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英语教学有效性与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研究

2017-05-25 12:53许丹丹
广西教育·C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互联网+互联网

【摘 要】本文以“互联网+”及其与大学英语教学相融合的发展为背景,探讨“互联网+”大学英语教学的技术有效性,网络信息技术与大学英语课程的结合整合过程、优化原则,提出“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思路,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互联网+” 信息教育技术 有效性 应用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49-04

所谓“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相互融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互联平台,教育事业也能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开创更新颖的创新教育思维,实现更多教学革新可能。大学英语教育领域应该集合并充分发挥“互联网+”所带来的丰富资源,实现对其教学过程的集成和优化。

一、现代“互联网+”技术与大学英语教育

(一)发展概述。早在20世纪80年代,现代信息技术就已经逐渐融入大学教育,并运用于英语教学体系当中,这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信息化的萌芽期。进入20世纪90年代,网络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自主教学模式开始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各色网站也逐渐丰富普及,这为师生英语教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资源与素材。20世纪90年代末期,基于在线学习的大学英语教育平台建设逐渐兴起,它将线下英语教学内容有效整合,还借助网络功能加以丰富,展现了更为全面的表现形式,打破了传统线下英语教学中对时间与空间的传播限制,产生了极为强大的交互功能特性,也为师生第一时间提供了灵活自由的交流反馈空间,满足了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个性化需求。

2012年,我国在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提出“互联网+”新概念,其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名词,体现了互联网兼容并包的开放性业态形式,成为“互联网+计划”的主要出发点。在这里,“+”就意味着添加与联合,它可以与各行各业领域形成合作融合模式,并给出全新的整体概念,实现传统互联网产业的完全升级,建立更为开放、平等、互动和具有网络特性的新平台。

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也实现了对新形态、新领域教育模式的建立,在该网络环境模式下,大学英语基于传统学习理论指导,借助丰富网络资源优势,将数字化技术传播内容灵活运用起来,以大学生为核心构建了非面授教学活动空间平台。这种新教育形态就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现代网络技术优势的有效整合,它通过构建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教学平台,实现了围绕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资源所展开的“三位一体”有效沟通,也使线上、线下英语教学模式有效联合起来并形成具有实质发展意义的教学体系。可以说,它极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英语学习者对大学英语内容的现实学习需求。

(二)“互联网+课堂”的大学英语教学革新模式。如今是互联网信息爆炸时代,信息产业发展与传播呈现碎片化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也体现了“碎片式学习”理念,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实现了深度融合,学习者通过使用电子设备登录在线学习平台,它不受任何空间与时间限制,完全呈现出基于学习者的个性化、差异化教学模式,同时也最大限度降低了英语教学的时间与精力成本。

具体来说,“互联网+课堂”模式就是典型的现代化“互联网+”教育体系,它将大学英语教学通过互联网带入课堂,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智能终端和计算机互联网设备,同时也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来查询资料,进而实现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创新教学模式的目的。教师则主要通过互联网教学平台来为学生共享教学资源、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来布置课下学习任务、利用论坛来实现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沟通交流。总而言之,就是要围绕“互联网+”模式展开多媒介多元化教学模式,实现教师、学生与网络“三位一体”的互相衔接,达成远程互动、线上教学融合线下自学的远程互动教育目的。

客观地讲,“互联网+课堂”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实现了从教学内容整理、包装、传播到转化的全方位教学进程,它将学生从传统教育体系中的被动环境拉出来,进而实现以学生为本的主动学习模式,让学生在拥有主体参与感的同时也完成了对学习内容的全新创造,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差异化学习的能力,弥补了传统英语教育中资源分配不均、学习环境受限的诸多问题。在这里,教师不但能实现人机交互、语音远程测评,也能通过模拟各种场景环境来达成对英语教学中数据的深度有效挖掘分析,开发全新的数字化教学理念,打造适合于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移动化教学平台。因此,“互联网+课堂”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应该成为未来学科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体现英语教育之于人的人文优势与工具交流特性。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有关“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在近年来已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门课题,许多学者从宏观层面对大学英语的网络化学科建设进行了较为深刻的研究,希望就提高英语教学信息技术环境来实现其教学的微观层面有效性。提高教學效益,让学生更加关注“互联网+课堂”英语教学模式,并将其与大学英语紧密结合起来。具体来说,“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大方面。

(一)大学英语与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交叉渗透。由于“互联网+”所提供的是开放式教学环境,因而大学英语在其教学过程中是会实现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相互影响、渗透和内容交叉的,它也是学科网络化教学发展的常规逻辑与必然发展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所设计的教育信息技术数据被得到有效整合,它为信息化下的英语教学理论重新命题,且它的研究进程被加速,研究涉猎面也越来越广泛,与此同时它的制约因素也越来越多,导致了教学体系的混沌无序性。融入“互联网+”模式就是希望通过互联网优势来整合规划教学信息,将它与大学英语课堂重新组合起来,梳理知识体系,突破教学重点,为学生构建全新且良好的新教学环境,并让他们融入其中。

