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代料栽培高产技术要点

2017-05-23 08:13:10李华君
食用菌 2017年4期
关键词:刺孔耳片建阳

李华君

(南平市建阳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建阳354200)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又称木耳、细木耳,属木耳目木耳科,木耳属。福建建阳区发展黑木耳代料生产已十余年,近年来规模逐渐扩大,年生产量400余万袋,并逐渐形成了适合当地条件的栽培技术。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季节安排

黑木耳是中温型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是4~35℃,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是5~32℃[1]。根据建阳区的气候情况和多年的经验,一般可安排在7月下旬至9月下旬接种,10月中、下旬至翌年4月底出耳。

2 备料与拌料

2.1配方及原料要求目前建阳菇农常用的配方为,木屑76.5%,麸皮12%,棉子壳10%,轻质碳酸钙1%,石灰粉0.5%。实践证明,培养料中添加适量的棉子壳,对提高产量有明显效果。要求使用杂木及其枝桠材加工的木屑,并且木屑应提前半年准备[2]。栽培黑木耳的麸皮、棉子壳则要求新鲜、无霉变、无杂质。栽培用塑料袋一般采用15 cm×55 cm的聚乙烯袋,厚度一般为0.004 cm左右(4丝),不宜太厚。

2.2拌料方法先将麸皮、石膏、石灰称好后放在一起,先干拌两遍,让三者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将其与木屑混合搅拌均匀,再与经预湿后的棉子壳搅拌,最后根据需要,加入适当的清水搅拌均匀。由于原材料购买地不同,各地木屑含水量也不一样,拌料加水时要灵活掌握,要注意调整培养料的水分,将培养料含水量调节在52%~55%。拌料完成后要将拌好的培养料过筛后备用(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将较粗的木屑剔除,避免扎破袋;二是使培养料各组分及含水量更加均匀)。

3 装袋与灭菌

3.1装袋为提高效率,降低劳动成本,装袋最好用专用装袋机。装料均匀、结实,不能让培养料与塑料袋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否则会增加污染率,并导致出耳不整齐。要扎牢袋口,防止袋口松动,确保菌丝培养过程中不被杂菌污染。同时,装袋过程要轻拿轻放,并避免料袋碰触尖锐物品,防止袋出现破孔导致污染。此外,装袋要求在尽短时间内完成,防止各种微生物在培养料中大量繁殖,高温天气尤应注意。装袋结束后,在袋之外再套一个15 cm×55 cm的聚乙烯套袋,厚度为0.001 cm左右。

3.2灭菌建阳大多在高温的7-9月制袋,装袋结束后要立即灭菌,以免培养料变酸。采用常压蒸汽灭菌,灭菌设备有燃料直接加温的土蒸灶和通入高温蒸汽的常压灭菌锅等。无论采用哪种设备灭菌,都要求是培养料中心温度达100℃并维持一定时间,当灭菌数量少于5000袋时,需要维持24 h,如果灭菌数量更多,灭菌时间还应延长。灭菌灶底部四个角落排气孔必须打开通气,让灶内冷气完全排出方可灭菌彻底。当四个排气孔内的温度均稳定达到100℃时,方可密闭排气孔并开始计时。

4 接种与养菌

4.1菌种选择首先要选好品种。目前建阳栽培最为广泛的是黑木耳916,该品种在建阳表现较为稳定,其木耳干、鲜品在市场均较受消费者欢迎,是建阳木耳生产的当家品种。其次,要在当地具有黑木耳菌种生产资质的菌种厂购买菌种;第三要注意菌种的菌龄和质量。仔细观察菌种的菌龄和外观。最好是菌丝满袋10 d左右;菌丝洁白健壮,均匀一致;菌种掰开能成块、不松散,有浓郁的清香。菌种吐黄水,有杂色、拮抗线或高温圈,或气味异常的不宜使用。

4.2接种灭菌后的料袋温度降至30℃以下才能开始接种。接种可在接种箱或接种室。接种一般采用边打孔、边接种的方法,每袋单侧接种4穴。接种要求动作迅速、准确,接完一袋后随即套上外套袋,扎好口。接种过程要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接种箱或接种室在使用前必须清理干净并进行消毒;料袋、菌种和接种工具要用气雾消毒剂熏蒸消毒30 min后才能开始接种;接种者双手必须经过70%~75%酒精擦拭消毒后方可进行接种操作。

