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新创业学分银行制度初探

2017-05-27 19:44卢卓王华
职业技术教育 2016年32期
关键词:学分银行终身学习创新创业教育

卢卓+王华

摘 要 学分银行制度是模拟或运用银行的基本原理而制定的一种学业管理制度,其在提升高等教育参与度、促进终身学习方面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体现了多元智能、结果导向、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理念和价值。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范式与学分银行体系的价值理念存在逻辑上的一致性,是创新创业学分银行建设的基础。高校创新创业学分银行的建设应重点关注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独特功能定位、运行机制及保障体系等方面。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学分银行;学分累积;学分认定;终身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47.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32-0041-04

学分银行制度是基于终身学习理念而构建的一种学业管理制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在关于“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中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认证和衔接”;在关于“ 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中明确提出,“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建立‘学分银行制度等。”2015 年10月,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开展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积累、认定,建立全国统一的学习者终身学习成果档案(包含各类学历和非学历教育),设立学分银行”。学分银行制度的建设既是顺应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需要,也是当前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事实上,学分银行在我国教育领域的探索更早还可以追朔到2004年8月《教育部关于在职业学校逐步推行学分制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0号),其明确提出,“探索和建立职业学校学分累积与转换信息系统(学分银行)。依托教育信息化平台,逐步建立职业学校学习者的学习和职业实践经历信息库,为学习者转换学分、取得学历、终身学习和就业提供服务”。由此可见,学分银行在我国最初是从服务职业教育逐步拓展到服务继续教育、终身教育领域,这也为从高等职业教育的角度来研究高校创新创业学分银行制度提供了更长时间维度的思考和更坚实的实践基础。

一、学分银行制度综述

(一)学分银行制度的内涵

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具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等基本职能,并主要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汇兑)等基本业务来实现。学分银行即是模拟或运用银行的基本原理对教育和教学的安排做出相应的一系列变革或改进的一种制度或模式[1]。顾名思义,学分银行“经营”的不是货币,而是学分, 主要开展基于学分的存、贷、结算等基本业务,并沿着学分获取→学分存储→学分借贷→学分认定→学分结算等轨迹运行。学分获取是对学习者学习成果的认证过程,是实现学分存储、积累的前提。学分获取的来源某种程度上决定该学分银行体系所面向的教育形态的多样化和开放性。学分存储是学分累积的必要环节,为学分的零存整取,促进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目标的实现发挥关键作用。学分借贷是在诚信基础上对个体未来学习成果的预支,为学分的提前消费提供支持的一种理想状态,可视为学分银行的信用创造过程。学分认定是使学分被认定为获得某类证书、资格的有效学分的过程,使不同学习系统之间的衔接,不同学习形态之间的切换,以及不同质量标准之间的折算等达成共识、互认。学分结算是学习者进行学分兑换、转移和消费的行为,以此获得相应的证书或资格,也是学习者通过学分银行进行学分累积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二)国外学分银行制度

学分银行制度最早在美国开始实践,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得到迅速发展,但其在各个国家所使用的名称、设计的初衷和实施的模式不尽相同。目前,學分银行制度基本形成了三种模式:基于国家资格框架的制度模式,基于“协议式”的制度模式,基于国家立法的“学分银行制”的制度模式[2]。作为基于国家资格框架的制度模式的代表,欧洲称之为“学分转换和累积系统(European Credit Transfer and Accumulation System,简称ECTS)”,旨在提供一种在学校间测量、比较和转换学习成绩的工具,从而构建了基于学习过程定量和学习结果定级的学分认证模式;澳大利亚等称其为“资格框架(Australian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简称AQF)”,旨在提供一个灵活、统一的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从而构建了基于资格间匹配度和等价性的变动学分认定系统。作为基于“协议式”的制度模式的代表,美国称之为“学分转移(Credit Transfer)”,旨在构建促进两年制社区学院和四年制大学之间学分转移的办法,从而构建了以院校合作协议为主流的学分认定模式。作为基于国家立法的“学分银行制”的代表,韩国称为“学分银行(The Credit Bank System,简称CBS)”,旨在实现非正规教育的价值和功能,从而构建了基于标准化课程和教学大纲的学分认证[3]。不管是哪一种模式,学分的累积与转换都是学分银行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功能。同时,明确的法律和政策保障,权威的管理机构,共同认可的学分认证、累积与转换标准,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等,都是各国学分银行实践的共同特点。

