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发成 张强
摘要:名师是指植根于教育沃土,活跃在教学一线,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关誉度、影响力和辐射作用,被大家公认的品德高尚且富有创造性、专业素养高、管理能力强、教育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科研成效显著的优秀教师代表。我课题组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一致认为名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杰出人物,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卓越教师的普遍特点和核心素养,即崇高的道德品质、优良的知识结构、高效的问题解决能力、完善的自我监控能力和较强的个人教学效能感。
关键词:名师;卓越;道德品质;知识结构;问题解决;自我监控;教学效能感
综观各地市关于名师评选的文件,一般都从实际工作意义的角度界定名师。我们认为“名师是指植根于教育沃土,活跃在教学一线,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和辐射作用,被大家公认的思想品德高尚且富有创造性、专业素养高、管理能力强、教育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科研成效显著的优秀教师代表。”我课题组经过长时间的调查研究,一致认为名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杰出人物,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卓越教师的普遍特点和核心素养,至少具备五方面的基本特征。
一、崇高的道德品质,是成为名师的核心素养
师德,有人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我课题组从针对中学名师的多项调查中发现,名师一般都高情远致,是有着较高的人生境界、独立价值、尊严和独特个性的人,散发着巨大的时代魅力。他们都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以及对教育事业的高度认同感。崇高的师德和优良品质是众多名师自然流露出的高尚情操,其人格魅力与奉献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长和社会道德的进步。
例如,享誉全国的一代名师霍懋征,她从教六十余载,为教育倾注了全部心血,她把尊重、热爱、关怀、信任和严格要求有机结合,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在她心中,每一名学生都是不容忽视的、独特的、完整的生命个体。她那高风亮节、胸怀坦荡的人格气质,深受学生爱戴和青年教师的敬重。作为受周恩来总理赞誉的“国宝教师”,她为基础教育撑起一片和谐的蓝天。
二、优良的知识结构,是成为名师的主要特征
根据后现代知识观重新审视名师的知识结构,我们发现名师一般都具有广泛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名师在学科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学科教学知识、课程知识、情境知识、个人生活知识、缄默知识等方面都比一般教师丰富,他们的知识结构特点是以不同范畴的知识为基础,充分利用和整合这些知识以达到自己设定的目标。名师一般都能更好地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拥有各种有效的知识类型。我课题组研究发现,名师的知识建构过程是主动的、开放的、动态的,极具灵活性、对话性和召唤性。名师有着强烈的知识追求和传播欲望,不仅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知方式去选择知识、组织知识、传递知识,而且他们能在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地生成新知识,能用更加开放性的视角,更好地促进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例如,由于现代新兴学科和边缘学科基础理论知识的不断渗透,出现了以现代科学为特征的许多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技术,名师能够自觉的完善和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适时了解并掌握教育教学的新手段、新内容、以及测试、评价的新方式方法等。再如,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情况下,相对于课堂中生成的各种意外事件,名师都能巧妙地化解,而且还能发现其中的教育契机或闪光点,灵活地运用到教学中。而一般的教师则缺少这样的随机应变能力,对于这样超出自己预设之外的意外事件,常常会感到不知所措,反应迟缓,缺乏应对措施和技巧。有的教师为了保持课堂的“正常”秩序,会刻意忽视这些意外事件,甚至于强行干预或中止,让课堂重新回到自己的掌控之中。
三、高效的问题解决能力,是成为名师的关键能力
问题解决能力是教师终身学习和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是动态、多元化的,是基于知识,进而又成为有效性表现和积极行为的重要条件,是教师应具备的多种能力中的核心部分。问题解决是指教师在不同情境中运用知识与能力,融合相关内容,综合不同理念、多种技能不断思考的实施操作全过程。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名师一般都拥有较高水平的“自我胜任力”信念,其思想观念的可利用性、可辨别性及其反思性、稳定性与清晰度都优于一般教师,有着较强的“问题解决”意识、灵活的思维策略和分析问题特征进行联想匹配的能力,能有效联结经验与理论实施操作。名师的实践能力以其独特的蕴涵,更加具有经验性、情境性、发展性和价值性等特征,更加善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他们有很强的洞察力。
例如,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名师对信息的选择、认知加工速度和精确性把握都胜过普通教师,对学生非言语行为(如学生的课堂表現)的觉察能力强,能够通过课堂情境线索寻找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对常规信息的观察与解释具有丰富的经验。名师更加具有课堂全局观、效率观和效益观,更容易实现从“有效课堂”向“高效课堂”“生命课堂”乃至“魅力课堂”发展,名师更加享受教学过程。
