间物质文明之趋向,主要受惠于科学进步之伟力。然而,社会文明在精神艺术生活层面的民族民间性差异,虽有一定的缩小迹象,但总的趋势却是在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与吸收中标新立异、推陈出新、强化特色、争奇斗妍,热烈地表现各自民族民间音乐、音乐教育的独特魅力。某些不适应时代发展的民族民间性在渐弱下去,而仍与时代相契富有生命力的民族民间性却渐强、高扬、发展、兴旺。之所以如此,是与人类艺术立美、审美的历史追求密切相关的。

三、当代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世界历史意义

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具有“一体多样”性。如人类的爱同,但爱的对象是不同的。同样,高校民族民间音乐教育亦具有融合与超越性,以全球人类音乐文化视野的把握、理解不断融合超越,通过现象逼近本质。如教育的对象、内容是不同的,但人类的教育关照人的类性价值追求的本质是相同的。民族民间音乐教育具有同一性一一真善美的结构关系质,这种关系质使不同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相互欣赏、借鉴、占有成为可能,这就是对优秀民族民间音乐的包容、超越。人类的文化也像一首首音乐,从简单到复杂,从单向到多向,发展变化,最后归于包容超越后的更高层次的简单、归一,具有生命力的存在必须与对象环境进行能量、信息的交换,才可能成长发展。每个民族都是历史的产物,因此,必然受到历史的局限,也必然要在历史的局限中寻求情感、意念、理想、信仰的最佳表现、交流、吸收、学习方式,并努力使之尽善尽美,因此就逐渐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规范和普遍性。而稳定的文化存传机制与艺术的技法风格也应运而成。这就是民族民间传统音乐传承教育样式之形成之重要原因与大体内涵。而在人类进入世界历史的新时代,学校音乐教育應当在自己民族优秀文化的厚土之上弘扬民族文化精髓,顺应时代发展,利用时代进步的物质与精神的传播条件,在世界文化中汲取先进、优秀的元素、养分和更合理的形式与代表先进文化的内容,在人类和谐发展的更高的层次上、意义上追求可持续性发展。为全人类和平、进步做出历史性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曙明.音乐与民族问题的两种思维方式[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1)

[2] 方光耀.对弘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之我见[J].新华文摘,1996(10)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作者简介:马超群,(1993-),女,聊城大学音乐学院15级研究生,专业为艺术硕士,研究方向为钢琴表演。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民族民间音乐当代意义传承
如何在中学开展民族民间音乐教学的探讨
浅谈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认识及其当代意义
简论恩格斯对文明时代的论述及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青年时代(2016年28期)2016-12-08 15:12:07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国家理论及当代意义
商(2016年30期)2016-11-09 13:56:53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58:54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07:49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28:51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2:53
中学音乐教育与民族民间音乐整合探究
如何将民族民间音乐融入学校音乐课堂探究
戏剧之家(2016年12期)2016-06-30 11: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