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明德立贤

2017-05-26 20:22黄兆光邱新瑜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校文化文化自觉特色学校

黄兆光+邱新瑜

【摘 要】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德贤小学立足区域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培育“德贤教育”,构建了完备的“德贤教育”价值体系;依托环境,彰显“德贤教育”内在意蕴;开发课程,夯实“德贤”有效载体,使得德贤小学这所农村小学焕发出蓬勃生机。

【关键词】文化自觉;德贤教育;学校文化;特色学校

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对一所学校的文化建设而言,文化自觉同样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校长是否具有文化自觉,是否积极、主动地去构建学校文化,决定着学校文化的宽度和厚度。

番禺区沙湾镇德贤小学在挖掘、培育学校文化的过程中,立足区域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培育“德贤教育”的学校品牌,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一、立足传统,提炼“德贤”价值体系

我校在进行文化建设的时候,具有较强的文化自觉,深入挖掘沙湾的地域资源,提炼出“德贤教育”办学理念,构建自身的教育哲学。

1. 核心理念:明德立贤

“明德”,出自于《大学》之“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既有明白、懂得的意思,又有弘扬之意。对小学教育而言,“明德”就是要深刻认识教育的本真,以顺应儿童的本性、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为首要原则;对教育工作者而言,“明德”就是理解教师的“师德”要求,弘扬教师之德,自觉地躬行教育之使命,形成德贤教育的“磁场”;对家长而言,“明德”就是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积极配合学校教育,自觉履行家长所应担负的教育职责;对于学生来说,“明德”就是懂得为人、处事、求学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并且努力践行。

“立”,确立、做出之意。“贤”,出于《说文》之“贤,多才也”,其意为有德行,多才能;出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之“东家有贤女”,其意为美善;出于《周礼·太宰》之“三曰进贤”,其意为有才德的人;出于韩愈《师说》之“师不必贤于弟子”,其意为胜过,超过。因此,“贤”的内涵可以从四个方面理解:一是指德才兼备之人;二是有德行,多才艺;三是美好善良;四是超越,胜于他人。

2. 校训:博义修德,达贤立己

“博义修德”的“博义”是指广泛地研修学问、道理。“修德”是指修养德行。“博义修德”就是广泛学习,深悟为人的道理,努力践行,提升自身的德性修养。“达贤立己”的“达贤”是指成为现代贤人;“立己”就是成就自己。

3. 校风:思齐厉行

“思齐”出自于《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思齐”,要求师生以贤人为学习的楷模,时时处处以贤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反思自己,使自身不断进步。“厉行”是指砥砺操行,严格实行。“思齐厉行”,提倡全体师生从行动出发,以贤人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反思自己,使自身不断进步。

4. 教风:厚德精业

“厚德”出自《易·坤》:“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深厚德行以育人,是指教师要不断地提升为人之德和为师之德,领悟教育使命,提升自身教育素养。“精业”是指精益求精,包含对教师师德和专业技能两方面的要求。教师一方面要敬业、爱业、乐业,把教育事业作为自己的追求;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提高专业知识与能力,学会反思、领悟教育教学的精髓。“厚德精业”强调教师深刻理解儿童,认识教师的育人使命,提升自身修养,全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当中。在培养贤才的过程中,促使自己成为教育的贤才。

5. 学风:亲贤乐学

“亲贤”出自于《出師表》:“亲贤臣,远小人”。亲近贤人,追随贤人,以贤人为楷模,向贤人请教学习,这是成为贤才的前提。“乐学”是指学习的最高境界。诚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者,因为投入与陶醉,才会乐在其中。“亲贤乐学”,要求学生时刻亲近“贤人”,虚心向他们学习;善于发现知识的秘密,发现学习的乐趣,主动学习,快乐学习。

二、激活德育,融合“德贤”核心追求

“立贤德育”以“韩氏六训”为基础,强调“高度唤醒”与“积极参与”和“自主成长”,强调创设最优教育情景,通过五个通道,设置分级目标和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体验、感悟中获得真正的成长,实现“德贤”教育的核心追求。

