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的理论体系

2017-05-20 16:22吴阳松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治国理政理论体系习近平

吴阳松

关键词: 习近平; 治国理政; 理论体系

摘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可以概括为十个方面,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的发展方向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引领的发展目标论,以“四个全面”为重点的战略布局论,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心的发展本质论,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中心的发展价值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政治保证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特点的外部环境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核心的安全保障论:以“全面从严”为特点的政党建设论,以“辩证思维”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十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图分类号: D6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2435(2017)02013806

Key words: Xi Jinping;the Governance of China; The theoretical system

Abstract:

Xi Jinping's new thonght on the governance of China sinc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could be concluded to ten aspects,development direction theory cored on 'upholding and develop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development goal theory led by 'the Chinese dream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strategic layout theoty stressed on 'The FourPronged Strategy',development essence theory centered in 'five concepts for development',development value theory centered in 'adhere to the status of the people',political guarantee theory led by '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external environment theory featured by 'human destiny community',safe guarantee theory centered in 'a holistic view of national security', party construction theory featured in overall strict.Marxism method therory cored on 'dialectical thinking',the ten aspects above is an organized whole,and a scientific organic system, which is the latest achievement of Marx doctrine in China.

十八大以來习近平有关治国理政的思想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构成了一个内容丰富、开放包容的科学理论体系。从学理角度来梳理、阐述这一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路径的发展方向论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1]。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聚焦的根本方向。

新一届党中央紧紧围绕这一方向,一是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方位与本质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习近平在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宏阔视域下回顾和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同时又根据新的发展特点注入了时代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1],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为扫清思想障碍,旗帜鲜明地指出要正确认识“两个三十年”,“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2]22强调不能割裂彼此联系,更不能搞僵化对立、相互否定,深化了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

二是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新的发展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与路径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有不同的核心任务与内在要求。在新的历史阶段,基本要求就是要坚持“八个必须”: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从方向上来说,就是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从建设路径上,就是要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不断提升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方面事务的能力。

二、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引领的发展目标论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落到实处,目标就是引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追寻的目标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对我们党的根本目标作出的新的阶段性定位和概括,其主旨就是到建党百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国百周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梦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奋斗目标,而是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密切关联,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与使命高度契合,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中国梦的要义表现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其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一个命运的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中国梦是国家的、民族的,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2]49,其价值归宿就是要求时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使人民同享发展成果,共享人生出彩机会。实现中国梦,强调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突出埋头实干、注重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努力。中国梦的奋斗目标能够最大程度的凝聚社会共识、统摄民志、凝聚民力,最大程度的激发全社会共谋发展与创业创造的能动性,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引人民走向美好未来的航标。

三、以“四个全面”为重点的战略布局论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涉到各个领域,各個方面和各个环节,既要坚持整体推进,又要重点突出、抓住关键,确立相应的发展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展示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思想的宏观视野与战略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阶段性目标,是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归宿和价值旨归。“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67。

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质就是要进一步革除原有体制机制的弊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强调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地位”的改革方向,突出“调结构、转方式”的改革主线地位,提出新一轮改革的特点在“全面”,关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核心在“深化”,突出“啃硬骨头”的改革重心。全面深化改革本质上就是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动力支撑。

全面依法治国本质就是建构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法治理念与行为规范,强调要“依宪治国”,建立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其本质就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供法制基础。

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质,就是进一步提升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强化共产党人理想信念,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解决“四风”问题,强化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依规依法管党治党建党,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根本保障。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回应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与内在要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关涉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围绕“一个目标”“三个支撑”,系统回答了新的历史阶段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中,具有统领和总纲的作用。

四、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心的发展本质论

发展理念是在对发展规律认识基础上形成的关于为什么发展、靠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理性认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对我们当前所处发展阶段的认识。

“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3],“没有变”和“新特点”是当前我们谈论发展认识的基础。“没有变”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认清这个最大实际,坚决制止和自觉纠正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措施;“新特点”强调的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呈现出特点,特别是在步入“新常态”这一背景下的经济发展。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发展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协调是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注意经济社会之间,地区、城乡、行业之间的协调推进;绿色是发展的价值标尺,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开放是发展的战略要求,开放发展既是时代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中国经济拓展空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共享是发展的根本旨归,强调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发展的成果要由人民共享。

五大发展理念强化发展的导向性要求,这一要求的现实结合点就是要强化供给侧结构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4]在新的发展阶段要强化发展的质量,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

五、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旨归的发展价值论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念和政治立场,始终贯穿于党领导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5] 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的执政理念, 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3,确立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发展旨归。

一是强调要让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切实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要让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要通过有效制度来为全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提供稳定安全的预期。

二是提出“精准扶贫”战略,并将脱贫目标具体化,切实要求提升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强调“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求“对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2]189

三是强调“多维度”体现发展的人民主体地位,强调“人民主体地位”不仅要体现在收入的切实增长,更要体现在具有综合意义的生活质量指标的普遍提高,要体现在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断满足,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切实感受,对“天蓝、地绿、水清”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感触。四是强调民生建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十八大以来,中央对教育、医疗、就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管理做出了一系列具体部署,并严格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落实,收到实效。