(二)大学英语教学有效性研究所涉及的关键问题。从2002年开始,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入网络化时代,它所涉及的技术、教师、学生与教学效果之间开始逐渐形成理论实证关系。许多高校也改变了自身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模式的新英语教学思路,推出了诸如自主学习、网络化考试等新教学学习模式,为大学生构建了以英语全面化教学学习为主的网络应用平台,将更多教材配合计算机网络技术设备实现了多媒体化。当然,大学英语教育网络模式并不仅仅涉及技术性问题,它还体现融合性。自2012年“互联网+”概念推出以后,以“互联网+课堂”的全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也登上历史舞台,它灵活化了人机技术,丰富了教育设计、运维形态,同时也构成了一系列基于教师、学生、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技术的网络教学手段,为教学进程构造分析模型,构建行为理论和自主学习理论系统,为“互联网+”信息技术特性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奠定有机基础。总结来说,“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完全将课程整合到了网络当中,形成了基于生成机理概念的教学有效性影响体系,同时结合现有教育信息技术及多媒体教学资源,体现了“互联网+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及高质量,为大学生学习英语创造了更优质、更现代化的理想空间。

(三)大学英语“互联网+”教学模式有效性的五大构成因素。大学英语教学一定要根植于特定环境与技术体系当中,因为它在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存在隐性与显性规律、制约与被制约互补关系、融合于冲突对立关系,等等。当教学质量随“互联网+课堂”新模式有所提高时,它的有效性五大构成因素(渗透性、整体性、序化性、协调性、定向目标性)作用也就逐渐凸显。作为大学英语教育者,应该合理选择和整合它们,实现对英语教学环境、技术管理系统性以及协调性的有效管制。

1.基于五大构成因素的英语教学行为主体与客体变化。在“互联网+课堂”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它的主体即为教学内容,学生和技术为客体,以这种划分结构来实现教学实践整合,就可以基于主体行为来构建英语互联网络教学设计模型,利用模型来分析和影响教学效果,将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学习需求、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行为偏好、情感变化以及结构等要素加入进来,形成动态建模,实现课堂上主客体之间的有机整合。这样就能做到对“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英语学习秩序的有效优化,也能影响到教学信息的维度、数字化教学实践能力以及学生适应“互联网+课堂”背景下的英语学习能力。

2.“互联网+课堂”的教学整合模型分析。在“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中,应该合理分析和揭示网络化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整合对教学效果的作用性与关联性。具体来说,包括师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观念与行为的变化,他们如何通过意识思维及行为来决定网络教学流程,如何引入以群体网络合作为主的教学模型、内容整合模型以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型,如何采用不同模型来体现教学过程的显性及隐性效果,如何分析动态整合机制下英语课程教与学的行为特征及行为模式之间的有效关联性及教学因果关系,等等。

3.逻辑演绎分析。基于大学英语“互联网+”教学模式有效性的五大构成因素来体现它的逻辑演绎分析结果,并将结果理论一般化,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且实用目的。在这一方面,教育者应该基于5大构成因素来归纳总结教学经验,提出逻辑演绎案例分析过程,解读教学特征与策略的有效性,揭示在“互联网+”环境下英语教学有效性体现的深层次逻辑内涵。

(四)“互联网+课堂”模式下大雪英语教学的有效特征研究。大学英语“互联网+课堂”教学模式为了体现其有效性,应该具备以下几点基本特征:第一,要充分体现和促进人文发展,以大学英语学科教学为基础目标,以主体性发展为延伸目标,围绕目标学科设置教学内容。在这方面,教师应该正确和理解“互联网+”特性,围绕互联网信息技术来创造课上教学内容,并将知识通过多媒体互联网巧妙传递给学生。第二,要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核心教育要素,关注“互联网+”模式可以与英语教学中可融合的教学内容,同时关注教学内容基于网络展开所体现的实践价值与可行性。从整体来看,“互联网+课堂”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是能够决定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特征的,因为它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运用和教学环境创设等方面都会对教学过程产生影响,甚至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英语教学学习思维,充分体现教师英语教学的技术观、信息素养、责任意识、认知风格、情绪状态以及个性特征。更重要的是,它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英语学习能力,而“互联网+课堂”英语教学模式所延展出的课前、课后网络辅导及交流平台也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灵活、可拓展特征,它让该模式下的英语教学有效性得以全面提升,也更有助于对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全方位、立体化培养。

三、“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原则优化

将“互联网+”业态引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当中,就是希望为大学生构建一套完整有效的大学英语生态化教学理论体系,借此来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实践应用能力。在该生态体系中,教师和学生将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灵活知识教授及学习技巧展开运作。也同时矫正传统大学英语课堂中所存在的生态失衡问题,促进“主导式自主学习”和“多元化互动教学”等基本原则。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原则优化。