1. 制定分级标准

根据小学生成长的阶段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把“立贤德育”的目标分解细化,形成“梯状指标”的达标点,鼓励学生制定自己的“超标点”,班级制定激励措施,把教育活动的成果收入学生的“成长宝库”。“明德立贤”的年级目标:低年级(明辨是非、学会自立),中年级(明德知耻、学会自尊),高年级(明德知耻、自尊自重)。

2. 联结五个通道

一是“立贤德育”活动与《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教学接通,形成认知点、目标点、行为点、评价点为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系统;并且把“立贤德育”渗透进学科课堂教学,丰富“课堂灵魂”,引领学生进行“特色成长”的学习活动。二是对“明德、立贤”进行要素分解,与班级文化建设联通,创新班级各有侧重的个性亮点。三是把“立贤德育”与“德贤三韵”特色活动项目联通,形成一个有机的结构化实体,使学校德育凸显个性特色。四是把“明德立贤”与校本特色课程理念融通,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阶段的要求),形成我校“德贤教育”课程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五是主动沟通家庭教育,通过学生家长的配合,督促学生在家庭(社区)按照“明德立贤”的各项具体要求(评价指标)认真去做,并由家长配合完成“德贤教育”,贯彻到家庭教育中的评价指标。

三、开发课程,夯实“德贤”有效载体

(一)特色课程

1. 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包括健体项目“键球”和民间“衍纸艺术”制作项目。

(1)衍纸课程

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平面到立体,艺术造型内容涉及方方面面。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以个体或小组的形式进行衍纸艺术创作,尝试各种制作工具和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体会集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近距离体会衍纸艺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趣味毽球

“趣味毽球”课程由经验丰富的黄剑滔教练负责讲授。作为必修课程,学校安排了充分的训练时间,除大课间活动外,每周每班用一节体育课学习毽球课程。以趣味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多方式学习踢毽球的過程中,掌握踢毽技巧,踢出健康、踢出活力,体验踢毽球的乐趣,包括体验成功或失败、体验合作与分享、体验自信、体验友谊等等,而以踢毽为乐,是课程的最高目标。

2. 选修课程

个性化选修课程就是课程体系中的贤社活动。贤社类型包括:种植社团,趣味数学课程(数独课程、七巧板课程),创意搭建课程,书法社团,课本剧社团,合唱社团,科技探究社团,舞蹈社团,三球社团(乒乓球、篮球、足球)等。

3. 活动课程

活动课程包括书香校园阅读和多彩节日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对传统的体育、艺术项目的学习热情。坚持通过“比赛提升、阶段发展”,为社团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乐贤课堂

为了有效促进课程的实施,德贤小学提出“乐贤课堂”的教学理念。“乐贤课堂”把“德贤教育”思想渗透在“三研五环”的教学模式中,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主旨,聚焦核心问题、研学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课堂中呈现出“激活、智趣、思辩”的学习状态,实现“研学后教”和“德贤教育”的完美整合。

四、依托环境,彰显“德贤”内在意蕴

学校教育的存在,可以分为显性教育部分和隐性教育部分,共同产生促进内化的教育功能。学校环境教育的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育氛围,对学校师生发挥着滋养陶冶、雕刻心灵的重要作用。

“贤趣学园”体现着一种潜在的教育氛围,它把内涵物化、意念物化、愿景活化、心理挑战、绿化映照和音乐熏陶等融为一体,是德贤小学精神文化一扇靓丽的窗口;教学楼前矗立的韩琦雕像,教育学生谨记“和家族、明人伦、孝父母、爱兄弟、崇学业、行周恤、扶患难、辨异端”的韩氏家训,在各行各业上努力打拼,精耕细作,养成“明德立贤”的家风、人生取向和为人品质。

猜你喜欢
学校文化文化自觉特色学校
新时期山区特色学校创建策略探究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教育部公布第三批国防教育特色学校遴选结果
特色学校创建不该存在功利化倾向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沈阳城市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