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感悟生命

2017-05-24 12:19余艳兰
文理导航 2017年17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

余艳兰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课程的逐步推进,可大多数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相当部分学生存在着厌学的状况。针对这一症状,笔者尝试利用自然体验教学方式,打破传统课堂局限,让生物课更加贴近生活,使学生在自然体验实践的过程中转变学习态度,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在大自然的启迪下获得心灵的触动与生命的感悟,使生物课能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一门学科。

【关键词】亲近自然;感悟求知;体验实践;能力培养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而大自然正是生物学知识的源泉,特别对于农村中学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在体验实践中发现大自然的生命之美,从而使学生喜欢生物,喜欢生物课。

一、感受自然魅力,体验生命魔力

德国教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强调“教育应是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与认识的堆积。”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主要目的不是培养生物专业人才,而是期待学生通过学习,对生物学能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促进学生提高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等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和价值观。

笔者曾有过这样的教学经历,给我很深的触动:新接手的班级中,有几个令老师头疼的孩子:自制力差,对学习提不起兴趣,被同学们称之为“睡觉大王”。对于这种情况,我想听之任之也绝对不是办法,于是我尝试寻找另一条途径:我把这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告诉他们,既然上课无趣,那我们去实践基地走走看看,这下这群孩子倒是爽快答应了。我带上了菜豆、玉米等种子,在试验田中进行整地播种,这个过程学生是欣喜而开心的,没有平时的抵触心理,我认为这是个良好的开端,在接下去的时间我有意识的让学生时不时地去关注这些种子的发芽情况,没过几天,这群孩子突然跑来对我说:“老师,我们种的那些种子都发芽了”!从这些激动的语句中我感受到了生命给予人的力量,是任何语言都替代不了的。虽然这只是一些日常小事,却常常被我们成人所忽略,但却能让孩子们产生积极的动力。我想,以此为起点,继续努力。因此,在菜豆藤蔓攀爬的时候与孩子们砍竹子给它们搭支架,印象最为深刻是有个孩子产生了这么一个疑问:“豆苗离竹杆这么远,它能爬到竹杆上吗”?我对他说,“那我们明天来看看”。第二天,我们按照约定的时间到了实践基地,发现居然大多数豆苗的藤蔓都搭上了竹竿,这群孩子不约而同发出了“哇”的惊叹声。“太神奇了!老师,为什么它有这样的本领,难道它有探测器吗”?面对他们发亮的眼睛,我给予他们这样的解释:“虽然豆苗很幼嫩,但它也有顽强的生命力,寻找攀援竹竿,是它得以生存的本领,每种生物都要去适应环境,我们人类也是这样”。听了我的解释,孩子们若有所思。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正好涉及到“种子的萌发和植株的生长”这方面的内容,我适时给他们布置了一些实践任务,比如给菜地拔草、松土、施肥等,在这个过程中适当解释这些任务的必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体验,不知不觉中,平时上课趴着的小脑袋不自觉都挺立了起来,甚至在提问时能发出响亮的抢答声。我想,大自然独有的魅力在此,因为来自于自然体验与实践中的知识不再是枯燥而冰冷的,而是他们感兴趣的,是鲜活且具有魔力的,这种领悟与感动,只有在大自然才能得到激发,也成为了“教师乐教”与“学生愿学”的纽带和桥梁。

二、激疑设趣,激发学习动力

兴趣是入门的先导。大自然所蕴含的信息,是丰富且生动的,它能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能充分的利用,就会使学习具有强大的内驱力。比如:在学习到藻类、苔藓、蕨类植物这一节时,在课前就先安排学生到大自然中先采集一些实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对这几类绿色植物的生存环境以及形态结构就有初步的感知。同时通过直观的认识对解决一些生物的疑难知识进行激疑设趣。如问学生:“你知道蕨类植物的茎是哪部分吗?”学生很自然地把叶柄当成了茎,但我卖个关子:我们所见的大多数蕨类植物的茎多为根状茎,它匍匐生长或横走,只有少数种类如桫椤、苏铁蕨等才具有高大直立的地上茎。所以,当学生亲眼见到自己挖掘的蕨类植物的根状茎时,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再也不会把蕨类植物的叶柄当成了茎。运用这种方式,使原本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感性生动起来,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方法引领,提高实践能力

观察与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更多要把这些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指导引领,使学生在自然体验中能获得更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这节内容时,先让学生饲养家蚕,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目标的确定和表格的制定,使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这样家蚕各个时期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对于学生来说就有更深刻的感受,这种方式是课堂中純粹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展示效果所无法比拟的。因为它不仅有知识上的收获,更多的是得到了能力上的提升。在对玉米催肥时,设计对照实验比较有施肥和未施肥玉米果实大小的区别,使学生认识到无机盐对植株生长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在自然体验过程中,教育者还要注意方法的引领。

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安排了多种多样的自然体验活动:比如在清明节带领学生寻找制作米果原料的鼠曲草;在桑椹成熟的季节一起制作桑椹果酱;在下霜的时节去采摘枳椇;利用红叶石楠制作制作叶脉书签等等。让生物学贴近生活,让学生从单一课堂走向广阔的大自然,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以多种体验活动去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感受生物课的生机活力。

【参考文献】

[1]曹兴彬.浅议初中生物课堂的多样性教学[J].现代农村科技,2015(15)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论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艺术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