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加工贸易实现加速转型升级路径的探讨

2017-05-26 20:23郑乐怡夏林兵
对外经贸实务 2017年5期
关键词:路径探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郑乐怡 夏林兵

摘 要: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一方面向中、西部转移,另一方面推行自身的转型升级,已成为普遍趋势。近年来,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增速和占比一直处于“双降”状态。本文详细分析了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浙江省加工贸易企业实务,提出了加快促进浙江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对策。

关键词: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路径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加工贸易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曾一度占据全省对外贸易近3成份额,是浙江外贸的重要组成部分。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尤其是浙江和沿海地区提出“腾笼换鸟”的政策后,加工贸易投资减少,加工贸易规模有了较大压缩。自2012年以来,浙江省加工贸易的增速和占比一直处于“双降”状态,据海关统计,2016年,浙江省加工贸易进出口2302.3亿元,同比下降8.1%。其中,出口1772.95亿元,同比下降12.22%,占全省出口总值的10%;进口529.35亿元,同比下降14.22%,占全省进口总值的11.76%。

总体来看,浙江加工贸易整体下滑态势不可避免,尽管近几年浙江加工贸易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趋势,但面临的问题仍然不少,如何进一步加速转型升级,仍然值得高度重视。

一、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一)整体规模逐年缩小,但增值率相对较高

近年来,浙江省外贸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2016年出口1.77万亿元,增长2.9%(全国下降2.0%),进口0.45万亿元,增长3.7%(全国增长0.6%),尤其是出口增速继2015年后再度稳居沿海外贸大省首位,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从贸易方式看,支持浙江省外贸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是一般贸易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加工贸易已连续4年对浙江省外贸增长呈负向拉动,2016年在全省外贸中的比已降至10.37%,仅占全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3.1%,远低于全国加工贸易仍占进出口总值30.2%的平均数(表1)。不过,2016年浙江省加工贸易增值率为1.7倍,又远远高于同期全国加工贸易增值率仅为78.4%的水平。

(二)加工贸易开展地域分布相对集中,宁波、杭州、嘉兴占7成以上

2016年,宁波加工贸易进出口819.27亿元,下降9.51%;杭州加工贸易进出口472.76亿元,下降7.21%;嘉兴加工贸易进出口368.07亿元,下降1.49%;上述3地市进出口合计占同期全省加工貿易进出口总值的72.11%。除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外,宁波加工贸易主要集中在液晶显示板、船舶、造纸等产业;杭州集中在自动数据处理设备、轮胎、汽车零配件、医药品等产业;嘉兴集中在纺织服装、家具等产业。这说明浙江的加工贸易的地域和产业集中度都有了提升,但涉及技术含量高产业仍然较少。

(三)外商投资企业引领作用明显,民营企业比重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近6年数据分析,在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始终占全国加工贸易的80%左右,而近年外商投资企业投资减弱,也直接影响到全国及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但浙江省的特点是民营企业在加工贸易发展中的比重逐步上升,2016年,浙江省外商投资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进出口1480.9亿元,下降10.51%,占同期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64.3%(2011年占比为69.8%)。民营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742.36亿元,虽下降2.31%,但比重突破三成占32.2%(2011年占比为26.3%)。国有企业进出口79亿元,增长19.81%,但仅占3.43%。

(四)进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美国占比扩大,日本、台湾省市场萎缩

与全国加工贸易以美国、香港、欧盟、韩国、东盟、日本、台湾为主的格局相似,2016年,浙江省加工贸易前十位市场的贸易额占全省加工贸易总值的62.3%,对美国、欧盟和日本分别进出口435.46亿元、374.43亿元和331.49亿元,分别下降5.32%、4.96%和2.16%。浙江省对美国加工贸易进出比重不断扩大,从2011年的13.1%扩大至2016年的18.9%,已跃至最大市场。日本占比从2011年的15.2%缩小至2016年的14.4%,台湾省占比则从9.3%缩小至6.6%。2016年有少数市场出现大幅增长,如捷克3.99亿元,增幅41.63%;智利22.54亿元,增幅38.46%;西班牙21.67亿元,增幅18.27%,但市场规模均比较小。

二、浙江省加工贸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要素成本压力迫使企业向内陆省份和其他国家转移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劳动力价格和土地价格不断上涨,直接导致企业成本高企。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领域的平均劳动力成本是每小时3.27美元,比越南高三分之二,比马来西亚高四分之一。浙江省最低工资已5年4涨,从2011年的1310元上调到2015年的1860元,年均增幅达到10.5%。工业用地价格也随着住宅用地价格不断上涨,如杭州市2014年初将工业用地最低价由过去的32万元/亩提高到90万元/亩。这迫使部分企业向周边国家和内陆地区转移,如浙江水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上市公司将部分产能转移到江西等地。据统计,2016年全省进出口企业67012家,同比增长7.38%,但从事加工贸易进出口的企业较2015年减少7.83%,仅2965家。

