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娟+杨军
摘 要: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追求课堂效率成为教师首要的目标,然而在语文课堂上出现了语文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发言不予评价,或者评价语过于简单的情况。针对语文教师使用的课堂评价语的对象单一、评价语的内容片面、评价语的表达流于形式等问题,笔者从转变教师评价观念、提高教师评价表达能力、加强评价语反思能力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语文;课堂评价语;有效性
一、转变评价观念,合理评价学生
观念影响人的行为,要解决课堂评价语的对象单一、内容片面的问题,首先要转变陈旧的评价观念,深化新课改的评价理念,要有意识地提醒自己将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1)评价对象全面化。在实际课堂中存在教师过分关注对优等生的评价的现象,对此,教师要转变以成绩衡量学生的观念。新课改提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教师的评价也要面向每位学生,课堂教学不仅仅是针对优等生的,集中于对优等生的评价是不公平的,也是不科学的。即使学生经常犯错误、调皮捣蛋,教师也不能给其贴标签,否定这类学生的一切。素质教育提倡学生要全面发展,每一位学生都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个体,都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促进其全面发展。教师要转变观念,不能以偏概全,否定学生的优点。
(2)评价过程重视化。目前,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定终身的现象司空见惯,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方面的评价语多一些,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关注过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课程评价要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语文教师要结合使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如窦桂梅老师在主题教育中提出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即教师的评价语应该具有动态性,要关注学生的过程性发展。李吉林老师在讲《游园不值》这首诗时,有这样的片段:
生1:我知道“苍苔”指的是青苔,可是我不知道这句中“应怜”是什么意思?
生2:我查了资料,我知道这里的“怜”不是指现在的可怜,而应该解释为“爱惜”。
师:对,你能通过查阅资料来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这里的“怜”是“喜爱、舍不得”的意思。
李老师没有立即表扬学生的回答结果正确,而是先肯定他的学习方法,这样在无形之中就促成了学生习惯的培养。不仅对学生本人,对其他学生也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丰富评价语言,提高评价技巧
教师要使用有效的课堂评价语,树立新课改理念还不够,提高教师课堂评价语的艺术水平非常重要。为了改变教师课堂评价语的表达流于形式的现状,可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改进:
(1)提高评价语的语文性。语文性是语文学科永恒的话题,语文课堂不仅要求教材具有语文性,教师的语言也要有语文性,当然也包括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课堂中对学生使用评价语时,一方面用词要准确鲜明、讲究修辞、节奏分明,使评价生动流畅、娓娓动听,让学生欣然接受教师的指导和教诲。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课堂评价语应该与课堂意境相符。讲授不同体裁的文本应该选择相应的评价语,要使自己的评价语犹如诗歌语言一样精练、散文语言一般优美、戏曲语言一样传神、小说语言一样生动、论文语言一样鲜明、说明文语言一样科学。教师使用这般优美评价语就是对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运用语言的榜样。
一位教师讲授《草原》一课时,面对学生对“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蓝,空气是那么的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这句话的朗读给予这样的评价语:“读得可真好,在你的朗读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万里无云的蓝天,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成群漫步的牛羊。也让我们感受到置身于这美丽的草原之中的欣喜、兴奋和激动。那么现在就请大家一起带着这样的心情再次感受一下草原乐趣吧。”
教师虽然是在回应学生的发言,但好像在写一段抒情散文,运用浪漫而有诗意的语言肯定了学生的朗读情况,又将学生带入无限遐想的境地,融入教学情境中,这样富有文采的语言何尝不是对学生语言修养的陶冶。
(2)增强评价语的新颖性。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评价语的使用率是非常高的,但雷同现象非常频繁,无论什么回答情况,教师都采用类似的简单评价语。学生听多了难免会麻木,评价语就会失去效果。每节语文课堂的内容不同,问题和答案也不断变化,教师一方面应该在备课过程中事先预想一些教学情境,精心设计一些课堂评价语,课后反思总结评价语言。另一方面需要在课堂中思索练习,拟定评价策略,要用心感知课堂情境中的细节,抓住情境特征给予新颖的评价语。这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热情和动力,进而掌握知识和增长智慧。窦桂梅老师在讲《晏子使楚》时,要求学生学楚王苦笑。
师:哈哈。谢谢哦,这种苦笑装得真不容易哦。再来!还有怎么笑?
生:(笑)。
师:(面带笑容)亲爱的同学们啊,这故意的笑那叫一笑解千愁。用我们课前背的诗来说就叫“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用现在的时髦词那叫“笑傲江湖”。
窦老师没有像很多教师一样,简单评价学生笑得好与不好,或者是好到什么程度。而是用“这苦笑装得不容易”来肯定学生的苦笑之妙,在评价中不仅引用诗句,还贴近生活用语,新颖而又有个性,怎能不受学生欢迎?