4.3菌丝培养接种后,将料袋置于通透性较好的场地发菌,采用柴片式堆垛,一般不超过10~15层。当菌丝圈直径达7~8 cm时,结合查菌,将其改为井字形堆叠,每层4袋,最多8层。建阳黑木耳菌袋培养正值高温季节,要注意控制好温度,不要让菌丝所处环境高于32℃;同时,还要注意培养环境的空气相对湿度,力争将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高温高湿天气,要加强通风透气,以降低培养场地的温、湿度,并确保环境空气新鲜。此外,菌丝培养过程中尽量避光,不要让强光直射菌袋,避免过早出现木耳原基。

5 出耳场地选择与准备

5.1场地选择建阳一般用冬闲田作为出耳场地,场地要求交通方便、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日照足并且供电便捷。出耳场地四周要挖出排水沟,地面撒上石灰粉消毒。场地挖出出耳畦,要求畦面平整,便于今后排放黑木耳菌筒;畦宽为140~150 cm;畦长依地形条件确定并以方便操作为宜。畦间距40 cm,作为管理、采耳的操作走道;畦沟深10~20 cm。

5.2出耳架搭建在畦上搭建出耳架,两侧每隔150~180 cm对称立上两根30 cm高的木桩,用木棍将两侧对称的木桩连接,形成倒“U”形的木架。用镀锌铁丝将畦上的木架沿畦纵向绷紧拉直固定,铁丝间距20 cm,每畦拉7根铁丝。

5.3微喷带设置沿畦方向,在各畦木架的上方中心线铺设固定微喷带。微喷带喷水孔朝上,尾端密封,头部与进水主管连接,连接处安上进水控制开关,主管与潜水泵连接。这样,只要合上潜水泵的电源开关,射在空中的水流就能形成类似细雨的微喷灌效果。要求水源洁净,潜水泵进水口要有过滤装置。

6 出耳管理

6.1刺孔与排筒菌袋培养成熟后,应在菌筒四周刺孔,孔洞直径约0.5 cm,深度约0.8~1 cm,孔距约2 cm,每个菌筒刺孔数200个。刺孔可用黑木耳专用刺孔机或刺孔器。刺孔前应对菌筒外表和刺孔设备进行消毒,遇局部污染的菌筒应挑出待最后处理,不要与完好的菌筒一起刺孔。刺孔后的菌筒应按“井”字形排放,每层2~3袋,每堆6~8层,且堆与堆之间要留有空隙,避免烧菌。同时增加场地的光照度,在地面或墙壁喷水,将环境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5%~90%,促进孔洞菌丝恢复和耳基的形成。刺孔后7~10 d,菌筒便可下地排筒。将菌筒斜靠在出耳架的铁丝上,菌筒与地面的夹角约75°(见照片);菌筒之间的距离约15 cm。每667 m2(1亩)约排8000~10 000筒。

6.2出耳管理出耳期间,管理的重点是湿度控制。菌筒下地后,前期重点是提高场地湿度,保持耳基湿润。此时湿度管理的方法是喷水次数多,喷水时间短。每天多喷几次,每次喷的时间不要太长,具体喷水次数应根据气候灵活掌握,标准是确保耳基不干涸;当耳片形成并长到1 cm后,湿度管理的要点是干湿交替,喷水次数减少,但喷水时间拉长。具体方法是,喷水应喷至耳片充分吸足水分,完全膨胀;停水时间也应拉长,让耳片充分干缩。这样干干湿湿管理,才能使木耳产量高、质量好。采完一潮耳后,进行转潮管理。此时要停止喷水,让菌筒表面干燥,使菌筒充分休养生息。养菌期一般7~10 d,以便筒内菌丝恢复,为下批耳积累养分[3]。养菌期结束后,重复上述水分管理。

7 采收

当黑木耳耳片充分展开,耳根收缩,耳片边缘呈波浪状时,表明黑木耳已经成熟,即可采收。采收前应停止喷水1~2 d,当耳片水分蒸发并略为收缩发干时,连根采下。耳片生长较为整齐一致的,可一次性采收。如果生长有一定差异,可分二到三次采收,每次采大留小。

猜你喜欢
刺孔耳片建阳
非比例多轴载荷耳片的疲劳分析方法
民用飞机耳片结构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基于三维模型耳片接头几何参数敏感性分析
香菇菌棒不同刺孔分布对工厂化出菇的影响
风神轮胎太原基地创新发明胎侧刺孔机
轮胎工业(2020年8期)2020-03-01 18:03:53
建阳:多措并举开展产业扶贫
红土地(2016年11期)2017-01-15 13:46:19
建阳区革命遗址修建纪念碑(亭)
红土地(2016年6期)2017-01-15 13:45:59
建阳 建阳区在书坊乡开办中专班老区群众自家门口拿文凭
红土地(2016年9期)2016-05-17 04:31:44
建阳浑头林:深山里的一首歌
含孔边套筒的厚截面复合材料接头耳片强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