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爱平
摘 要:高中数学知识的复杂性与难度相对较高,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当关注学生自主性与能动性的发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究与学习。本文对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开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简述,并提出了提升学生课堂主体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性;有效途径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高中课堂开始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试图转变课堂模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主体性以及参与度。数学学科作为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之一,也在不断寻找有效途径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落实。
一、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高中阶段为了迎接高考,教师往往会加快知识讲解的速度,留给学生大量的练习时间,整个过程相对枯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体性无法得到有效提升。素质教育工作不断推进,但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展开各项教学工作以及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要目标是提高考试成绩。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生只能以被动的方式接受知识,缺少自主思考,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不能得到保证。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却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无益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提高高中数学课堂学生主体性的有效途径
1.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提高学生课堂主体性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对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或学生的兴趣爱好联系起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联系的紧密性,使其能够在生活中探究数学知识,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深刻体会数学规律的形成。例如,在讲解椭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拿出哈密瓜等生活中常见的椭圆形物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联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椭圆形的物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让学生到讲台上利用绳子、纸板等物品画出椭圆。在积极的参与中,学生将深刻理解什么是椭圆、椭圆的特点有哪些等知识。
2.教师要转变自身的角色
在以往的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是主导,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氛围较为枯燥,学生的学习态度消极。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身的角色,从主导者变为引导者,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布置任务等方式,逐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展开探究,然后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进行指导与补充。这种模式下,学生会加深对知识的印象。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敢于创新,如在解答不等式题目时,既可以将其转化成方程解答,也可以利用逆向思维进行解答,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多种方法,最后综合分析,看哪一种解题方法更简单。
3.创新数学课堂教学形式
教师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与知识相关的动画或者视频,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在视觉与听觉的刺激下,学生能很快集中注意力,主动思考。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或者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或者小组,可以适当奖励,这种激励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信心。
4.积极推进合作式学习
在课堂中教师还应当积极推进合作式学习,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知识进行探究学习。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将得到有效激发,合作能力与交际能力也将得到提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定教学目标,让各组学生展开探究,每组学生选出一位组长,实行轮换制。小组成员要协调配合,组长负责安排任务,并带领大家共同学习与讨论。讨论结束后,各个小组要将本组讨论的成果及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报,然后班级内部进行评价与讨论。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学生提出的难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小组学习模式能够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数学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意义与价值,积极转变自身的角色,把课堂交给学生并对学生加以引导,通过多种模式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学习主体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裴黎黎.解决高中数学课堂上学生主体性发挥现存问题的教学模式探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5.
[2]刘彩梅.高中数学课堂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途径[J].課程教育研究,2014(26).
[3]龙秀梅,李维佳.关于高中数学主体性课堂教学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