(三)学分银行制度的价值理念

学分银行制度在提升高等教育的参与度、促进终身学习方面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体现了多元智能、结果导向、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理念和价值[4]。学分银行认定的学习成果包罗万象,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校外教育;既包括知识型为主的学历教育,也包括职业教育、技术培训、文娱休闲等多元智能,促进各种类型、层次的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的兼容和衔接,体现了多元智能的价值理念。学分银行承认学习者原有的学习经历或已有的经验技能,并可折算成学分,避免重复学习,吸引更多潜在学习者参加学习,如加拿大和南非于20 世纪90 年代末期开始广泛运用先前学习认定(Prior Learning Assessment and Recognition)的措施,这使教育评价从过程导向转变为结果导向,提升了学习效率。学分银行强调学习者的中心地位,让学习者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等自主选择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学习时间,使传统的固定学制变为弹性学制,增强了学习者的学习潜能,特别切合现今边实践边学习的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和终身学习的需要,体现了人本主义的理念。学分银行伴随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快速发展,顺应了知识的碎片化和快速更新的现实潮流,帮助个体在自主学习、创新的基础上,将碎片化知识建构成个性化的知识和思维体系,并实现零存整取,使“专业决定学习”转变为“学习决定专业”,体现了新建构主义的理念和价值。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学分银行体系

(一)学分银行体系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形态的多样化

创新创业教育关注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知识、思维、能力和素质等的培养,也就要求学校构建针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载体、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建设侧重创新创业理论和知识教育的学科课程,侧重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培育的活动课程,侧重创新创业思维、能力提升的实践课程,以及侧重创新创业意识、文化养成的环境课程等。学校应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特点和功能,构建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并不断提升学科课程的理论适用性、活动课程的项目适用性、实践课程的市场适应性和环境课程的感召影响力[5]。在当前主要关注学科课堂教学学分的学业管理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受到制约,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果难以得到有力支持,而反映多元智能价值理念的学分银行体系的引入,将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接纳和包容各类型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形态的多样化。

(二)学分银行体系支持了创新创业教育方法的实践性

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认为,创业是一种实践。因此,创业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教育。美国百森商学院教授海迪 M.内克(Heidi M.Neck)等在其所著的《如何教创业——基于实践的百森教学法》中,倡导将创业作为一种方法来讲授,认为作为一种方法的创业要求开发一组实践,通过这些实践,帮助学生建立创业思维,进而能够培养那些更能开展创业行动的学生[6]。在该书中,作者提出了创业教育的5种实践:玩耍、移情、创造、实验、反思。因此,创业的方法观需要一种与众不同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并不仅仅意味着一个班、一门课,甚至一份创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而可能更多的是开发一组实践,从而创设出支持学生开展创业行动的学习环境。学分银行体系结果导向和人本主义的价值理念,可为这种实践性学习提供便利,支持进行多种形式的学分认定和累积;而描述并赋予有关创业思维和方法的实践,支持学习者在实践与社会交互中形成创业思维,并展开行动,更是体现了学分银行建构主义的价值理念。

(三)创新创业教育范式有利于学分银行体系的落地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继学术能力、职业能力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是适应创新创业型经济时代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模式,其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必将带来高等教育的范式变革。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范式,需要与现行学术能力或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相融合,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某种程度上也就决定其碎片化、多样性的教育形态。而将这种碎片化、多样性的教育形态及其成果进行学分累积、转换则正是学分银行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学分银行作为现代教育创新、开拓的结果,可以在新兴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实现落地、应用,而避免因打破传统教育体系惯性带来的阻力。

三、高校创新创业学分银行体系构建思路

(一)创新创业学分银行的功能定位

创新创业学分银行已广泛获得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层面的关注和重视,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也出台了一些鼓励、支持的政策文本,但尚未出现真正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高校自身特点的本土化策略和典型模式。从当前国内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来看,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最终需要依附或者融入专业、学科教育中,也没有独立的职业资格体系,短期内也难以从国家、地区资格框架或者立法层面形成创新创业学分银行的整体设计和统筹安排。目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学分银行建设,更多是关注将学生参与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取得的成果等非正式教育给予学分累积和转换,使原本无法比较、无法衔接的各种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学习成果等纳入有序、透明、参照性强的认证体系,并建立相应的积累与转换制度,使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衔接。如将学生参加的各类创新创业课程、活动,包括创新创业项目实践、科学实验、竞赛、讲座、沙龙及校外参访、游学等创新创业活动等纳入学分管理范畴。创新创业学分银行可以为学生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客观记录并量化评价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情况,有助于引导、支持、激励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支撑校园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建设。

