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雪玲
【摘 要】新课改的不断推进,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摸索适合当代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法。这时教学反思也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师;新课改;反思
随着新一轮高中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育教学评价等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高中语文教师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教学反思也显得尤为重要。何谓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反思行为产生影响。我们作为新课程下的高中语文教师又该如何进行教学反思呢?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第一:反思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学习专业理论和提升丰富专业知识。
真正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有一定的语言文学内涵,更应该具有好的语文教育素养。必须在观念上懂得语文教育的体系,规律等。 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这对教学有重要帮助。
课程改革的理论是建构主义,我们要特别注意学习这一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设计。同时关注、学习和采纳新课程改革中最新的理念和方法。高中语文教师不能只看语言、文学素养类书籍,也应看看专业教育类书籍,如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之类,也可以看看专业杂志,如《语文学习》等。有些语文教育方向的博士论文虽然专业性较强,但对现实有很大关照,如果有条件也可读读。此外,教师还要不断汲取新知识,增加阅读容量,多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充实自身的专业知识,这才是我们在新课改中的制胜法宝。
同时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教育的本质是回归学生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教是为了不教”,教师要学会放手,“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课堂之上学生是主体,教师在备课时应该围绕着学生的身心特征来进行。如果脱离了学生,空谈语文教学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教学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只是一味张扬教师的个性,并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师就无法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目的。”
第二:反思课堂教学,要让师生平等对话
新课程提倡教学对话,倡导的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所以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不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而把教师仅仅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知识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完成从“权威”到“平等”的角色转变。让学生进入平等的对话氛围,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是“对话式”教学的前提条件。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对话的过程中,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问题学生常常有不同的理解,此时教师就应放弃“权威”的表决权,及时抓住理解上的不同,让真知在分析辩论中展现。比如我在教学《荆轲刺秦王》时,让同学们对荆轲的精神进行点评赏析,本意让同学们了解荆轲的以不畏强暴、自我牺牲的侠义精神,从而使这种精神贯影响我们。没想一位同学却说:“老师,我认为荆轲的某些精神在今天是有些不合时宜。”当时大家都一楞,我并没有当场否定他的发言,而是让他继续,他说:“老师,如果他当时为了报燕太子的恩情而刺杀秦王成功了,那么秦王就不能统一六国了,天下百姓就会继续生活在战乱分裂之中,饱受战争的折磨。”我听完,带头为他精彩而富有时代精神的发言鼓掌,并让其他学生即兴发言展开对话,同时因势利导地指出对文学作品中人物进行点评赏析时,要一分为二,要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这种对话,不仅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了对课文的多元化理解,而且使学生在平等的对话中找到了自我,从而更加热爱语文的学习。
第三、反思教學内容和教学效果,及时撰写课后教学反思札记。
在教学内容上要真正做到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这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最新认识。过去语文课上,教师只注重对课文的字、词、句、篇的训练,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语文课上没有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可时下语文课堂中又过于偏重人文性而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我认为,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又削弱了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上特别重视对语文人文精神的挖掘,但对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教学就不很重视,语文课堂应是“坚持弘扬民族文化的课堂,是高度尊重生命成长的课堂,是不懈追求教学创新的课堂,是有效实施审美教育的课堂” 因此,我们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教师课后要及时撰写课后教学反思札记,具体、细致地回忆在教学中的教学现象,形成对教学事件、个案的细致、全面的认识来进行反思。
反思不拘于形式的限制,但均须明确反思目标。每一课应搞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还存在哪些问题。反省学习阶段中自己的总体表现,约束业已存在的不足行为问题,自我激励,发奋图强。及时总结单元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习方法的利弊,从而形成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通过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深入反思,积极探索和改进教学实践,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提高教学水平。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作为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教师一定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不断反思教学中的优缺点,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的中,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及时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