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辉
安徽省淮北市实验高级中学
【摘 要】文章整理了国内外有关分层教学的研究成果,提出了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策略,并分析了在高中数学中采用分层教学模式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策略
以学生为主是新课改的核心内容。但是在当今的高中数学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视应试教育的现象依然存在,教师只重视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没有真正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感受。
一、分层教学的研究基础
(一)分层教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工业革命之后,社会分工日趋精细化。班级授课制要求的教学模式是全班统一内容,统一要求,统一方法,并不适合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也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这时,心理学中的《比纳-西蒙智力测验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逐渐出现,促进了分层教学的出现和发展。尤其在美国,培养尖子生的紧迫感使得其更加注重分层教学。在澳大利亚,中学八年级根据学生学习水平将课程分高低层次班,九年级分高中低层次班,特别优秀的学生还可以去高年级听课。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好基础课程,同时又能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近年来,分层教育在国外呈多样化发展,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也更加全面,科学,个性化。分层教学是根据不同学生差异而采取的一种个性化教学模式。
我国最早的分层教学是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是指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程度的不同,给予他们不同的指导方式,即“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近代以来,西方的教育思潮涌入中国。受当时中国国情、教育状况和社会背景的影响,分层教学模式很快就退出了教育领域,只剩单级教学得到推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更加重视人才培养,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用分层教学会对学生的成绩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平稳发展。
(二)分层教学模式
进行分层教学,首先要承认不同学生间的差异,认识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认知的规律。教师要综合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与发展潜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与适当的激励机制,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发展。分层教学模式是一种有特色的教学方式,是依据每个学生的能力、对知识的接受程度,用分层教学的方式进行授课。
在高中数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就要对学生和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相关知识,体验学习过程,学会归纳总结,养成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能力。
(三)分层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孔子近乎完美地实行因材施教,其前提就是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他认识到“知人”的重要,因此十分重视“知”学生,认真分析学生个性,甚至只用一个字即可准确地概括,足见其备学生之细致认真。这样,充分了解学生之“材”,才能因其“材”而施教。孔子对待不同的学生分别采取不同的教育模式,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使得学生的潜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分层策略
现阶段的分层教学分为两种形式,一是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处于什么层次,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进快慢班,即所谓的显性分层;另一种就是不让学生了解自己处于什么层次,当然也不让其知道教师在用分层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只在班级内部实行层次流动,不打乱原有的班级部署,也避免了不同班级在管理上的困难。
根据学生学习成绩,以及能力、兴趣、习惯,同时结合他们的基础知识和智力水平,将班内学生分为A、B、C这三个层次。当然,这个程度的划分由教师自由掌控。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要把教学目标层次化,教学要求具体化,依据学生能力、认知水平以及教材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目标。A层次学生:能够独立解决自己在学习中的问题,结合实际对知识进行结合与探索,能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与实践。B层次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简单的探索和思考,利用现有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C层次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课堂上的知识。根据“因材施教”的理论,对A、B、C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每个学生的程度不一样,目标也就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目标,并且通过一定的努力都能够实现。这对于学生来说应该是最大的学习动力,当然对于教学来说,也达到了最优的效果。
(二)分层教学教案的编写原则
分层教案的编写会影响到教师上课的直接效果,包括知识的传达、学生的接受程度、课堂上的时间是否能有效地利用等。因此,教案的编写是个十分重要的環节。教师要充分了解教材与每位学生的情况,使得编写的教案真正适用于教学。当然,做好知识的铺垫和新旧知识的过渡也是非常重要的。记忆的遗忘规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量的知识补充。为了使学生的知识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教师还要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作业分为基础题和拔高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挑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才能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三)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它是教育思想理念的集中体现。高中数学教学模式可分为四种阶段:首先是教师进行新课导入,对学生进行分层,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完成相对应的学习目标;其次是知识导航,这阶段要求学生依据教案进行自主学习,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再次是课堂交流,在此阶段,学生要开展一定的活动研究,先研究会的,增强自信心,再研究难的,通过小组讨论与教师讲解,对重难点问题有一个突破性认识;最后是例题精讲,学生完成当堂练习,教师及时指出错误及不足之处,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巩固。分层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能力,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三、结论与总结
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成绩。通过几次考试发现,各个层次的学生人数发生了变化,C层次学生人数逐渐减少,A、B层次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可见分层教学模式还是很有效的。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面向所有学生,重视因材施教,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并且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活跃课堂气氛,使每位学生在完成现有的学习任务后,还能探索更高层次的知识,而教师也乐在其中。这样,学生和教师都有所提高,真正实现了教学所长。
【参考文献】
[1]叶琳,刘文霞.国内分层教学历史发展概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32(03):5-8.
[2]张洪月.高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3]曹一鸣.中国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及其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