(二)税收政策不尽合理,不利于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目前加工贸易相关税收制度不尽合理,制约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第一,采购国内配套原材料或零部件的税收成本较高,对进料加工企业从境外进口的料件实行免税,而在国内采购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则采取先征后退且部分退税的政策,而且对来料加工企业,在国内采购的原材料或零部件无法实现退税。这导致加工贸易企业因税赋成本加大不愿意配套使用国内原材料和零部件,自然也削减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动力。第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企业税赋较高,一旦出口加工区内企业内销产品时,则以最终成品价格缴纳税款,不利于出口加工区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同时,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企业因为不享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不能享受增值税抵扣便利,也增加税赋成本。以机械铸造类企业为例,原材料钢材的出口退税率为13%,增值税率为17%,这样区内企业就需额外负担4%的税差,这显然不符合国内市场主体的同等待遇。

(三)加工贸易所涉产品结构层次偏低

2016年,浙江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机电产品1088.5亿元,占同期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47.28%,同比下降10.86 %;进出口高新技术产品354.27亿元,占同期全省加工贸易进出口总值的15.38%,同比下降13.5 %。全省加工贸易中机电产品的比重大幅低于全国水平,而高新技术产品仅15.38%的比重更是大幅落后全国及主要沿海省份。浙江省纺织服装、家具、塑料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与低技术密集型产品则明显高于全国和主要外贸大省,反映出当前浙江省加工贸易产业产品结构层次低端的现象。

不仅产品层次偏低,全省加工贸易企业承担的基本是简单装配的制造者角色,较少参与利润率高的开发、设计、营销等核心环节,只能赚取产业链中最微薄的一块利润。以温州某品牌西装为例,外商销售成品西服为每件799美元,成本为180美元,毛利为619美元;而国内加工企业的加工费为70美元,毛利为15美元,国内毛利只占到整体毛利的2.42%。

(四)国外母公司限制技术的问题

外资企业开展加工贸易业务时,大部分国外母公司只希望国内子公司承担初级加工或装配角色,制约了国内子公司的技术创新和提升。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由于国内知识产权保护尚不如人意,国外母公司担心技术泄露。如嘉兴市韩泰轮胎的韩国母公司对橡胶配方保密,该公司只能从母公司进口成品橡胶然后加工成轮胎。二是分工比较明确,国外母公司负责研发、设计图纸等核心环节,国内子公司以承接订单为主,如贝莱胜电子(杭州)有限公司、通用电气能源(杭州)有限公司等企业均为此种模式。三是西方发达国家吸引高端先进制造业回流,并不鼓励将深加工环节放在中国进行。由于外资企业占加工贸易六成以上,实质上也意味着这占比六成以上的外资企业缺乏技术研发和创新的动力。

(五)产业政策等因素对企业影响重大

从浙江省加工贸易企业发展情况来看,产业政策对企业具有较大的影响。一是基于节能减排、贸易摩擦、汇率风险等因素,部分企业将产能向国外转移,如中策橡胶因贸易摩擦问题在美国设厂,正泰太阳能因反倾销问题在德国收购公司。二是因环境污染问题,部分资源类商品如太阳能级多晶硅、钢材、动物毛皮等被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近年来已导致20余家大型企业停止加工贸易业务,如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和浙江矽盛电子有限公司停止加工贸易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常石集團(舟山)造船有限公司和嘉善品辉精机有限公司停止加工贸易进口钢材。三是地方政府支持力度较小。如温州的乐清市以工业电器为支柱产业,产值占该市工业总值的一半以上,然而乐清电器企业基本上以内销和一般贸易出口为主,加工贸易业务量较小,地方政府对加工贸易的支持力度也较小,因而加工贸易产业长期发展缓慢。

三、浙江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发展路径

(一)支持企业向“微笑链”两端转移

浙江省加工贸易行业要谋生存、求发展,必须向“微笑链”两端转移,加快转型升级。一是通过提高质量、管理效率等方式来增加利润空间。如省内最大箱包企业之一新秀集团,通过精益生产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其下属浙江新秀箱包营销有限公司2015年出口实现84.5%的增长。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实施前瞻性布局和技术创新。如嘉兴市最大的代加工高新技术企业“恒诺微电子”计划投资2000万美元发展LED车灯项目,以此来保持企业的发展动力。三是向设计研发和品牌销售转移,以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如杭州锅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事加工贸易的同时,也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以及配套服务与技术支持,其生产的大型盾构机已打入新加坡市场,单个设备货值超过2000万元人民币。