四、完善的自我监控能力,是成为名师的必备发展条件
自我监控能力是教师自我发展和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是教育教学行为和管理策略的调节中枢,是教师由他控到自控、由普通走向卓越的重要标志之一。我课题组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方法,对石家庄市26位河北省省级名师从心理学角度对名师素质中的工作积极性、教育机制、教师的自我概念等诸多成分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名师的自我监控能力主要包括认知特征、控制能力和调节能力等三个维度,如图所示。
自我监控就是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工作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全过程。名师更善于对自己的各种行为进行监控,具体表现为对驾驭整体教育活动的自信,对学生的需要极具敏感性并能及时关注和积极回应。名师比一般教师更加善于监控自己的认知执行过程并主动制定行为准则,在接触问题时目标明确,具有计划性,能够实现自我观察、自我矫正和自我强化,能够主动评价并随时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调整,易产生自我满足感、自豪感等内心体验的积极情感。endprint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名师能够关注到教学计划与准备、教材呈现与整合、课堂组织与管理、学习合作与交流、效果反馈与评估等诸多方面,能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采取更加优化的教学策略以适应动态的生成过程,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在教育过程中,名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反省和自我评价,极具爱心、激情和微笑,富于激励和想象。在教育科研中,名师能够理性地关注目标达成度,并不断地、有意识地、系统地监测、评估、调节自己的思维、感知、情绪、动机与行为。再如,由于名师在学校舆论中掌握着话语权,在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他们在很多时候能够自觉反思,一般不会拘泥于“传统和上级”强加的观点,能够主动营造较适宜的创新环境,善于进行个性化的表达,敢于发表对问题的独特见解。
五、较强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成为名师的重要心理素质
“教学效能”这一术语源于班杜拉(Bandura.1977self-efficacy)“自我效能”概念,它反映的是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个行为的判断、评价和信念。研究表明,教学效能感作为教师的一种重要心理素质,是产生积极影响的一种知觉和信念,是促进其专业成长和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变量,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心理背景,它能直接支配和调节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影响其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较强的个人教学效能感是教师教学创新的前提,也是有效教学的重要起点,是由普通教师成长为名师的一个必要条件。因此,教学效能感与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有着密切关系,它影响着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关注和投入程度,影响着教师遇到教学困难时的态度以及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还影响着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能力和成绩的主观判断,进而影响到教师的工作效率。
例如,名师与教学效能感差的教师相比较,他们在教学策略的激活与运用、教学时间的分配与调整、问题提出的认知与水平、提问对象的选择与反馈等方面都存在着显著差异,从而导致名师的教学责任感、价值感以及教学效果都优于普通教师。再如,在教与学活动中,名师对由操作到目标实现过程中发生的疑难问题和矛盾关系,具有较强的判断力和充分准备,从而能有效地发现并正确对待学生的个性化提问和回答。再如,名师在认识教育的终身性和开放性,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教育支持系统方面,同样优于一般教师。名师更加善于通过自我教育使自身的能动影响达到自觉状态,通过认识心灵内部世界構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从而实现能动、积极的个体发展。因此,他们的自信心不断增强,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了自豪,个人教学效能感也就显示出较强的态势,再加上同行教师对他们教学风格及其成绩的认同感,其“受欢迎教师”的角色形象日益完善。
总之,名师的教育智慧既包括显性的学科教学实践及其理论积淀、教育教学探究及其相关主张,又包括隐性的蕴藏在其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成长智慧13J。我们从众多名师的成长历程中,发现他们一般都拥有自己的课题研究和教学风格,是有着一定理论建树和教育梦想的反思性实践者,是行走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不疲倦的对话者,是新时代课程改革的先行者,是教育进步与发展的动力源泉,他们代表着教师队伍的发展方向,充分研究分析其基本特征对现代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具有导向和辐射作用。
[责任编辑 韩四清]endprint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7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