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从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两个方面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馆藏评价标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馆藏评价 网络环境 实体馆藏 虚拟馆藏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066-01
馆藏评价是对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体系的状况、功能及其发挥的情况进行检测和評估。通过这种检测和评估,反馈各种信息,从而为制定馆藏发展政策,控制馆藏发展过程提供客观依据。图书馆必须经常地、有计划地开展馆藏评价。但进行全面系统的馆藏评价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时间和经费,一般只能5~10年开展一次。平时所作的评价多是对馆藏的一个方面或一个部分的评价。
馆藏评价总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的。这些标准对馆藏发展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它决定着馆藏发展的基本模式,直接影响着图书馆信息资源系统功能的发挥。一般说来,馆藏评价标准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总结实践经验的产物。但在馆藏发展过程中,由于信息环境和各种社会因素的不断变化,以及受到人的认识水平的制约,因而馆藏评价标准也会落后于时代与实践,显现其局限性。因此,馆藏评价标准也应该与时俱进,才能对馆藏发展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中印刷型文献在馆藏文献中所占有的比重不断减少,电子文献日趋增加,各种类型的数据库、网络信息日益增多,网络将图书馆的藏书量从有限扩大到了无限,分成了图书馆实际馆藏和虚拟馆藏两个组成部分,图书馆也由“重藏轻用”发展成为“重用轻藏”,因此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的馆藏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开展馆藏评价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对图书馆信息资源保障能力的评价
图书馆拥有的实体馆藏、虚拟馆藏都应作为馆藏评价的内容,其中实体馆藏包括印刷型文献、视听文献、缩微文献,电子文献等,应对这几种类型的文献应进行综合的评价。
1.对实体馆藏的信息保障能力的评价
1.1根据数量评价。馆藏数量包括馆藏总量及年增加量,各类型文献、各学科或主题的文献、各文种文献的馆藏量(均区分品种数和复本数)等。
1.2利用标准馆藏目录评价。一些国家往往编有标准馆藏目录,向图书馆推荐必备的、基本的文献。这些目录一般由有经验的专家精心选定,具有一定权威性。对这些目录中所列“必备文献”的收藏情况可以反映一个图书馆文献采选的质量。
2.对虚拟馆藏的信息保障能力的评估
虚拟馆藏应该包括两大类:(1)联机检索的数据库。这是图书馆通过签约付费,可远程登录、在线利用的电子信息资源。但这些电子信息资源(数据)存储在数据库提供商的服务器上,而不是在图书馆中。图书馆对这类电子信息资源只有在签约付费时间范围内的检索使用权,而非永久拥有使用权。因而这是一种虚拟馆藏,这种虚拟馆藏在图书馆占有相当的比重。(2)Internet信息资源。图书馆根据读者需求及馆藏发展需要,搜索、选择Internet中的信息资源,下载到本馆或本地网络之中,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提供给用户使用,或者链接到图书馆的网页上,如建立Internet信息资源导航库,以方便读者迅速检索自己感兴趣的、有价值的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没有所有权,但通过网络可以有偿或无偿获得使用权的信息资源,即“虚拟馆藏”。
对虚拟馆藏的评价比实体馆藏更为复杂,因为它没有可计量的实体单位。科学地制定评价标准,需要科学地确定评估要素,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调查、分析和测算。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2.1图书馆远程连接数据库的数量和种类
图书馆连接的远程数据库越多,其信息保障能力就越大。这是衡量一个图书馆获取网络信息资源的专业范围、数量、质量的最重要的要素,它反映获取虚拟馆藏的途径与能力。
2.2建立“网站评价与导航”、“专业信息指南系统”的种类与数量
以读者需求为依据,对网站进行分析研究,将信息量大、有利用价值的网站汇集到一起进行科学的分类与链接,并对URL的主要内容做出简介和评价,帮助用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和尽可能广的空间获得尽可能多的有价值的信息。“专业信息指南系统”的开发建设,是通过多种搜索引擎对某一或某些主题信息上网查询、浏览,并参考有关文献,选择参考价值较高的信息资源,总结、组织、归类,设置类目。“指南系统”较之于网站导航、热门站点推荐之类的开发,它经过专业人员加工、组织,信息更加系统准确,导航作用更强。因而这是一种较深层次的信息服务,可以满足一些专家读者便捷、高效地访问重点学科相关资源的特殊需求。“网站评价与导航”、“专业信息指南系统”建设的数量反映一个图书馆的信息开发能力,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图书馆的信息保障能力。
专家读者评议法、统计分析法和引文分析法仍适用于虚拟馆藏评价,成本-收益分析法应在虚拟馆藏评价中得到推广和应用。
二、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率的评价
1.印刷型文献的利用率的评价
印刷型文献的评价主要通过读者调查和利用各种文献流通统计来进行。通过读者调查可获得定性评价,通过文献流通统计则可获得一系列数据。流通统计可对全部馆藏来进行,也可分学科、文种、文献类型、出版年代等进行, 还可针对某一书刊进行。
可用于馆藏评价的文献流通统计主要有馆藏利用率、读者满足率、流通-藏书比、流通册次-流通种次比、文献拒借率、馆际互借满足率等。
1.1馆藏利用率。指被读者借阅的文献数量占全部馆藏或某一书库(阅览室)藏书数量的百分比。
1.2流通-藏书比。即某类藏书流通量占全部馆藏流通量的百分比与某类藏书占全部藏书的百分比之间的比率。
1.3流通册次-流通种次比。某类图书流通量可以分别用流通册次和流通种次数来统计。流通册次-流通种次比可反映读者对某类文献复本的需求,该比例可用于评价馆藏复本是否合理。
1.4文献拒借率。拒借率可反映读者文献需求的未满足情况。拒借率高的原因,属于藏书方面的有未入藏、复本过少以及排架中的错架、乱架等。可通过补购、增加复本、开展预约借书和完善书库管理等加以改进。
1.5馆际互借满足率。即表示读者对馆际互借 (包括提供复制件) 的需求获得满足的程度的一种百分比。
2.数字文献的利用率的评价
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可参考印刷型文献的利用率,但数字文献毕竟不同于印刷型文献,必然有自己的特殊的评价方法。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2.1数字文献的利用效率。即图书馆所购买数据库的字节数与读者利用数据库的字节数的比,这一比例反映了数据库的利用情况。
2.2数字文献的利用率。数据库的实际使用人数与有信息需求的人数的比。有信息需求的人数应为前来图书馆询问、查询的人数和网上点击数据库查询的人数的和。
2.3查准率与查全率。查全率是指在进行某一检索时,检出的相关文献量与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总量的比率,查全率=[检出相关文献量/数据库内相关文献总量]×100%。
查准率是指在进行某一检索时,检出的相关文献量与检出文献总量的比率,它反映每次从该数据库中实际检出的全部文献中有多少是相关的。查准率=[检出相关文献量/检出文献总量]×100%。
查全率与查准率的提高要求图书馆的检索人员必须熟悉数据库的范围、使用方法、检索途径,还需有过硬的外文功底。
参考文献
[1]肖希明.网络环境下的馆藏评价标准.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年第5期
[2]郭海明.网络信息环境下馆藏评价标准的变革.图书馆杂志,2003年第5期
[3]郭强.构建网络环境下的馆藏资源建设评价体系.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9期
[4]陈香珠.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馆藏评价研究.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第4期
[5]崔倩.近十年国内图书馆馆藏评价方法研究述评.图书馆杂志,2012第4期
作者简介:刘风珍,女,青岛市图书馆,馆员,200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英语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