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艳平 蔡正华
语文教学的特征是以一篇篇课文为单位的教学,要教好每篇课文,使学生学有所得。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课堂要抓住关键词语设疑,投石问路,分析理解,课后要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练习。使学生在整个教学中为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积极活动。一、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上总是少不了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设计这样的问题需要技巧,更需要功夫和经验。但更主要的在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我发现课前问题的设计有两个基本方法:1、注意在课文题目上做文章。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抓住题目进行提问,往往有纲举目张的效果。例如教学《呼风唤雨的世纪》时,我课前设计的问题是:“呼风唤雨”这个词让你想到谁?(有法术的神仙)文中谁“呼风唤雨”?靠的是法术吗?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呼风唤雨”的理解。(人类利用科学手段能够有条件地支配自然,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看到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在题目上做文章,可以有效地使学生达到从整体上感知课文的目的,而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是阅读教学初始阶段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2、抓住课文的关节。关节,指一篇篇文章的“要害”,或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或在事件情节发展的关键处,或是文章结构的转折点,或是语言表达的手段,它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像《穷人》一课:“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了?……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其中,省略号所表达的内容各是什么?《梅花魂》一课中,“魂”字的具体含义是什么?等等。抓住这样的关节,就走进了课文的深处。还可以总结出一些。或在字面背后还另有深刻含义的语句之处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往往可以让学生充满兴趣,从中获取成功的感受,达到教学的目的。二、课堂抓住关键词设疑语文课堂教学的设疑,首先要讲科学,其次也要讲艺术,在科学的前提下,越具有艺术性,教学效果越好。内容深一些的课文,能提要勾弦,上得深入浅出;平白一点,能浅文深研,上得厚实而有味道,学生们思想活跃,学习效率很高。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设疑。《景阳冈》这课我要求学生重点领会写武松打虎的那几个自然段,我让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下列问题:老虎是怎样向武松进攻的?武松是怎样打死老虎的?引导学生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闪”、“抡”、“劈”、“丢”、“揪”、“按”、“踢”、“打”,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和用词的准确,这些词语更能突出武松智勇过人,武艺超群。我还有意识地要求学生把这些表示动作的词语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生动地表现了这些动作,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课堂的内容以一种生动可见的形式深入孩子的心灵。2、抓住表示地点转移的词语设疑。《记金华的双龙洞》這课我让学生仔细读课文,按先后顺序找出作者游览的地方,思考:作者在什么时间游览了什么地方?哪些段落是写的作者从金华去双龙洞路上的情况?作者沿途看见了什么?哪些段落是写的双龙洞外洞的情况?作者看见了什么?哪些段落是写的从外洞进内洞的情况?作者又看见些什么?他是怎么进去的?哪些段落是写的内洞的情况?通过学习,游览的路线已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记忆里。弄清了课文的层次,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3、抓住描写静态和动态的词语设疑。我讲读《鸟的天堂》第二大段(五至九自然段)时,让学生认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课文描写大榕树远望是什么样子?近看又是什么样子?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作答,也可以把课文中的语句组织在自己的语言中作答。使学生体会到作者乘船由远而近,由整体到部分地观察了大榕树的形态,分别写出了树的全貌和干、根、枝、叶的形象。远望一一“一簇簇”、“茂盛”、“看不出主干”;近看一一枝干“数目不可计数”,“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这一部分以静态事物为主。接着学习课文第三段(十至十三自然段),问:这一段主要写的什么?作者是怎样写的?与前一段比一比,这一段写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懂得这一段着重写鸟的动态。一静一动,两相对比,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4、抓住事情的前因后果的词语设疑。讲读《草船借箭》总结全文时,我提出如下问题: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前因是什么?结果是什么?事情是怎样顺着起因发展的?结果是怎么得来的?让学生默读课文,进行讨论。知道课文叙述的故事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围绕着借箭,故事情节逐步发展,先讲为什么要借箭,再讲借箭的准备,然后讲借箭的经过,最后讲借箭的结果。结果的得来,是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也就是他聪明机智、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情况作出决策,一件事情的发生、发展,总有原因和结果。搞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对于我们理解课文,很有帮助。课堂教学抓住关键词语设疑,能让学生弄清作者思路,知道作者写作意图,领会课文内容。三、课后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练习课后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强理解,形成一定的技能技巧,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通过练习,就能形成技巧,促成智力发展。例如:在教学《詹天佑》后,可设计让学生画出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的施工示意图,这样,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氛围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课文中抽象的文字转化成直观的绘画作品,并从直观的绘画作品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一一赞扬了詹天佑的创新精神和高度智慧,强调了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课堂教学只要抓好课前、课堂和课后这三步,就一定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逐步形成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