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正华 董晓群
好课“五问”
◎官正华 董晓群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流派众多,如果没有一个评价好课的标准,教师就会在其中邯郸学步,迷失自己。评价一堂阅读课是不是好课,标准很多,看课的角度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解读。以下五个问题,或许会给阅读教学评价标准的确定提供参考。
第一问:是不是本课程的?
一堂好课必须指向用语文课程本体性的核心内容,教学的内核必须是借“教材”这个例子,去实现语文课程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培养必要的语文素养。如果偏离语文课程,一堂课即使上得风生水起,也不是一堂好课。
一位青年教师在执教《鸟的天堂》一课时,提出问题:假如你是一只远方飞来的鸟儿,会选择这儿安家吗?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者要求小组汇报。有的学生说这里山清水绿,空气清新,我会选择这里安家;有的说这里有很多伙伴,有八哥、画眉……教师进一步问学生,你们会选择谁做邻居呢?学生说,我会选择八哥做邻居,我会帮他拖地板、洗衣服、煮饭。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很高,讨论激烈,发言也很精彩;但是试想,学生没有走进文本,触摸文本,没有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没有与作者的心灵碰撞,会有什么想法呢?即使有,也只是这样脱离语文课程的学习,是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
上述课例,实际教学中并不少见:在执教《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观看四分钟的环保视频;在学习《学会看病》时,欣赏超过五分钟的MV《懂你》;在教学《顶碗少年》时,还要看一段杂技表演……我们常常打着提升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的旗帜,把阅读课当成“万花筒”,添加了各种偏离语文课程的活动,浪费了学习时间,模糊了文本焦点,这样的课能是好课吗?
第二问:是不是本学段的?
要警惕阅读教学中为了追求创新,不管学生的学习起点,低段学习高段化、高段学习低段化的现象。不管是揠苗助长的提前教学,还是“炒冷饭”的高段教学,都无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每个学段的目标都做了规定,教师应该认真阅读课标,把学段目标读透,据此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才能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以第一学段要求为例,笔者进行了“识字写字”和“阅读”目标的梳理。(见下页表格)
如果我们用学段目标解读的方式去思考一堂课的核心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要点、学习方式,很快就能确认这堂课是否符合学段目标。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酸的和甜的》是一个童话故事,很多教师将此文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明白“凡事都需要经过自己的实践,光听别人说是错误的”和“狐狸的酸葡萄理论——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自欺欺人心理”,课堂教学的展开也紧紧围绕这个中心目标,在挖深、讲透上进行,似乎不读出点什么,就显示不出课堂的深度,就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这种做法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第一学段培养阅读兴趣、通过朗读培养语感的要求,课上起来也很难有童趣,自然也难成为一堂好课。
第一学段目标项目 核心内容 教学要点 学习方式识字写字识字、写字的兴趣正确、良好的习惯据词选择识字方法掌握汉字基本笔画学习基本偏旁部首理解书写框架结构自主识字写字方法多种方法理解字义整体:字形的整体、语境的整体、音形义的整体多维:方法的多维、复现的多维、主体的多维生活:理解生活化、复现生活化、拓展生活化生字送信游戏方法归类识字小组拼字识字生字重设语境生字编码报号情境复现写字趣味游戏听写……阅读自主阅读的兴趣读通读顺的方法良好的语感理解词句的方法第一次出现的标点长句、难读句、轻声难理解的词、句典型的句式有趣的表达猜想比较讲故事,朗读默读诵读,分角色读角色扮演……
第三问:是不是本文体的?
入选小学教材的课文,文体类型很丰富,记叙文、小说、散文、诗歌、童话、剧本等,不同的文体,承载着不同的学习要求,我们要防止每一种文体都设计同样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因为每一种文体都承载了不同的课程目标。我们不能用诗歌的教学方法来学习小说,也不能用童话的学习方法来理解散文。一堂好课,应该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设计不同的学习活动,才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也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同类文章的能力。
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六年级《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时,出示根据课文第一个事例改写的记叙文: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发现,放掉洗澡水时,水总是打起了美丽的漩涡,而且这个漩涡总是逆时针旋转。多么神奇的漩涡啊!多么神秘的现象啊!谢皮罗教授抓住这个问号不放,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失败,可是他总是想:我不能气馁,不能放弃,一定要攻克这个难关。白天他在实验室研究,夜里他躺在床上还在思索这个问题。经过无数个日夜的不断追寻,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个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北半球洗澡水逆时针旋转,南半球顺时针旋转,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各国科学家纷纷在各地实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教授的结论完全正确。
教学过程中请学生对比阅读课文原文与改写后的段落,思考:记叙文写法和议论文写法的不同之处。在对比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发现:记叙文中用了很多修饰词、感叹句、心理描写,而这些主观描写通常不会出现在议论文中;议论文把反复实验的过程写得很简单,重在阐述作者的观点,记叙文则反之。议论文客观、冷静、简洁、严密的语言特点在对比阅读中比较容易让学生发现、总结,降低了学习难度。
第四问:是不是本文的?
