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龙
教学“平方根(第一课时)”时,对课的结尾的处理,常见的做法有三种。第一种是,教师说:“今天,我们学习了平方根。那什么是平方根呢?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那正数、零、负数的平方根有什么特点呢?首先,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而且它们互为相反数;其次,零的平方根是零;最后,负数是没有平方根的。”第二种是,教师提出:“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然后就由学生来说。第三种是,教师提出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平方根?正数、零、负数的平方根有什么特点呢?”然后由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在需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更正。
很明显,三种结尾方式,孰好孰坏,大家一目了然。常言道: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贵在点睛。数学课也是如此。一个绝妙精彩的结尾,似锦上添花,促人振奋,使课堂教学始终扣人心弦,引人入胜。因此,教师要处理好数学课堂教学的结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
结尾需要拓展延伸。当课堂新授内容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基本知识作适当的拓展延伸,采取质疑、假设、练习等形式训练学生。这样,既能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又为后面内容的学习作好铺垫。
例如,“面積的认识”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什么叫面积。面积就是物体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
生2:我知道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主要有重叠法、观察法、剪拼法。
生3:还有数格子的方法。
师:最后我们来做个游戏。男生看的时候,女生不能看;女生看的时候,男生不能看。现在开始,女生先看。(出示一个长方形硬纸板的正面)这个图形有多少格?
男生全部闭眼,女生齐答:6格。(出示同一个长方形硬纸板的反面)女生闭眼,男生齐答:24格。
师(把长方形硬纸板正反交替慢慢翻转):请男生和女生同时看,大家想一想,谁看到的图形大?
生(齐):一样大。
师:为什么用数格子的方法不能比较大小呢?到底哪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是最科学的?我们下次继续学习新知识,解决这个问题。今天的课就学到这里,下课!
虽然下课了,学生有的还在沉思,有的小声议论着……
结尾的游戏是为了让学生发现比较面积的大小,数格子的方法还不是科学的方法。老师说“到底哪种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是最科学的?我们下次继续学习”,让学生带着疑问离开课堂,激发了学生探究面积单位的欲望,为进一步学习面积单位埋下伏笔。
结尾更需要悬念。有些知识需要分几节课上,而上、下节课的教学内容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就可以利用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学生的好奇心,在上一节课结束时针对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教学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在课的结尾处,教师说:“今天,我们通过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了解到一元二次方程有时会有两个不等的实数解,而有时则会有两个相等的实数解。那么,是不是任何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会有实数解?怎样判断这个方程是否有实数解?下次课我们继续研究。”一个简单的叙述,让学生们在悬念中开始期待下一次课的学习了。当新课开始时,学生们只要想到上次课的结尾处的悬念,自然会对本次课的学习产生兴趣,教师便可节省课堂预热时间,可谓一举两得。
(作者单位:长沙市明德启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