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启兰 杨 倩
基于形成性评价的职业院校学生学习预警体系构建研究
冉启兰 杨 倩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深度融合,高职教育的信息化模式逐渐成为学习分析的主要手段。本论文基于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探讨了适合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预警体系的构建,对学生在校表现进行实时预警,从而提高了学生危机意识,从源头上消灭危机根源,改善学院管理模式,让人才培养融入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
高职院校 学习 预警
学业预警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管理方式,是现代高校学生学习过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业预警机制的触角可以深入到学生当中,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及时采取预防措施,从源头上消灭引发危机的根源,最大限度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但笔者根据前期调研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对学习预警的研究较少,具有完善预警系统的院校不多。因此,对高职院校学习预警体系的研究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阶段性、过程性的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并通过学习评价来影响学习的过程。
在高职院校中,形成性评价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帮助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成效为主要目的,因为形成性评价更重视学习的过程,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增强继续学习的信心。对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进展等情况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学业预警
2007年8月教育部将“学业预警”作为公布的171 个汉语新词颁布使用,学业预警工作已经由高校自主行为上升到国家层面,成为一种新型的高校管理模式。教育部就“学业预警”这一新词语做了解释: 它是一种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其目的是通过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促使学生完成学业,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引导、监控。
学业预警作为高校学分制管理的一项必要的辅助管理措施,并不是单纯的传达信息,而是一项管理和教育学生的措施,学业预警更不是对学生的处分,而是对学生的一种善意的警告和关心爱护。
(一)预警机制不完善,预警标准难确定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中,真正有效实施学业预警信息系统的院校并不多。由于学业预警是一项连续性、复杂性的工作,动员全校师生共同实施存在很多困难。而且,目前针对于全国高职院校,尚没有一个完善的、成熟的适用于全国各个高校的预警机制和办法。
(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仍很缺乏
据调研了解到,目前高职院校的预警信息的收集、分类、汇总,以及学生数据库建立等,大多手工完成,这就容易产生三个弊端: 一是数据完整性不强; 二是数据共享度不高。学院领导、班主任、导师、辅导员及家长不能及时互通有无,更无法紧密合作,共同对学生个体进行学业帮扶; 三是信息便捷化不够。师生用户对数字化带来的高效性便捷性认识不足,对使用数字化设施的意愿不够强烈。
(三)指导帮扶力量弱、水平低
根据调研,很多学校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帮助学困生,但是由于造成学困的因素很多,包含心理、学习方法、学习基础等各种因素。教师采用的帮扶方法单一,不适用于学生实际情况,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造成帮扶效果不理想。
针对上述问题,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背景下,笔者探索了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职学生学习预警体系的构建,包括获取数据源、建立课程关联网、构建预警指标、完善学业预警制度、构建帮扶体系等 (如图1所示)。论文以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根据学院实际将预警内容分为:在校表现预警、学习情况预警、顶岗实习预警、学业预警等。
(一)预警指标体系
在校表现是指学生日常考勤、违纪违规现象的预警;学习情况预警是预警的主体,主要是对学生所学课程各知识点掌握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的预警;顶岗实习预警主要针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对不按要求实习的学生进行警示;学业预警主要是对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监督,避免学生不能如期毕业。具体指标见表1。
(二)课程关联度数学模型
课程关联网是要建立课程关联数学模型,直观反映各专业课程知识点的内在关联。课程关联度( D)= 课程客观关联度( P) × 学生个体学习状态( T) ,其中P可理解为课程之间的知识点重叠程度或相关程度,根据两门课程知识点关系紧密性,分为“强、较强、一般、较弱、弱”五个等级,并赋以“1、0.8、0.6、0.4、0.2”五个量化值。T为老师帮扶的主观量化评分,最终得出预警结果。
(三)预警制度
本文将预警等级分为一般预警、二级预警、三级预警,需要根据指标体系中对学生的各项综合评价成绩与评价标准进行比对。将预警结果信息分为“红、橙、黄”三色等级。以在校表现为例,当本学期各门课程缺旷次数达到5次时,给予橙色预警提示。学生应自己注意,同时教师、同学将对学生进行帮扶。
(四)完善的各方帮扶体系
笔者将学生、班主任、专业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家长等力量纳入帮扶队伍,形成了“学院统筹、学生自治、多方参与”的帮扶机制。其中,学院以预警实际情况为指导依据,制定学院学业预警管理办法,动员全院教师和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到预警工作中; 学生和班主任、任课教师是重要帮扶力量,通过朋辈一对一帮扶、班委督促、学习经验座谈、党员互助、课后辅导等形式,发挥“三自”功能;家长、企业指导老师是重要依靠力量,学院通过下发《预警通知书》等形式,与家长保持长期稳定的联系,家校联动,共同开展预警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学业帮扶工作。
(一)学习预警的实施
高职院校应建立由学习预警组织机构、学习预警规章管理制度、学习预警管理信息系统构成的帮扶领导机制。学习预警学生的帮扶需要教务处、学生处、学院、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等多方的密切配合,因此,必须构建一个领导有力、执行有效的组织系统。学院应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负责,由教务处、学生处和各个系部分管教学的领导组成的学业预警帮扶领导机构,由教学秘书、学生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干部组成的,家长参与的执行机构。为充分发挥预警组织机构的作用,实现对相关人员的有效监督,学校要出台相应的规章制度,具体包括明确的年度工作目标、各个岗位目标与责任、学业预警帮扶人员资格的认证和权限、帮扶人员的考核办法等。
(二)学习预警的实施成效
学习预警系统的实施可以实现在自上而下的政策推动下,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更自下而上形成了浓厚的全员育人文化。广大教师通过学习预警,可以积极投身于人才培养中,用互信和关爱拉近师生情,使预警帮扶成为教师教书育人和精神追求的重要目标,而学困生的成长成才更增添了教师的事业成就感。
[1]袁安府等.大学生学业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79~83.
[2]华金秋.台湾高校学习预警制度及其借鉴[J].江苏高教,2007(3):136~138.
[3]金义富.大数据环境下学业预警系统设计与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6(69).
(作者单位: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冉启兰(1972-),女,汉族,重庆人,教育学学士,工程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