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晓莺+姚益军
[提 要]科教扶贫对于贫困地区实现长效脱贫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今,我国贫困地区正面临着多种严峻的问题,如职业教育不足、专业人才短缺、基础教育资源投入较少、技术应用环境需要提升、科教方面财政投入不多、科教扶贫机制不成熟等。笔者认为,务必要增加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分配,通过进行职业培训与技术推广、引进专项人才支持、完善扶贫的机制等来促进贫困地区的脱贫内动力的发展,进而提高其内生产发展能力,以致脱贫致富。
[关键词]科教;扶贫;内动力
[作者简介]汪晓莺(1966—),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姚益军(1991—),男,东华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江西南昌 330013)
“十三五”规划是2016-2020年期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了目标和方向。其主要目标是在提高经济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提高我国的城镇化率,最终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五个一批”、“六个精准”路线。扶贫策略必须从国家单一的经济救助模式向提升贫困地区自身科学技术以及教育水平方面转变,科技的开发能够有效的提升贫困地区自身的社会竞争力和生产力,从而推动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最终实现脱贫的目的。
科教扶贫不仅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必经之路,也是最具有战略意义的发展政策。文化教育的缺失是贫困地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导致该地区经濟落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想要改变欠发达地区贫困的现状,就必须先合理的改善该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问题。因此,将科技扶贫和教育扶贫有机结合,通过提高文化教育水平,有效的带动该地区人口素质的提高,从而带动科技进步,扶持弱势群体发展生产,最终实现富裕。当前,一些边远地区贫困问题较为突出,通过调研走访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贫困地区落后内因探析
通过实地的走访,不难发现贫困地区的人口过多是导致该地区加剧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显示,家庭子女数量的多少与子女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密切相关。一定程度上,两者呈现反比的态势。再者,由于经济基础的落后和文化素质的差异,多数贫困地区生育观念十分落后,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女生得不到正常的受教育机会,这无疑导致了贫困地区人们文化素质偏低的结果。
其次是对教育问题不重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贫困地区大量劳动力输出,众多孩子留守家中。而在家老人对孩子普遍采取“放养”方式,“重养不重教”现象十分普遍,这些问题就导致了科教发展不容乐观的现状。贫困地区生活水平低下,生活负担重,又受到“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以及家长无力承担教育成本、对教育本身不重视等问题,从而陷入“贫困—教育投入不足—劳动者素质不高—就业难收入低—贫困”的恶性循环状态。同时,由于国家对贫困地区的经济输出,贫困地区群众靠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低,安于现状、一成不变的思维模式和顽固守旧的观念意识使得贫困人口难以走出贫困陷阱。
在对贫困地区教育进行实地考察后发现,当前我国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存在财政投入与教育资源不足、人才短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健全、科教扶贫工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匮乏,落后的基础教育无法使贫困家庭子女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师资力量薄弱,贫困地区教师往往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同时身兼数职,教学压力繁重。这些都造成了教育扶贫在贫困地区发挥难度大,导致贫困的代际传递。
最后是公共服务水平落后。由于贫困地区信息技术的落后,贫困地区对科学技术的创造与发展意识薄弱。生产企业没有科学的管理、发展机制不健全。产学研的脱节,造成科技研发积极性低、科技的传播和推广难度大。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发展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都是造成贫困地区科技生产水平落后问题的原因。
二、增强贫困人口脱贫内生动能的有效举措
党的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召开的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中演讲提到:“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仔细研习总书记的话语,给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要想彻底的解决地区的贫困问题,必须在进行政府财政帮扶的同时,也要提升贫困地区本身的内在发展能力;务必要多措并行,有针对性地处理在扶贫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培训贫困地区人们的技术与发展职业教育,让当地人们有可以安定生活的工作技能,发挥能人带头一带一的示范工作,以点带面的提高劳动力的综合工作素质。加大对贫困地区职业技术学校的支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建设,推动职业教育在贫困地区学校的发展。通过构建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相互结合的培训网络,完善职业培训教育体系。当然,开展的培训课程必须要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或者与之相适应的职业技术培训。通过技术培训与本地区的优势产业、公共服务相衔接,进一步改善当地经济,脱贫致富。
其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地区困扰已久的贫困问题,就必须重视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有意识的将基础性的教育资源偏向贫困地区,以致能够切断贫困的延续性,以彻底解决贫困问题。通过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改良贫困地区的教育基础,最终达到增强脱贫内生动力的目的。改善地区教育落后问题,必须要考虑贫困地区学校布局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务必要保障学生方便上学的需要,解决贫困地区上学路远,上学难的问题;另外,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务必对贫困地区教师的资金和智力进行帮扶。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建立系统的教师薪酬的保障制度,确保工资足额并按时进行发放;同时加强特定地区教师培育工作,由高等师范院校定向选拔高质量的师范老师前往贫困地区工作,为贫困地区培养能够扎根农村的优异教师。
再者,人才是地方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地方的发展需要一支有能力的干部队伍,所以人才的引进至关重要。一是政府要建立扶贫小组,把贫困地区的政务与科技相结合,比如,设立科技副乡长等措施。促使干部队伍一对一进行帮扶,针对性地把专业性人才输送到贫困地区,在贫困县贫困村设立驻县、村工作小组,设立贫困户帮扶责任人,把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再者要坚定不移的推行大学生村官政策,清晰的划分村官的工作职责,大学生在信息与知识储备上有着独特的优势,任用过程中也要避免人才的滥用。与此同时,政府需要给上述服务贫困地区人群切实提高各类补贴与工资待遇,完善落实与富裕地区相对应的社会保险政策和福利制度,保障他们的日常起居生活,确保他们攻坚克难,带领当地贫困人民脱贫致富。
最后,加大政府财政在科教扶贫方面投入的同时,也务必要加强对扶贫资金的整合与监督,以此改善扶贫资金“碎片化”的现状,进一步提高资金在扶贫工作中的运作效益,充分保障贫困地区科学教育的有序健康发展。贫困地区首先要完善科教扶贫资金倍增的机制,对贫困地区的科学技术发展给予充足稳定的资金支持,对科技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补助。对扶贫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管,建立事前、事后、事中的全方位的监督体系,杜绝资金使用腐败,有效的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性与公开性,防止资金的流失;同时尊重贫困群众对于资金用途、政策动向的监督权、知情权与间接选择权,有效充分的把扶贫资源落到实处,发挥其最大限度的作用,使其真正落实到改善贫困问题上来,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生活的迫切需要。
三、结语
“科技与教育是一条让人们摆脱贫困通向富裕的重要途径。科技教育不仅能让人们有稳定的工作、有良好的生活待遇,同时也是能让经济更大而长远发展的基础。”在2020年之前,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技教育对于脱贫内生动力更是有着重大的意义。发挥科教在脱贫中的重要性作用,是脱贫工作道路上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21世纪教育演就演.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5)[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出版社, 2015.
[2]王如鹏.实现城乡养老保障一体化的路径及制度选择[J].理论探讨,2013,(2).
[3]凌茹等.农村地区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实证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3,(1).
[4]李小云,唐丽霞,等.我国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机制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10).
[责任编辑:周银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