(3)提升评价语的委婉性。教师评价学生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即使是批评犯错的学生也要尊重学生。要想使教师的评价语既达到预期的评价效果又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能使他们乐于接受,那么委婉的评价语是至关重要的。当教师向学生表达否定意见时,灵活地使用一些否定词,或者使用能提醒学生纠错的委婉语言评价,能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评价语。比如,李吉林老师讲授《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师:学完了吗?谁能说说各小节的内容?
生:第一小节课文写桂林的水。
師:是写桂林的水吗?
生:是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
此时,教师认为学生的回答不够全面,但是并没有直接否定,而是用一个反问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反思,学生很快思考并得出了新的答案。这样的评价语简单又委婉,也避免了课堂中的尴尬,一举多得。
当然,为防止高度评价某位学生而遭到其他同学嫉妒和排挤,教师在表扬学生时也要委婉一些。如当学生给出精彩答案时,教师不要直接表扬,而是先侧面点评。于永正老师在讲《落花生》时,鼓励学生多提出问题,但是学生们受到第一个学生提问字词意思的影响,产生了思维定式,他便启发学生,有没有不理解的句子,一会儿,又有学生发言了。
生:“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親也来了,实在很难得”这句话我不懂。
师:你真能干,一下子就找到这么一个重要的问题。我想,就这句话我们起码可以提三个问题,你们动脑筋想想看,我相信你们一定可以提出来。
于老师首先肯定了该生的优秀表现,然后及时指出她所提问题的重要性,再强调,根据这个问题,教师还可以提出三个问题。这样的肯定让每个学生都从心底里认可教师对该生的高度评价。
(4)增加评价语的幽默性。幽默的课堂评价语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欢乐中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还可以融洽师生关系,缓和课堂氛围。在课堂中学生如果犯了错误,不要大发脾气、严厉批评。让幽默的评价语来缓和尴尬的气氛,缓解师生对立关系,当学生对抗的心理得到转变时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结果。尤其是面对学生回答错误的情况,教师幽默的点评,不但可以减少学生的羞愧感,还能帮他树立信心。
比如,于永正老师在讲《小稻秧脱险记》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朗读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过后有气无力地说的一句话:“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一位学生读得既有“力”又有“气”。于老师这样回应学生:“要么是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朝这个学生做了个喷洒的动作。全班学生哈哈大笑。后来这位学生耷拉着脑袋,读得真的有气无力了,得到了于老师的表扬。
于老师幽默的评价语不仅指出了学生朗读的缺点,并指明了改进方向,而且该生也得到了及时的进步。评价语的有效性显而易见,同时还为其他同学创设了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其在启发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加强评价语反思,积累评价经验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语文教师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丰富评价语言,提升评价技巧,为积累经验奠定了基础。但是,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只有对经验的反思才有助于教师的发展。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要想提高语文课堂评价语的有效性,对课堂评价语的反思很有必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课前与课后都要对自己的课堂评价语进行回顾、诊断、反思,给予肯定与加强,或者否定与改正,进而不断提高自己使用课堂评价语的能力。
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教师首先要善于总结课堂评价语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后及时反思自身原因,引起下次课堂的注意。教师要反思自己是否利用教师的权威而独享评价权,不给学生评价的权利;反思自己是否在课堂中根据主观臆断集中评价某些学生而忽略了其他学生;反思自己的评价语言是否单调重复、是否具有幽默性;反思自己在瞬间做出的评价语是否有伤害到学生,是否需要及时找学生沟通,了解原因并耐心解决,及时弥补自己不当的评价语给学生造成的伤害。“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无论是平常的听课活动,还是观看名师视频,要有意识地及时了解他们使用课堂评价语的方式方法,观察他们应对课堂突发事件时机智使用评价语的精彩教学片断,取其精华,为我所用。
四、结语
无论是身边的优秀教师,还是耳熟能详的全国各地的名师们,他们都有良好的记录教学反思的习惯。如窦桂梅老师不仅会记录听课中的心得与随笔,还会记录对学生的评价语,她在当班主任时,期末就把对学生的评价用书信的方式呈现,将道理糅在了故事中。记录是回忆,也是激励,更是鞭策。这种习惯能让教师记录得失、明确方向、得到成长。
参考文献:
[1]于永正.于永正与五重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刘丽书.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现状调查及其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李秀娟 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杨 军 渤海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