(二)促进加工贸易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是浙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组织形态,占浙江省全部工业总值的 50%以上。如布局于义乌的商贸服务集聚区、位于宁波的梅山物流产业集聚区、杭州城西的科创产业集聚区等,产业特色突出,对加工贸易产业的分类集聚能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此外,浙江省还具有 42 个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但是,上述产业集聚区均为非加工贸易集聚区。目前,浙江省加工贸易进出口值超过50亿元的企业仅宁波群志光电、中策橡胶和东芝3家(全国共有223家,主要位于广东、江苏、上海等地),且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同样不明显,与河南“富士康效应”及西安“三星效应”相距甚远,无法形成加工贸易产业集聚效应。因此,浙江省应着力培育加工贸易龙头企业,积极建设加工贸易产业集聚区,提升知名度,提高竞争力,带动区域内的本土产业和配套产业一起参与国际加工贸易的生产活动。

(三)结合“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要推动加工贸易企业与“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国家战略紧密衔接。一是引导纺织服装、轻工工艺等优势产业企业到劳动力和能源资源丰富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立海外生产基地,将加工贸易增值率较低的劳动力密集型工序放在国外。二是到目标市场国家设立销售公司,建立自主营销网络,直接面对终端销售市场,明显提升经营自主性的同时提升盈利空间。三是复制推广上海等自贸试验区的监管创新制度,抓好浙江省舟山市自贸港区、自由贸易岛、自贸试验区等多个总体方案的落地工作,充分利用“自贸区”贸易自由和金融开放的叠加效应,重点打造以加工贸易为特色的区域产业优势。如杭州海关已经复制推广上海等自贸试验区的17项海关监管制度,通过“保税展示交易”、“委内加工”等措施,便捷企业通关手续。

(四)改善生态环境发展绿色加工贸易产业

绿色加工贸易主要是指发展环保型加工贸易产业,需要政府和企业双方共同努力。一是绿色设计,从工厂建造、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包装运输等各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对国内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二是绿色原材料,不仅要尽量选择符合环保标准的原材料,还要考虑原材料的使用及回收处置方面的环境影响。三是绿色工艺,要积极优化生产工艺,提倡使用原材料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技术路线,这也有利于降低企业单耗水平,提升经济效益。四是绿色包装,达到轻量化、可回收利用、可降解等标准,既可保护生态环境,也可有效规避发达国家绿色壁垒。

(五)拉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企业与区域外企业的政策落差

目前海關特殊监管区内、区外企业之间的政策差距不大,建议扩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优惠政策。具体为:一是对于海关不易监管,如单损耗无法准确核定的区外加工贸易企业,或集中入区更有利于国家统筹管理的行业,如污染需要集中治理的企业,可出台政策要求新办加工贸易企业必须进入海关特殊区域发展,相关旧企业在限期范围内迁入,并由政府给予补贴。二是对于部分受加工贸易禁止类目录限制,在区外无法开展加工贸易业务,但实质上并不是“两高一资”的行业,可以允许其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开展。如铜精矿的非冶炼加工并不产生污染,浙江省已支持浙江卧龙铜精矿在舟山综保区落地。三是根据政策规定,区内企业只能对该企业或该集团生产的产品开展保税维修业务,如杭州出口加工区内的东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目前只能从事东芝笔记本的检测维修业务,如能允许其将业务范围扩展到其他品牌的笔记本,将更好发挥企业闲置产能,提升企业效益。

(六)落实简政放权强化服务职能

加工贸易企业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更大的经营自主权和更灵活的运作机制,这需要有关部门转变管理理念、落实简政放权。一是认真执行商务部、海关总署2016年45号关于取消商务部门加工贸易业务审批的公告,进一步简化内部作业流程,确保省内企业切实享受改革红利。二是减少管理环节,自1995年开始实行的加工贸易银行保证金台账“空转”制度,既无法对国家税款提供有效担保又增加手续环节,建议取消“空转”制度。三是为加工贸易企业“减负”,清理政府管理的各类中介服务费和电子系统平台费,或由政府以公共服务投入形式进行补贴。四是完善税收政策,对于加工贸易企业在国内采购的原材料或零部件,应实行全额退税制度;出口加工区内企业内销产品时,也应以原材料价格缴纳税款;尽快赋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使其享受增值税抵扣便利。五是完善融资政策,民营企业是浙江省加工贸易产业的主要增长力量,但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政府要鼓励金融机构为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二震.中国外贸转型:加工贸易、“微笑曲线”及产业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07期.

[2]张佰英. 我国加工贸易发展模式探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5年01期.

[3] 张少华,蒋伟杰. 加工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供给和需求的分析视角[J].上海经济研究.2015年06期.

[4] 张伟. 加工贸易使命未完 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广东、江苏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情况调研[J].行政管理改革.2013年11期.

[5] 王忠豪.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路径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猜你喜欢
路径探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基层政府主导农村法治发展的路径思考
新时期共青团思想引领的路径探讨
我国加工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河南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当代社会进步的文化审视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
地面电视频道“新闻立台”的一次转型升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