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秋实
摘要:现阶段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普遍偏低,无法实现高中体育教学目标,而这一点与高中生身体素质不高关联密切。要想解决以上问题,体育教师必须重视有效课堂的构建。本文结合高中生特点与体育教学要求,对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做了分析。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有效课堂;构建策略
由于课业压力与心理压力较大,高中生在体育锻炼方面普遍不够积极,这一点使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困难重重,进而导致了教学效率偏低的局面,如此一来,体育教学便陷入了恶性循环。所以,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构建高效课堂,可谓是高中体育教学当前的唯一出路。
一、 整合教学内容,使体育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步调协调
通常来讲,高中生在上学期时的空闲时间要多于下学期,学习压力也相对较小。如果体育教学与此保持协调,那么,学生会更容易配合,教学效果也会更好。所以,体育教师有必要根据其他学科的教学安排,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整合,以保证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步调一致。为此,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安排。比如,在上學期,教师可考虑将学生训练与运动会结合起来。运动会具有竞争性,为了赢得荣誉,学生在赛前的训练热情会空前高涨,在这个时候,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必然会事半功倍。而在冬天天气较为寒冷的时候,考虑到很多学生不愿意参与锻炼的情况,教师可考虑组织学生进行冬季长跑。冬季长跑既能够增强高中生的体质,又可以强化他们的意志,是一种比较可行的训练方式。在下学期,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锻炼积极性下降,可考虑通过组织集体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以篮球比赛为例,此种竞赛一方面可增强学生的篮球竞技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他们从比赛中体验到乐趣及成就感。除此之外,教师还需确立与素质教育要求相一致的体育教学目标,将改善教学实效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这要求教师摒弃传统教育观念,重新审视现行教学模式,并针对其中的弊端采取优化策略。
二、以学生特点为依据,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和锻炼的主体。所以,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必须要以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爱好为依据,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比如,教师应考虑高一、高二班级学生男女比例不同的特点,合理调整侧重点与主要训练项目。对于男女比例较为均衡的班级,教师在带领学生训练的时候一般采用通用模式即可。通常情况下,对于女多男少的文科班,教师应组织他们进行一些运动量不大的项目,如羽毛球、乒乓球等。而对于男多女少的理科班,教师则需为他们安排一些竞争性强的训练项目,如篮球、足球等。以上做法的实质是“投其所好”,可有效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兴趣。此外,考虑到高中生的年龄及心理状况,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引导为主,使学生掌握主动权,教师不应过多干预,以防止学生产生排斥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实现从支配者到引导者的转变,并主动与高中生沟通,变“要求”为“建议”。这种做法可在拉近师生距离的同时,激起学生的自我意识,有助于他们实现对自己的正确定位。
三、组织比赛,营造锻炼氛围
在体育教学中,虽然理论讲解必不可少,但实践却显得更为重要。也就是说,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的基础上,使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勤于实践是学生灵活掌握理论的必经之路,这一点在篮球、足球等项目中尤为明显。以篮球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往往并不如一次实战深刻,所以,教师有必要在讲解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比赛,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技能锻炼。高中生的荣誉意识比较强,出于争夺胜利的考虑,他们在比赛中普遍会比较投入,此时,教师通过观察即可明了他们的技巧掌握状况。所以,这种竞赛对体育教学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教师改进教学计划与方案的立足点。同时,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比赛更加具有吸引力,在比赛的过程中他们会充分发挥创造性,有助于学以致用的实现,而竞赛的对抗性与竞争性,又使得他们可以从比赛中获得乐趣,对锻炼习惯的养成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赛事直播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利用偶像、冠军的激励作用来加深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使他们自觉参与锻炼。
总体来看,目前不少高中学校的体育教学都面临着实效不佳、难以吸引学生兴趣等问题。此种局面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导致了学生体质差的后果,严重制约着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所以,现实中有必要趁教学改革之机,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变教学策略、组织比赛等方式,对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以凸显体育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英.加强高中体育特长生诚信友善价值观教育的路径[J].师道:教研,2016(6):102-103.
[2]任艳钢.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6(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