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理念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2017-05-20 06:59樊亚萍彭立周源盛
中小学电教 2017年4期
关键词:研究性三角形理念

☆樊亚萍 彭立 周源盛

(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研究性学习理念下智慧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樊亚萍 彭立 周源盛

(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将知识课堂转变成智慧课堂已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目标,而且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获取直接经验的同时,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文章通过分析智慧课堂的技术特征,以及研究性学习理念下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智慧课堂教学设计,以期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智慧的生成。

智慧课堂;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

研究性学习观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学习观[1],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而智慧课堂的价值在于其培养的学生既能掌握大量的知识,拥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又能依据自身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巧妙地将知识连接在一起,进而促使智慧的生成。因此在研究性学习理念下,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产品设计的智慧课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教育变革提供新思路。

一、智慧课堂的技术特征分析

智慧课堂应用资源分层共享、实时内容推送、学习情境采集、智能学习分析、即时反馈评价、协作互动交流和移动通信互联等技术[2],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不是简单地将实现这些技术的硬件与软件拼凑在一起,而是在这些技术的支持下使课堂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能,从而突破传统课堂的局限,实现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和个性化的发展。

在实施智慧课堂的过程中,首要前提是校园无线网络环境,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硬件与软件技术的功能受限,智慧课堂很难进行。其次,在硬件方面,不再强调教学必须在多媒体教室。一个简单的移动终端,例如:iPad就能实现,而满足要求的硬件设备可以是便携带、易使用、功能全的移动终端。最后,在软件方面,尽量利用开源软件,并且保证师生在生活中能够经常用到,例如:画图、MindMapper、QQ、微信等APP,这些APP不仅容易学会,还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线上线下无缝隙的互动。

二、研究性学习理念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包括以问题为中心和以专题为中心两种教学模式,接下来主要针对基于这两种研究性学习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1.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下的智慧课堂

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主要包括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评价总结四个环节,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

在智慧课堂中,教师不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而且可以了解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学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完成学习任务,向教师询问疑难问题,还可以与班级的其他学生进行讨论,最终找到解题思路。学生智慧的生成,需要通过师生双方之间的互动来实现,而在智慧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好地实现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专题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下的智慧课堂

以专题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主要包括选择专题、研究专题、讨论专题、评价专题四个环节,主要是针对教材中的某一内容,在课堂教学中以专题的形式对其进行分析、探索。

在智慧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向学生提供与专题内容有关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化的数字信息以及相关学习软件,将抽象的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习变得不再枯燥并让学生能够感觉到学习的意义;学生亲自参与每个环节,根据所选专题,通过书籍和互联网等收集所需资料,然后再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由于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发现和探索的地位,所以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过程,还是运用知识并最终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过程,而教师的创造性主要表现为对课堂突发状况的巧妙处理,以及对学生智慧生成的促进。

三、研究性学习理念下的数学智慧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信息化平台下的智慧课堂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师生之间利用智能移动终端进行线上、线下的互动完成教学任务,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在研究性学习理念下,利用移动终端iPad和QQ群所进行的智慧课堂教学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性学习理念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流程图

课前,学生阅读推送的预习材料,自主完成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数据信息的采集,进行学情分析,从而制定教学目标、内容。课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使学生自主解决部分问题,根据学习情况反馈数据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讨论完成探究任务。然后将随堂练习传送到学生终端iPad,学生完成练习及时提交,教师进行实时评测与补充讲解,对学生提出的质疑给予解答并布置作业,实现师生、生生网络互动同步进行。课后,学生完成作业并提交,教师将批改后的作业用文件形式传送给每一个学生,并根据学习效果向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学生进行拓展练习,进而完成学习目标。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3],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5]。在研究性学习理念下的数学智慧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QQ群中的作业应用发布学习任务,对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且线上和线下的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文章基于研究性学习理念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流程,对八年级新人教版数学上册中第十三章《全等三角形》的第二节内容《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进行教学过程设计。

1.课前环节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判定全等三角形其中两个条件“SSS”和“SAS”的基础上进行的,课前,教师通过QQ群作业应用发布自学任务:利用画板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DEF,使∠D=∠A,∠E=∠B,EF=BC(即使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把画好的△DEF移动到△ABC上,它们会重合吗?学生在自己的iPad上完成自学任务后,教师会在作业应用上看到平台自动评判的学生作业完成情况,从而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ASA”“AAS”,并能应用它们。

(2)学生经历画图、猜测、证明等探究过程,提高分析、归纳、表达、逻辑推理等能力。

(二)课中环节

基于研究性学习理念下的智慧课堂教学流程图,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整理,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出教学环节如表1所示。

表1 教学环节设计

回答:碎片A,因为只有A能画出一个三角形。问题一:为什么碎片A得到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玻璃一模一样?创设学生展示小组探究成果的机会,获得成功的体验。问题二:在已知“两角、一边”的情况下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小组讨论后派代表进行成果汇报小组一:因为B只能确定的画出三角形的一个顶角,其他边长和顶角都不能确定,所以可以画出很多三角形。小组二:C只知道三角形的一个顶角,其他边长和顶角都不能确定,不能画出唯一的三角形。(同时将绘画出的不同三角形通过iPad展示给大家)利用画板先任意画出一个△ABC,再画一个△DEF,使∠A=∠D,∠B=∠E,AB=DE,把画好的△DEF移动到△ABC上,发现两个三角形重合,判断△ABC≌△DEF。提问:大家建议老师带哪一块玻璃去呢?为什么?提问:为什么仅有A能画出和原来的一模一样的一个三角形呢?小组交流讨论一下。经过大家的探究发现:在知道两角及一边的情况下,能得到一模一样的两个三角形,那么这能作为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条件吗?现在我们大家一起讨论。任务一:教师通过iPad发布探究任务:在△ABC和△DEF中,∠A=∠D,∠B=∠E,AB=DE,△ABC与△DEF全等吗?布置作业学生用画图工具去验证猜测,将探究过程上传到QQ群中,及时反馈,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实时评测。小组成果展示可以实现组间的互助,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相同方法进行验证)课堂小结任务二:课前发布自学任务的探究。教师将本节课的知识点通过iPad传到QQ群的作业应用中:总结:全等三角形可通过以下条件来判定:检查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补充总结,并展示在PPT上。(随堂练习)除了课本上的练习,教师在QQ群的作业应用中上传其它习题。学生在QQ群的作业应用中回答:(1)△ABC≌△DEF(ASA)(2)△ABC≌△DEF(AAS)学生自己整理,教师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课下完成作业。有利于学习成果的检查。

3.课后环节

课后,教师根据每位学生在QQ群的作业应用中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推送拓展练习和个性化学习资源,学生根据教师推送的练习和资源进行拓展学习,将知识进行内化。随后教师发布思考题:三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从而引出对相似三角形的认识。

四、结束语

研究性学习理念下的智慧课堂,能够打破传统知识满堂灌的局限,使课堂教学的关注点更多集中于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促进自身智慧的生成。将研究性学习与智慧课堂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创造性思维,而且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借助互联网技术下的移动终端iPad,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实现智慧课堂,以期在数学课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研究性学习理念下的智慧课堂的教学效果到底如何,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人员进一步的探索和发现。

[1]曾祥翊.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1,(03):84.

[2]卞金金,徐福荫.基于智慧课堂的学习模式设计与效果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2):65.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M].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编辑:庄丰源]

G434

A

1671-7503(2017)07-0025-03

猜你喜欢
研究性三角形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三角形,不扭腰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画一画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