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平
构建和谐的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是为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每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都感受到教育的和谐、公平。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与发达地区的教育还有很大的距离。如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贫困山区,学生辍学现象仍然严重,有的学校甚至负债累累,几近破产的边缘。面对这些事实,应该如何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教育,让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都能感受到教育的公平?在此,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 做到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式的和谐发展
多年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在实践中已形成丰富的理论基础。尤其是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高中教育在近几年也有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在初、高中教育的衔接上还是很难形成一致的观点和统一的教育规划。特别是初、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方面都有许多差异,所以有的学生升入高中后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使得初、高中教育不能很好地衔接起来,让许多知识得不到统一,使学生很难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可见,少数民族地区初、高中阶段的教育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规划。而小学教育更是在一种压力和紧张的学习中进行,较少考虑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比如有一些学校整天要求学生反复抄写和背诵知识,没有顺应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而当这些学生升入初中后,只要教师稍一放松,他们就会六神无主,学习没有了方向和计划,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鉴于此,要想把这种教育规律和谐统一地开展起来,就需要高中、初中、小学的教师一起来讨论,共同找出一种比较好的或者对整个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有良性发展的思路来,从而达到整个教育的和谐统一,创造一种和谐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新教育。
二、做到城市与农村教育的和谐发展
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初、高中教育有着良好的教育基础和厚实的基础设施,而农村教育则普遍存在较严重的问题,如经费上的缺乏、师资力量不均衡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育仍处于一种恶性循环之中,与城市教育的差异越来越大,越来越影响教育的公平性。如今,少数民族地区农村教师依然是非常辛苦、劳累的,他们的福利待遇与其付出的劳动还不太匹配;他们大多是单职工,却要负担整个家庭的经济重担……
当然,无论处于哪一种环境下的教师都有不同的困难,关键是要靠自己学会与社会协调、与社会和谐相处,这样才能做到整体的和谐。所以,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学校的教师与农村学校的教师“结对子”“帮扶”都是一种模式,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对农村的扶持,让农村的教育发展能跟上城市教育发展的脚步;让农村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与城市学生享受相同的教育资源;让农村的教师能享受到与城市的教师一样的待遇,从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和谐发展。
三、做到教师与教师团队的和谐发展
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是发展教育的良好因素,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更需要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共同合作。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合作和互动,以及集体行为才是可持续性的,也是一所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
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分享经验、互相学习等,可以防止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现象的产生。这是教师群体专业化发展和教学改革深化发展的有力保证。在缺乏互助的环境中,只有个别教师才能得到发展,群体教师不可能获得发展,因而个体行为容易导致自生自灭。而实际情况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落后地区的教师,他们的思想观念与理想观念尚存在一定的距离。所以,落后地区的教师不仅要互相帮助,而且要互相学习、鼓励,更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因此,只有教师们都提高了才是整体的提高,才能形成良好、和谐的教育气氛;也只有在这样一种良好的环境下健康发展,才能做到教师与教师之间、人才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 做到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发展
教育也是一种保护,特别是对于儿童这一幼小群体,因为他们不仅需要别人的鼓励与支持,更需要用一种坚定的自信心去战胜自卑的心理,而他们的自卑感有时也来自他人的歧视。所以,在学生犯了错误之后,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与危害,并帮助他们改正错误,避免以后继续犯错误,切莫一味地责备,这是每一个教师的“必修课”。教师要走近学生,继而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平等交流,意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在学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因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教育撑起了一片蓝天,为学生送去了快乐,为教师收获了成功,使教育产生了永久的效益。而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不难建立,只要教师能够率先垂范、了解和关爱学生,在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平等、民主地对待学生,在特色、创新活动中渗透育人思想,教育就会在师生互动中和谐发展,学生的人格品质也会健康、茁壮成长。
五、做到教育资源的合理运用,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每所学校都有其独特的管理模式、校园文化和特色教育,并且每所学校的资源也不尽相同。如何处理好这种关系,就需要学校与学校之间加强合作与交流,互派教师进行交流学习,共同提高,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得到实惠,才能在互相学习和交流中进步。
学校不同的教育资源,都可以在相互交流中再次发挥作用,如城市中小学一些用不上的设备可以送给农村中小学,比如旧电脑、旧篮球架、旧桌椅等,这些在城市学校看来价值不大,却能解决农村学校的许多问题。同时,由于城市学校的各种有利条件,培养出了许多优秀教师,而农村中小学因条件较差很难培养出优秀师资,所以城市教师应该经常去指导农村教师,以作讲座、上示范课等多种形式来帮助农村教师成长,达到共同和谐发展。
综上,让学校与学校之間形成相互借鉴和学习的“习惯”非常重要。只有城乡学校都发展了,才是教育公平、和谐的体现。构建少数民族地区和谐教育,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