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下的“6W”梦想舞台的构建研究

2017-05-20 06:59王栋
中小学电教 2017年4期
关键词:舞台梦想交流

☆王栋

(青岛市桦川路小学,山东青岛266034)

基于互联网下的“6W”梦想舞台的构建研究

☆王栋

(青岛市桦川路小学,山东青岛266034)

互联网的普及与应用,为教育教学拓展了更广阔的视野,当“6W”梦想舞台课程遇到互联网,学生的学习交流空间一下变得无限广阔,因为对于表演的学生来说,他们虽然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但是互联网的传播为他们提供了难以预估的展示空间,所以他们心中要装着几千人甚至几万人。而观摩者多元化的反馈,也将成为他们增强信心的不竭动力。

互联网;梦想舞台;学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为了迎接信息超载和“碎片化”教学带来的挑战,学校以生为本,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积极探索以学生个人兴趣和需要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建构,通过“零存整取”式的学习策略,将碎片化知识重组成蛛网式的认知体系,让他们在互联网世界中寻找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与自我实现的价值,力求实现互联网和教学的深度融合。在NOC(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比赛中,笔者荣获2016年的全国一等奖,在比赛中不仅增强了信心,更重要的是开拓了眼界,接触了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引发了更深刻的思考:“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创新引导教与学?如何让学生具备创造思维与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如何迎接信息超载和碎片化教学带来的挑战?”成为我们即将探索的新课题。笔者通过认真研究,构建了“6W”梦想舞台课程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一方面鼓励学生通过网上搜集、交流分享,提高思辨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此过程中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世界,并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创新信息技术融合,让学习模式蕴含“活力”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转变了教学仅限于课堂的局限;转变了以教师为主导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既可以按照拟定的主题引导学生学习,同时又根据学生选择的主题因势利导,适当调整,通过这种“通式+变式”的嵌入融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让学生随时充满自主探究知识的活力。在学校开发的“6w”编导课程中,课前,让学生在云平台上交流剧本和角色,让他们有空间进一步挑战自己;课上,让学生在“梦想空间”(学校设立的互联网交流空间)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自己的想法和创意;课后,通过云平台交流分享、听取别人的建议,梳理自己的思路,然后确定主题,撰写剧本。梳理的编导法如图1所示。

图1 “6W”梦想舞台结构图通式

变式:通过“自由组合、自助选材、自发研讨、自主创作”发挥学生的自编自导潜能。

what——主题确定。主题是什么?你想表达什么?让学生学会整体架构,确定立意。

why——目标探究。为何选择表演这个?特色是什么?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明晰目标。

when——时间划定。你要表现内容的时间与主题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思考如何把“小我”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展现。

who——角色定位。谁来表演?怎么体现?通过角色分配互相协调,表现主题。通过协商,每个人找到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凝心聚力,发挥优势与潜力。

where——场景设置。在哪里设定表演场景?用哪些手段体现场景特色?场景与你的表现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学会整体规划、统筹安排。

wow——做最好的自己。原来你可以有自己独特的风采。只要尽心尽力,你就是那道你心中最好的风景。

学生经过反复排练,自己满意后,教师进行拍摄,随后以微信转发和校园网“校园奥斯卡”点播的形式加以传播。尤其是将学生表演的微视频发布在班级的微信圈中的这一做法,既便于操作,又便于学生和家长及时欣赏,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纷纷点赞。互联网为学生的梦想传播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搭建了创意的平台,让学生们坚信每个人都可以做到那个最好的自己。

二、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习空间充满“张力”

当信息技术飞速地进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信息文化成了新时代的背景文化。信息技术就成为21世纪人们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优势,让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充分发挥自主选择、甄别信息的优势,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在合作中交流、感悟、提升。“互联网+”与“6W”梦想舞台联系如图2。

图2 互联网+与“6w”梦想舞台联系

◆表演模仿。个人与团队的肢体动作与语言表达的完整基础练习。

◆理解再现。理解所选素材的内涵,以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

◆创意编导。策划与演出的统整学习,通过合作表达创意,以表演呈现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不同故事。