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政治保证论

“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153,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直接关系到党的前途命运,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当前世界开放程度空前提升,各国依存度日益紧密,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反渗透斗争呈现更为复杂尖锐的特点,维护中国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成为迫切挑战。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调整,社会思想多元、多样、多变的特征更为明显,马克思主义的凝聚力、解释力和创新力受到挑战,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念有所滋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舆论时有出现,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任务更加繁重。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突出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强调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一是强调要“坚守我们的价值体系,坚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共识,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话语权牢牢掌握在人民手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是强调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特别强调社会风气建设,出台“八项规定”,狠抓“四风”建设,对社会丑恶现象及时亮剑,倡导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加强党风、政风、社风和家风的建设,营造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是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积极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成为新一届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强调要努力塑造好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的国家形象,努力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七、以 “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视野的外部环境论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深刻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深刻把握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新趋势新要求,强调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的重要意义并反复阐释、不断注入新的内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展现了中国发展的全球视野,体现了中国发展的全球担当,提升了中国发展的和平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和全球治理观,是一份思考人类未来的“中国方略”。

一是重申中国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道路,指出我们没有追求霸权的基因,我们都应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要积极建构以不冲突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特点的国际关系,强调建立“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提出政治沟通、经贸畅通、交通联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地区合作共生新理念。

二是强调在国际关系上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和平发展是世界大义,合作共赢是世界大利,倡导合作共赢发展理念,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义利观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基和内生动力,“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习近平反复强调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但更要注重义,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

三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强调奋发有为,深化对外开放。强调“开放不止步”,以改革促开放,提出建构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开放环境。

四是坚持和提升“走出去”发展战略,推动建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布局“一带一路”等,建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负责任大国的地位。

八、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基础的安全保障论

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安全是发展的条件。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变化的新特点新趋势,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理念,强调国土安全与利益安全的两个安全网状维度,切实加强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努力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道路。

一是从强调传统的国土安全到突出利益安全的重要性,“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利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强调我们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損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6],提出要建构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二是强调要重视外部安全,又要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强调国家安全要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要切实夯实国家安全的群众基础。三是强调维护安全的保障是要强军兴军,提出“强军梦”的发展战略,强调要不断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特别是要强化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仗、打胜仗、作风优良的现代化部队,切实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的核心利益,切实维护世界的和平发展稳定。

九、以“全面从严”为特点的政党建设论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紧密结合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管党治党的新思想和新战略,其内容覆盖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进一步回答了在新形势下建设什么样党和如何建设党的问题。新一届党中央政党建设的新思想新实践的突出特点就是“从严”,强调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特别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就会被历史淘汰。从严治党突出要求领导干部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建设,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牢固的纪律和规矩意识砥砺自身,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从严治党要求要强化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三严三实”的作风,突出解决“四风”问题。从严治党突出要求搞好反腐倡廉建设,强调必须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有腐必反、有贪必肃”,做到违纪必究、违纪必查,一查到底。坚持反腐不分大小,确保“老虎”“苍蝇”一起打,要始终保持反腐败的高压态势和雷霆力度,强化对“关键少数”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强调党内决不允许有特殊党员的存在,要有“利剑悬在头上的感觉”,形成极大的威慑力。从严治党关键在落实,落实关键在明责、问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些法规制度为什么执行不了、落实不下去?就是因为责任不明确、奖惩不严格,违反了法规制度怎么惩罚无章可循。要明确责任主体,确保可执行、可监督、可检查、可问责。”[7]要完善制度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确保制度的实效性。

十、以“辩证思维”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要回答的时代性课题,这一课题的破解需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政策和策略,更需要一种系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哲学方法论。习近平强调治国理政既要部署好“过河”的问题,又要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法,为我们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供了“钥匙”。一是要从全局看问题,强调从整体上部署。“要从全局看问题,首先要看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否符合全局的需要”,[2]88习近平多次指出新时期的改革要跳出局部看全局,跳出部分看整体,跳出眼前看长远,突出整体思维,强调改革“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要坚持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二是要求树立底线思维和求实思维,强调要有风险意识、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凡事都要从坏处准备,未雨绸缪、主动应对,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狠抓落实、善抓落实;要树立求实思维,突出注重实践而少争论、注重实干而少空谈、注重实效而少虚绩。三是要有坚定信心,强化定力思维。所谓定力,就是一种在复杂形势下抵制诱惑、排除干扰、把注意力集中在主要目标和首要挑战上的能力。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有主张、有定力,强调发展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按照我们的方法來办,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不为一时改变初衷、目标和方向,要稳得住,要有认清宏观走势基础上的宽阔视野、战略睿智以及沉着冷静的行动能力。

参考文献:

[1]本报北京1月5日电(记者李章军).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06(1).

[2]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 .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本领[N].人民日报,20150125.

[4]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0(23).

[5]本报北京7月1日电 (记者徐隽).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1).

[6]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N].人民日报,20130130(1).

[7]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让法规制度的力量充分释放[N].人民日报,20150626(1).

责任编辑:陆广品

猜你喜欢
治国理政理论体系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构建图书馆知识服务理论体系的思考
英语语言学的理论体系与构建探讨
《文心雕龙》“通变”论主旨研究综述
习近平“治国理政”集中研究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架构
初探管理会计在煤炭企业中的应用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