(二)创新创业学分银行的运行机制

创新创业学分银行一般需要学校学分制度的支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基于资格证书的学分累积系统,更多是从纯粹的创新创业课程、学分生态系统构建的角度来给非正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予以学分认定、累积和兑换。从这个角度看,创新创业学分银行可遵循“学分获取→学分存储→学分结算”的轨迹运行。如图1的方式运作。

在这个系统中,学生获取创新创业学分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修读学校正式的创新创业课程,或参与学校即时发布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这些活动在发布时即明确了学分量),从而获得相应的学分;第二种是学校定期接受学生的创新创业学分认可申请,首先由学生自主提交参加竞赛、科学實验、创业项目实践等的成果材料,学校组织评审组按相关标准和程序对这类先前学习经验或成果给予学分认可。通过这两种渠道,学生获得创新创业学分,并载入学校学分银行系统进行存储、累积。当学生的创新创业学分累计到一定程度时,学生可以申请进行学分结算和兑换,主要提供了两条“消费”通道:一是可以将零散的学分累计替换相应数量的选修课学分或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创新创业学分;二是可以按要求替换部分专业课程学分,或用于累积兑换相关辅修专业学分、证书。

(三)创新创业学分银行的保障体系

创新创业学分银行作为新生事物,需要以完善的信息系统平台为前提,有科学规范的制度建设做保障,有与之配套的教学资源做支撑,不断强化质量管控,在试点中稳步推进。在制度建设上,需要制定创新创业学分银行制度的标准体系,主要包括资格标准、单元标准、学分标准、积累与转换规则、先前学习成果认证标准以及相应的工作规范和操作程序[7]。在教学资源建设上,一方面,要重点加强碎片化、非正式创新创业教育项目的管理,如将创新创业活动课程、实践项目、环境课程等纳入学分银行管理体系;另一方面,要着力开发校外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如建设创新创业教育互认联盟,逐步实现校际间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MOOC(大规模开放课程)带来的教育创新,丰富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彰显创新创业学分银行多元智能、结果导向、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的价值理念,以及在支持自由学习,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的现实功能。

四、結语

创新创业学分银行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基于资格框架或国家立法层面的“大教育”范畴的国家学分银行管理架构和功能,其价值更多应在于遵循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规律,作为丰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的技术支撑手段和管理体系,是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以开放、包容的理念,充分尊重学习者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个性需求,着力激发学习者的个体潜能,尊重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成果,理解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并将碎片化、多样性的学习成果纳入综合教育体系。当然,不管是学分银行,还是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都处在起步阶段,它的运行模式、管理系统和功能价值等都有待进一步挖掘、完善。

参考文献

[1]熊惠平.“学分银行”的内在运行机制研究[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1):32-35.

[2]鄢小平.我国学分银行制度的模式选择和架构设计[J].远程教育杂志,2015(1):30-38.

[3]杨晨,顾凤佳.国外学分银行制度综述[J].中国远程教育,2014(8):29-39.

[4]江颖.学分银行研究的多视角理论溯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1-6.

[5]卢卓,王华,王贵兰.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创业教育实现途径的研究与实践[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74-77.

[6]海迪 M.内克等著(美).如何教创业——基于实践的百森教学法[M].薛红志,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7]王立科.从理念到实践:我国“学分银行”制度建设的模式与策略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13(11):26-30.

Research on Bank System for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redit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Lu Zhuo, Wang Hua

Abstract Credit bank system is a kind of academic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simulate and use basic principle of the bank, plays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role in increasing participation rate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promoting lifelong learning, reflects the concept and value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result oriented, humanism and constructivism. There is a logical consistency in the value and paradigm betwee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he credit bank system, which is th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redit bank.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ank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redit in higher institut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orientation,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supporting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 word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redit bank; credit accumulation; credit recognition; lifelong learning

Author Lu Zhuo, associate professor of Zhongshan Polytechinc(Zhongshan 528404); Wang Hua, professor of Zhongshan Polytechinc

猜你喜欢
学分银行终身学习创新创业教育
双证制嵌入学分银行社会服务体系策略研究*
试析“学分银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运用
学分银行—信息化时代学习体系变化的要求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影响因素及路径探索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