第一步:确定主题,丰实学习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四大领域。

历史剧——以展现历史为主题的微戏剧、微故事。

童话剧——以童话为题材的表演。

科幻剧——以充分发挥学生想象能力为题材的微戏剧、微故事。

生活剧——以自己身边的生活感悟为切入点的微戏剧、微故事。

教师提供菜单式主题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伙伴的选择确定主题。

第二步:计划实施,统整学习过程

确定主题后,由主要成员确定小组内的“总导演”,引领一组自主学习者,围绕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戏剧性的实作去开拓、发展、表达与交流彼此的理念与感觉。同时,要及时把即兴演出的动作和对话记录下来。目的在于促进参与者人格的成长与有效的学习,而不是在训练舞台的演员。小组协商,合理分工,这些过程与写作水平的训练高度关联。

第三步:演练创作,磨砺学习能力

演练是创作的基础部分,是学生将个人的知识、经验、感觉进行统整的磨合过程,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行安排进行,教师在巡视时根据情况适时点拨,以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创作的能力和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统整表现。

第四步:评论交流,研究学习策略

演练满意后,各组进行展演,结束后,师生对排练或呈现的过程进行评价、大家分享成功与不足,交流观后感,提出改进建议。通过交流、建议与评价,可以使学生对活动的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尊重原创,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升。

第五步:再次表演,创新学习成果

再次表演是指在扮演评论后,通过全班同学对主题、表演进行重新讨论,对剧本和表现修改完善后进行的再次扮演。一般可进行2到3次不等,以利于学生形成更加成熟的表演。这个过程是学生不断思考、讨论、磨合、自我成长与评价的过程。教师不以自己的强硬观点指挥学生,注重学生的自我感悟。

第六步:拍摄记录,提升学习素养

各组对自己创作的作品满意后,教师把学生表演的过程拍摄下来,放到校园网站、家长微信群或者是学生的朋友圈中,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力,把学生的课堂舞台拓展为信息技术空间的大舞台。学生自主选择传播的范围,对于自认为不满意,还需要改进的学生,给予他们重演的机会。

三、巧用信息技术工具,让学习主体提升“学力”

倡导学生以“活动”为中介,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更多地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享受学习乐趣,激发潜能,提升综合能力。在活动中创新,在活动中发展,我们把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我主体的能力称为“学力”。

学习对于学生而言,表演模仿只是初级需要,能充分运用想象力去创造才是更高一级的需要。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演,还要鼓励他们“导”,在又导又演的过程中,不断思考、磨砺。在戏剧或表演中,听到别人的赞许或欢呼是令人兴奋的,而预演过程中规划、合作、修改、争辩甚至是挫败,比演出本身更有意义也更快乐。在舞台上,我们看到比文字和纸上的音符意义更深远的表演,它的背后是小编导和演员一小时又一小时的辛苦努力、专心致志与坚持。他们在体验、展示、释放的过程中开始一点一点明白课程的价值,而不是选择一个快速、现成、标准的答案。我们的“演”,不是指专业职业的演技学习,而是在培养学生个人的基本表演能力与认知,喜爱表演艺术、乐于参加活动,并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希望学生以表演历程为成长点,通过塑造人物或角色,与他人共同呈现出一个事件、情况或故事,从而建立个人应有的人生价值观。这同时也是一种人格的养成教育。而在互联网下,这些过程变得更加快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演出时虽然面对的只有几个人或自己班的同学,但是心中却可以装着几千人甚至几万人,因为互联网让他们的梦想可以无限大。

互联网的助力,让这些过程缩短了时间,提高了功效。而互联网为这个课程带来了哪些变化呢?可以用比较量表来对比一下(如表1)。

表1 互联网下教学过程的变化比较量表

评论现场交流看视频发送到学校网站、家长微信群现场表演,录像复演按照人数,提高率的倍数基本和人数相等不同的学生群体传播范围有差距,但是无论学生还是家长,看到学生的表演视频都很有成就感,有些学生的表演视频已通过亲友传播到国外

注:笔者根据自己学校和班级情况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时间限定等形式统计的数据,不同的班级会有一定的偏差。

王峻涛说:“如果错过互联网,与你擦肩而过的不仅仅是机会,而是整整一个时代。”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时代赋予我们的机会,用智慧去开采智慧,用思考去激发思考,用善问去点燃发问。在教学过程中巧用策略,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因势利导地创新教学实践,给学生更多的微观自主权,让每个学生都绽放自己的光彩,引导他们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学力”,能够具备更强的实力,挑战充满信息超载和创新实践的未来世界。

[编辑:庄丰源]

G434

A

1671-7503(2017)07-0028-03

猜你喜欢
舞台梦想交流
军迷大舞台
如此交流,太暖!
军迷大舞台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梦想
梦想
我们的舞台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