(一)最优化原则。最优化原则来自苏联教育学家尤里·巴班斯基,他认为教学若想实现最优化,就必须通过系统方法来看待整个教学过程,将教学系统中所含有的所有成分、课内外因素都联系起来,从整体视角来论证教学过程所存在的最优化原则,并依此来选出最优化教学方法及手段,体现最優化教学内容及模式,最终形成最优化教学结构。大学英语教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技能课程,在“互联网+”时代强调多元化融合,按照巴班斯基所提出的理论,教师与学生必须科学组织教学活动,在互联网配合下形成教学内容的有效变化,合理运用网络多媒体手段来选择组合教学内容达到最优化。最好将互联网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形成“互联网+传统教学”的新教学概念,灵活转化师生之间角色,为学生设置自主学习模式,提出学习策略、学习评价体系、资源共享体系,使得整个教学过程立体化,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最终的最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可以说,最优化教学所鼓励的正是“互联网+英语教学实践探索”这样一种创新模式,尝试以互联网为基础,与任何教学模式相融合,探索最优化处理方案,最终给出答案。

(二)促进个体发展原则。促进个体发展就是指个别化教学原则,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及教学环境更加自由灵活。在面对不同英语能力基础的学生时,教学可以根据其自身接受能力来选择不同的学习材料及学习方法,为学生构建围绕课前、课上和课后三位一体化的全时段开放式教学体系,通过校园大学英语网络平台来为学生拓宽资源共享面,打破传统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时空限制,形成以大学生为主导的自主式学习模式。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也能尽情发挥自身独特学习风格,形成个性化学习环境。

(三)主导式自主学习原则。主导式自主学习原则是个体发展原则的延伸,当大学生确定他们在英语课堂上的生态位置时,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结构就趋于稳定化。此时,大学生完全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化为主动的知识构造者,而教师也从课堂的主导角色转化为组织者、辅助者、促进者。在如此立体化的角色转变、教学互动过程中,以主导式自主学习为主的生态系统相互制约及转换生态辩证关系也就此形成。

主导式自主学习原则充分利用到了“互联网+”所提供的动态过程,围绕英语知识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归纳、总结以及演绎,让英语教学的认知过程逐渐趋于平衡,形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动力。虽然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拥有不同的认知能力、语言需求以及知识水平等个体差异,但是他們都在教师与“互联网+”体系有秩序的引导下逐渐明确自身的英语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并循序渐进的改变学习策略,逐渐步入主导式自主学习模式正轨,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发展趋势。

(四)多元化互动教学原则。在“互联网+课堂”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多元化互动教学所提供的是网络环境下师生之间的转化关系,即师生关系、生生关系以及人机关系,这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互动教学机制。多元化互动教学原则非常强调信息处理过程的双向性及多向性,更注重对英语语言输入输出的相互协同作用。网络环境是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有效驱动条件,它将英语这一技能体系以互动、实践等特征表现出来,为大学生在课上课下的英语语言交流提供输入输出平台。目前许多大学围绕“互联网+课堂”模式所展开的大学英语教学手段多种多样,例如小组互动、远程在线会议、聊天室、微信公众平台等都在时时刻刻培养大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将教学实践引入互动过程中,逐渐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积极使用。可以说,多元化互动教学原则也是上述3个原则的有效整合,它不但整合知识也整合个体个性,所以在未来,以“互联网+课堂”理念为主的大学多元化互动课堂将成为大学英语优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互联网+课堂”模式下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策略分析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改变师生教学及学习观念,以提高学生信息素质、英语素质为目标,培养他们在“互联网+”环境下对英语的理解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融合能力,懂得利用“+”将互联网与生活中的任何内容融合起来,形成英语学习环境,这也是强化自主学习过程的有效做法。当然,大学作为大学生英语深度学习的主要场合,也应该为他们完善“互联网+课堂”自主学习体系,不断优化他们的自主学习观、学习动机、信息素养以及自主学习策略,有效调节他们的自主学习情绪,形成英语教学内外部监控模式。以下给出基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互联网+课堂”英语教学模式框架图,如图1所示。

(一)隐性与显性培养策略。传统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课堂很容易出现教学失调现象,它主要是由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能力的缺失。在“互联网+课堂”模式下,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教学方法模式,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主要辅助作用,基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语言理论及实践内容方面的有效培养。

