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英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它是书与学生的心灵、生活之间的桥梁,是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表达自我的过程。正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种重要的知识能力,同时又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素质能力。那么该如何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上开拓出新天地是本文要跟大家一起探讨的问题。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与各位同仁相互交流,对大家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 新天地
一、题目是阅读的心灵窗户
题者“额头”也,目者“眼睛也”。阅读一篇文章,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题目。题目是文章内容的提炼、概况、浓缩。因此学会分析题目有助于对我们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和内涵。例如,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时,我们可以从题目的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而理解题目含义应先明确其本义,然后再突破本义,分析其引伸义、象征义、比喻义。可以这样引导式地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这个题目好不好,好在哪里?”“为什么要起这样的题目?”“‘再字表达了什么意思?”例如在分析:你认为“脱险”和“走一步,再走一步”相比较哪个更好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进行解析:“脱险”仅表达出文章所叙述的事情,并没有表达出作者经过这件事所得到的启迪。而原来的题目传达了要将大困难分成一小份一小份,然后一步步解决,化整为零就能战胜困难。这种引导式的方法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潜移默化地让学生们在做课外阅读看到文章题目的时候能自己主动思考,然后慢慢的学会从题目上去把握全文思想。这也对今后的写作取题目也有所帮助。
二、推敲字词锤炼阅读能力
文章由字词组成,字里行间都会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反映作者的心灵世界。所以,在阅读过程中,老师还要加强培养学生对字词句语句的敏感度。并在教學过程中注重强调学生积累优美词句的精彩用法,以此丰富阅读知识。阅读中我们会发现就算是同一个词,但在不同的语境中的有不同的使用就会有不同的意思。就比如文章中流露出包含作者情感的关键词,关键词是为文章主题服务的。因此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去分析作者为什么用这个词?换一个词表达好不好。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用的妙,妙在哪里?我们知道“绿”字本身是一个颜色的形容词,但在诗中变成使动法的动词,这样一来就不仅有色彩感还有动态感,给人以视觉美,表达出了江南的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也传递出作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因此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揣摩词语内涵,仔细分析词语不同搭配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感情色彩,当然也要留意语言表面的矛盾之处,然后分析其背后的复杂情感。
三、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交流是一种开放式探究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老师要经常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学会与他人讨论,从而完善自身的文学知识、提升文化素养。例如在教学七年级《少年闰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熟悉课文,然后提出相关问题:“文章哪些字段可以反映出闰土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等学生们纷纷举手回答,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就可以提 引导性的再问问题:“通读全文,联系人物性格,想象作者与闰土是如何话别的?”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联系能力,还有上课积极性。也有利于树立学生阅读信心和兴趣。通过学生的回答也方便我们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使我们教学更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四、用角色扮演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扮演角色这一模式是根据教学相关内容,让学生表演角色,以调动学生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气氛,做到愚教于情,愚教于趣。让学生深入了解人物性格,清楚文章主题。同时也会调动学生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例如《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课文,让学生自由分组来扮演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表达出来。只有读者热情阅读,与文本进行对话,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才会在阅读过程中自己理解文章的内涵,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而这一点也说明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是别人代替不了的。所以要尊重学生的独特阅读感悟,并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阅读结果。就有可能产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的阅读效果。也有可能产生新的阅读创意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何乐而不为。
【结 语】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积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充分阅读,在读的过程中感悟,做阅读的主人而老师这这阅读过程中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可见阅读在现代学习和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所以要重视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自悟、自得的能力,实现自主学习的最终目的。根据初中生的特点开创语文阅读教学的新方式,从而提高初学生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