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畅
摘要:信息化已日新月异,多媒体教学也已深入小学课堂。微课程也伴随着孩子的日常生活。信息化有着方便快捷的优点,它带动着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阶段;教育变革;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45-01
二十一世纪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已伴随我们的生产生活,当然,同时也走进了我们孩子的小学课堂。
1.信息技术是打开孩子创造之门的钥匙
1.1 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当今的教育已逐步远离仅仅依靠粉笔,黑板的老套教学模式。而是向着信息化大跨步。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相长,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多媒体在这种情况下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学已由讲授型教学向创新型教学转化。不再是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学生学。而是老师通过多媒体等相关信息资源与孩子一起分享,共同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超越了传统教学思维的禁锢,而且发展了孩子的动手,动脑,观察,合作,参与,沟通能力。尤其是在刚刚发展起来的边缘乡村小学,多媒体的出现更是给他们的教学活动增添了一抹盎然的生机!那里的孩子们没见过真正的"桂林山水"没去过杭州西湖,所以对于课文的理解自然就会没有那么透彻,但有了多媒体就完全不同了,老师通过多媒体可以给他们看相关视频和图片,让他们在声音和文字中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中华语言的魅力和祖国壮阔的大好河山。
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所以在倡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通过各种信息化手段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注意力不可能集中四十分钟,我们可以通过信息手段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相关视频,声音,动画。这样,孩子的注意力不仅集中了,而且还在课堂上给了他们放松的空间,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活动有力的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运用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媒体进入课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2 微课程的发生、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程进行远程的教学教授,孩子可以通过相关网站等形式随时随地进行网上学习。并且这种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方便快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相关选择,把自己在课堂上不懂的在这里得到再次的讲解。使孩子的知识面更加宽广,增强对课堂上老师讲解的理解能力。
1.3 线上线下打通的教育模式会成为主流。优质教育资源分享,随着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加快。随时随地通过视频或者智能推送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大量的高等教育,包括中小学教育,必然会被推动改革。要么进一步对师资资源进行优质化训练;要么关门,干脆让视频化东西进入校园教学生。
未来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将会让教育如虎添翼。教育也是一样,线上教育会集中最丰富的资源,提高教学学习效率,提高学习便捷性。线上教育会提升学习的互动性,但是人品人格教育、智慧教育等等要靠线下教育。把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教育体系。
2.信息技术是老师与家长之间沟通的桥梁
孩子和老師可以通过课堂交流进行沟通,但是在平日中家长与老师的交流就少的可怜了,只是单纯的靠家长会的简单沟通是远远不够的,这时校讯通就及时的起到了家长与老师沟通的桥梁作用。
2.1 校讯通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家庭与学校快捷、实时沟通的教育网络平台,通过计算机和手机等终端,为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提供家校互动、校园安全、教务管理、学习辅导等应用服务,实现了老师、家长、学生的信息互通,达到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融合。校讯通包括:个人社区,家校互动,教育看点,卓学卡,在线学习等相关内容。校讯通实现了手机短信、电脑和互联网结合,面向中小学生家长提供家校互动服务。老师通过校讯通网站将孩子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孩子最新动向、学校重要活动通知、教育理念等信息以短信方式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家长可以将孩子在家表现、家庭教育中的困难和问题通过手机短信回复或通过网上留言的方式发送至老师。使家长和学校沟通零距离,记录孩子成长的每个足迹,让家长能更好地关注到孩子的成长,真正做到教育互动。
2.2 还可以通过校讯通进行学生成绩管理。成绩管理是通过教师在平台对学生成绩维护或导入,平台自动计算学生的平均分和学生在班级年级排名情况,方便教师辅助教学。
3.信息化与教育变革紧密相关
当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新技术与手段的运用上,更表现在为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理念和动力,使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会长郝克明表示:"美国著名高校引领的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推动了教育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中的应用,正在改变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了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国品牌网chinapp.com
[2] 《中国教育报》2013年11月30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