首先,显性培养。显性培养应该从大学生一入学就展开,因为此时是他们语言学习理念及策略培养的最佳时期。该阶段应该为大学生开设以网络信息教学模式为基础的自主学习能力培训课程,例如一开始就可以拿出1-2月时间来培养大学生的英语语言关机语言学习策略,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高大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认知能力。在这种“显性”教学环境下,大学生对英语对自我学习的元认知能力会慢慢提升,对大学英语学习逐步形成认识。而教师此时应该多为学生提供有关英语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将传统教材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互联网+自主学习教材内容”新体系,例如《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程》《大学英语课程学习指南》《大学英语理论教程》等,给大学生融入“互联网+”环境的时间与空间。

其次,隐性培养。隐性培养主要以培养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内在动机为主线。为此,教师可以将教学过程搬到课堂以外,开阔大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他们的英语交际综合素质,激发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具体来说,还是要借助网络环境来形成多元化教学模式,比如“互联网+课外学习小组”,为学生分组并让他们走出校园,借助互联网调查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模式来考察某些社会现象,然后制作微视频在课堂上供师生进行互评;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来形成“互联网+英语广播”模式,鼓励学生多听英语广播,多参加以课外网络英语角、英语竞赛活动,不定期推荐给学生一些有用的英语网络学习软件、网络英语学习资源;再者还要提出“互联网+互助学习平台”模式,为班级建立在线微信公众平台,教师通过时下最流行的微信通讯手段来与学生进行在线沟通,为学生分享学习资源、在线收取批阅学生作业、记录监督学生课下学习状况、在线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等等。

(二)情景性教学策略。所谓情景性教学策略,就是围绕“互联网+”理念构建大学英语虚拟实验室,它倡导“互联网+大学生生活”,希望将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情景融入互联网世界当中,以情景交融的生动形态将语言教学系统传达给大学生。客观讲,虚拟实验室所提供的情境环境是可视化的,它利用互联网环境来为大学生模拟创设英语演练场景,让大学生形成远程可视化语言交流、口译翻译等仿真环境。在这里,大学生也能全方位获得各种英语立体信息,实现语言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大学生完全可以将语言交流、口译过程利用系统合成影像方法录制下来,上传到网络空间中供其他学生观摩学习和点评。从教学策略角度讲,它所体现出的多元化与仿真性能大幅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与效率,实现教师通过“互联网+”环境对目标性资源管理策略的有效支持。为此,教师也可以开设诸如课堂论坛、网上答疑等新在线教学模式,为学生构建虚拟英语学习社区,鼓励大学生积极深入虚拟实验室、深入情景性教学模式来解决在现实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难题。总之,教师应该秉承“虚拟情境问题提出,真实情境问题解决”这一原则,通过展示专家解决问题过程来培养大学生对英语教学情境性策略的适应能力与探索能力,即以互动协作真实反映、协商交流环境持续提供以及情景化评估来解决大学生在现实中所存在的英语学习问题,并反映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支架式学习策略。支架式学习策略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它以信息加工作为主体,强调学习过程与互联网的相互协作,充分发挥學生学习英语的积极自主性。具体来说,支架式学习策略过程主要通过“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三个环节来实现英语教学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通过选择和处理英语影像资料,比如利用多媒体互联网为学生现场直播英语电视新闻节目来将教学内容带入所设置的教学环境当中。而教学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主要参照教学计划选择展开,其范围可以涉及政治、文化、经济、外交、贸易、军事、科技等多个方面,尽可能为大学生提供以“互联网+课堂”模式为主的、充分了解英语国家社会文化背景的机会。整体来看,支架式学习策略也是希望为学生提供优良的自主学习空间,配合互联网来引导学生在网络中形成学习氛围,构建良性和动态的学习支架系统。实现教学控制从教室到学生的有效动态转移,进而提高大学生的人际协作活动能力和英语自主应用能力。

总之,“互联网+”这一新业态与大学英语教学的融合其所强调的就是网络化先进英语素质培养模式。它希望摒除旧教学模式当中对学生的约束和教学局限性,也希望平衡传统学过程中课堂环境的失衡现象。更重要的是,它希望灵活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师生思维,允许英语教学将“互联网+”与任何内容相加,形成良性融合模式,以更贴近大学生思维、更接近大学生生活为目标,为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构建网络化基础,体现“互联网+课堂”新教育模式鲜明的系统性与全面性。

【参考文献】

[1]赵冰,何高大.“互联网+”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变革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6(3)

[2]廖甫.基于互联网的英语延伸教学探究[J].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13 (3)

[3]周桂方.“互联网+”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英语广场(下旬刊),2016(2)

[4]于蕾,朱恒华.对大学英语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海外英语(上),2015(7)

[5]洪小琴,周鑫琴.“互联网+”新时代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4)

[6]梁昕.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探究[J].青年时代,2015(21)

[7]桂香.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刍议[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8)

[8]隋晓冰.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基于佳木斯大学的实证调查[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

【作者简介】许丹丹(1982— ),女,广西南宁人,硕士,广西外国语学院欧美语言文化学院讲师。

(责编 王 一)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教学互联网+互联网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