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龙飞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基于生本课堂这一教学理念,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这一问题做一简单探讨,尝试对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提出几点意见,供诸位教师借鉴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生本课堂
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已历经十余个年头,各种新教学理论、教学理念层出不穷,生本课堂教学理念可谓是其中广受关注、普遍受到认可的一种。生本课程教学理念主张尊重学生个性学习差异,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这一教学理念,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应当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为学生提供阅读成果展示舞台。
一、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统一的双边活动,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应当设计一些小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促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参与到教学当中。
在教学三年级古诗《元日》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都很期盼过年,有没有哪位同学回答一下过年的时候都有什么新奇好玩的事情呢?学生一个个绞尽脑汁思索起来,不一会儿,他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对这一问题做出了回答: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笔者充分肯定了学生的答案,并且将学生的答案与古诗相联系:大家说得都很好,这些不仅仅是现代人过年时要做的事情,古人除夕之时也要放鞭炮、贴春联、吃团圆饭,只不过换了一种说法而已,下面,就请同学们跟随王安石的这首《元日》,一起看一看古人是怎么描绘除夕之夜的吧!
通过对与课文有关问题的回答,学生注意力被集中到课堂上,同时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再组织教学就轻松得多。為了不挫伤学生参与问题思考的积极性,无论答案是否正确,教师都应当给予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继续思考,直到找出正确答案为止。
二、鼓励学生开展课外阅读
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是一次对学生的信息输入过程,学生如何在大量信息输入过程中掌握对自己最有利的那些信息,这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与策略。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质量,在课堂教学之余,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读物,了解与教材不一样的知识,开阔视野。
阅读《繁星》《春水》,学生可以从这些短诗里面感受童真、童趣,体会冰心对母爱的讴歌与赞颂,丰富情感体验;阅读《安徒生童话》,学生可以在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皇帝的新衣这些故事里获得人生哲理,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阅读《西游记》,学生可以跟随唐僧师徒的奇幻历程,感受他们为取真经,不怕牺牲、不怕辛苦的执着精神。
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仅仅靠教材上有限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学生了解了与教材不一样的内容,阅读速度、阅读效率、阅读质量也在大量阅读过程当中不知不觉提高,可谓是一举多得。读本的选择非常重要,小学生阅读经验有限,有时候他们并不知道什么读物是适合自己的,教师应当依据小学生阅读需求,为他们推荐适合阅读的书籍,确保课外阅读质量。
三、提供阅读成果展示舞台
在对学生课堂阅读情况、课外阅读情况进行分析的过程当中,笔者发现:由于缺少监督和激励,很多时候,即便布置了预习课文、课外阅读的任务,学生也大多完不成,存在敷衍阅读任务的情况。为了保持学生阅读热情,教师应当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阅读成果展示舞台,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例如,举办一次读书笔记交流大会,学生将自己阅读课文、课外书籍的感受、体会、收获记录在笔记本上,学期末在班级里面进行展览。本学期初,笔者就提前对学生打好招呼,告诉他们期中会在班级里举办读书笔记展览会,请学生积极参与此次展览活动,拿出最好的水平,优秀者将会得到表扬。学生一听要举办比赛,个个兴致勃勃,情绪高涨。期中考试前,笔者正式开展了读书笔记展览会,学生纷纷献出自己的“作品”,有的学生在笔记上摘抄好词好句,有的学生在笔记为所阅读小说主人公之悲情结局忿忿不平,还有的学生给自己的笔记画上美丽的插图,让其余学生好生羡慕。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学习差异,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学生会有不同见解。组织读书笔记展览交流大会,学生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意见与看法,不仅促使其加强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很有可能激发新观点、新想法,升华阅读品质。
在生本理念指导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小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组织教学活动。现阶段有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仍在继续,为了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应当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在沟通与交流中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马英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4.
[2]孙庆春.改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