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萍
摘 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文本细读,既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学品味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文本细读教学,一直是诸多小学语文教师思考和关注的问题。基于此,详细阐述了加强文本细读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文本细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效果
所谓文本细读,是指读者通过对作品文本的详细阅读,进行细致、精确的语义分析,从而实现对文本意义准确、透彻的解读。笔者观察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注重课本知识的传授和知识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文本细读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文本细读,带领学生认真分析作品,品读文本中标点的使用、词句的精妙运用、文本结构的构思以及文本的背景等等,全面透彻地把握作品内涵,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细读文本中的标点
标点符号以其独有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成为文学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给读者留下丰富的联想。甚至一些标点的巧妙运用,能使文章的含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比如一个最为常见的“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运用标点稍加转换,便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读起來让人觉得妙趣横生。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标点的作用,带领学生细读文本中的标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穷人》这篇课文中,多处使用省略号,而这些省略号在不同地方的使用,都有不同的效果。教师要带领学生去细细品读,比如“古老的钟嘶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这里的省略号表示古钟敲的次数,同时也能体会到妻子焦急等待丈夫回来的心情。再如“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这里则是表示桑娜说话断断续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平时犯错时说话的情景,体会桑娜此时紧张的心情。
二、细读文本中的字词
文本中的字词是作者思想和情绪的直接表露,同时作品中一些字词的巧妙运用,可以称得上是作品的点睛之笔,能够使整个作品都“活起来”,也是作者文学功底的表现。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文本中的字词运用,细读讲解文本中的字词,提高学生的遣词造句水平。例如,在讲解《泊船瓜洲》一诗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去认真品味诗中“绿”字的精妙,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大家想一想,如果把“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换成其他字读起来怎么样呢?学生可能会尝试用“到”、“过”、“满”等字去推敲品读,发现都没有“绿”字好,然后教师可以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一个“绿”字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让学生切实地去品味其精妙。再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的词句:“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让学生品读去掉“凡是”、“统统”、“任意”等词后的句子,学生会发现去掉后表达的画面和情绪就不一样了,加上之后读起来更能体会出侵略者的野蛮、残暴、贪婪和为所欲为。
三、细读文本的结构
文本的结构是作品的骨架,是作者写作时的行文思路,也是读者阅读时的阅读框架。在文本细读教学中,细读文本的结构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具体特点,进行细致讲解。比如《桂林山水》这篇文章,字字珠玑,意境优美,结构清晰,是一篇值得细读品味的好作品。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总结作者是按照什么思路来描绘桂林山水的。学生通过阅读,会归纳出文章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首先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概括说明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和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然后采用对比手法描述了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突出特点。最后作者引用诗词“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点出山水相依之美而结束全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第二、三段的对比手法和排比手法,让学生想一想不采用对比和排比,直接描述桂林山水风景会是什么样。学生再读时就会觉得寡淡无味、平淡无奇,从而也就更能认识到这些结构和手法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文本细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结合课程实际和学生实际,设计好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带领学生细读文本中的标点、细读文本中的字词、细读文本的结构,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邓振英.通过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一)[C],2016.
[2]郭鸣凤.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效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6(20).
[3]李文生.通过文本细读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6(23).
编辑 薄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