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特点,阅读教学应尊重每篇文章独有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言语实践,不能用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如果仅仅是把语言文字运用当作一种技巧训练的话,文字的灵动和语义的丰富则会在枯燥单一的训练中消耗殆尽。因此,判断一堂课是不是好课,还要看这堂课的教学侧重点是不是本文特有的。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白鹅》是丰子恺先生描写动物的一篇佳作。通常我们会让学生围绕“你从哪儿读到这只白鹅的高傲”这一问题展开教学。这样的阅读话题没有文本个性,我们可以把它改头换面用于很多课文,如“你从哪儿看出嘎梭的英勇”(《最后一头战象》)、“你从哪儿读出玻璃的新奇”(《新型玻璃》)……如果学生常常都是用这种思维进行阅读理解,很难想象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很难达成阅读的广度和深度。所以教师在备课之初,应该认真解读文本,看看哪些内容属于这篇文本独有的语言形式和写作特色。丰子恺的《白鹅》语言幽默有趣,采用对比来表现鹅的高傲,采用“明贬实褒”的手法,表达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本文的语用点很多,逐个教学费时又低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被挤压,又难以找到一个最集中的语用点整合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把本课的语用学习化为四个学习活动:
【活动一】认识一个人
出示两幅漫画,初步感受丰子恺幽默的老顽童形象。
【活动二】设计一张名片
1.检查预习,出示本课的四字成语,解决难点,然后为白鹅设计名片,包括叫声、步态、吃相,之后填写四字词语。
2.结合名片选一个方面,学习课文,批注后交流,并选择句子当场背诵。
【活动三】构建一个导图
作者是如何把白鹅的“高傲”淋漓尽致地写出来的?小组合作选择一个方面解读丰之恺的写作密码,完成导图。
【活动四】思辨一个词语
聚焦“不胜其烦”,在文中找依据,讨论作者是不是真的对白鹅很厌烦,在辨析中形成自己的解释,领悟明贬实褒的独特写法。
设计思维导图解构作者的写作密码,再结合词语“不胜其烦”思辨明贬实褒的表达特点,围绕《白鹅》独有的特色学习,才是“千文千面”的阅读教学,才算是好课。
第五问:是不是最综合的?
好课首先要整合三维目标和听说读写等各项语文实践活动,能较大程度地把学习核心知识转换为学习活动。为活动而活动,为语用而语用,只会徒增课堂环节,让课堂变得臃肿,最后该实践的没来得及实践,还得再加课时实践,得不偿失,本末倒置。
其次要体现单元的综合。精读课文要为本单元后面几篇文章的学习提供可行的路径和支架,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目的,真正实现了精读是准备、略读是运用的目的。
例如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说明文《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我们通常会这样教学:找找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体会表达的妙处。从学习方式看,只是“读—画—交流”,学习方式比较单一。为了真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设计以下两个语用学习活动:
【活动一】为太空蔬菜写自荐书
以开办农博会为契机,请学生为太空蔬菜写自荐书,取得参展资格。
阅读思考自荐理由,搜集关键信息写自荐书。在交流、修改中领悟说明方法和语言特色。
【活动二】写答谢词
太空蔬菜自荐成功,撰写答谢词,运用课文语言。
“写自荐书”“写答谢词”两个学习活动综合了“读、思、写、听、说”五种能力的训练,灵活高效。语文课变得简约而丰富,改变了一成不变的语文教学模式,学生既领悟了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又内化积累了语言,还进行了语言的重组表达,语文能力得到了综合提高,这样的课可以称得上是一堂好课。
从课程、学段、文体、文本、综合几个角度去衡量一堂课,若能符合一个或几个标准,这堂课就会离我们心中的好课近了几分;如果从这几个角度去要求自己,也许我们也能上出好课。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教师发展中心)
(责任编辑:李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