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玲+王东爽
摘 要:文章从学校心理辅导教师职业能力训练的意义、“心之翼”成长联盟自主训练项目实施概况以及教师职业能力自主训练的经验之谈等方面简要梳理和总结“心之翼”成长联盟基于知识与技能交换的教师职业能力自主训练项目的实施情况及效果。
关键词:“心之翼”成长联盟;知识与技能交换;自主训练;教师职业能力
一、学校心理辅导教师职业能力训练的意义
教师的职业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总称,它是教师有效地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实践其职业道德的重要保证[1]。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普通话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书写规范和书面表达能力、心理课教学、学生个体和团体心理辅导、学业诊断和行为矫正、班级管理、学校心理学研究,以及为学校管理者、教师和家长提供咨询等。
发达国家对于学校心理辅导教师的资格认定,要求至少有600個小时的实践,这说明要培养优秀的学校心理辅导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常规的教育见习、实习这一主要教学实践环节,还要突出学生的个性与自主性,为学生提供自主训练教师实践能力的平台。为此,结合心理学专业的特点,通过成立“心之翼”成长联盟,旨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使其张开心理的翅膀,为自身创造出更多的体会实践、锻炼自身从教能力的机会,从而为将来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心之翼”成长联盟自主训练项目实施概况
1.项目实施目标
通过成立“心之翼”成长联盟,加强学生自主训练,搭建一个一线教师知识与技能分享、校内外教师切实引导、学生间知识与技能互换的教师职业能力训练平台,从而实现见习、实习无缝衔接,促进引导、学习与演练相结合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进而提升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具体目标是培养优秀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具体达到的效果通过自主训练及其过程中的相互帮带、取长补短,逐渐提升学生的教学等各项实践能力,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自我培养,最终使学生能够胜任各项学校心理辅导工作。
2.项目主要内容
项目内容构成分为三个层次:观察/模仿学习、认知层面学习、渐进强化训练。其中心理名师“请进来”、未来心理健康教师“走出去”属于观察/模仿学习,是通过开展“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活动,让学生从情感层面上对未来教师职业充满信心;心理教师职业训练资源建设和“心之翼”读书会属于认知层面学习,为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和训练技能奠定基础;“心之翼”成长沙龙和教学技能竞赛等一系列活动属于渐进强化训练,是对学生知识习得和技能训练的有效检验。项目实施的具体内容如下:
(1)前期:在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面向师范生发放成长意向调查表(电子问卷)进行调查;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提升学校心理辅导教师应具备的各项职业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能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各项技能)的不同需求。
(2)成立“心之翼”成长联盟。“心之翼”成长联盟由三、四年级本科生为主体,一、二年级为辅的全院范围内本科生共同参与的组织,成长联盟的活动单元是由不同年级学生组成若干跨年级小组,旨在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交流、相互帮带、取长补短、提高心理教师职业能力的自我发展的平台。
(3)“心之翼”成长联盟每两周举办一次“心之翼”成长沙龙,以实现对心理健康教师职业能力的训练。每期将邀请一名专业老师进行指导。以心理健康教育某个板块为主题,由小组轮流主持,学生就自己或同伴的成长经历以及所了解到的中小学实习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交流,通过自由发言讨论每个板块要求的技能及处理好该板块的技巧,有意愿的学生可以做好PPT现场模拟课堂进行更真实的交流,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互换知识与技能,发现自己的弱点并吸取别人的长处。
(4)“心之翼”成长联盟将分小组每周举办一次“心之翼”读书会。读书主题包括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案例、教育名著、心理咨询专著等。读书会上,成员分享自己读过的教育名著、教育典型成功案例。
(5)心理名师“请进来”。“心之翼”成长联盟定期邀请校外导师进课堂,现场展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本科生进行授课。根据一些与教学实践联系比较密切的课程的需求,由各位课程主讲教师开辟相关的专题,邀请经验丰富的校外导师进大学课堂,为本科生讲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题设计、中学心理辅导实践过程、技巧等。“心之翼”成长联盟会在训练中后期举办不同主题的专家工作坊,分批邀请若干中学的学校心理辅导名师与师范生进行“与学校心理辅导一线互动”的面对面交流。
(6)未来心理健康教师“走出去”。与实习基地实现无缝对接,现场观摩心理名师优质心理课。“心之翼”成长联盟将以10~15人一组,分赴各个基地,现场观摩心理健康教育课。
(7)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技能大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程设计及说课大赛,一方面考查了教师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考查了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口语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了心理辅导专业知识与心理课教学技能的综合运用。
(8)编写“心之翼”成长联盟专刊,作为师范生学习分享的平台,鼓励大家发表在整个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并邀请心理学院在心理健康教育方向工作的毕业生撰写有关心理教师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文章,通过这一平台,促进全院所有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的自我培养。
3.项目特色
(1)通过“请进来”,在吸取校外高水平心理名师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的同时,为师范生树立了优秀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榜样,使其切身体会到名师的成长与发展始于当下、始于不断完善自我,激励着师范生对教师职业充满激情。
(2)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将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入大学课堂和去实习基地现场观摩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直接的认识与感悟,使学生明确自主训练、实习的具体目标。
(3)活动以跨年级小组为单位,以大带小、互帮互带、组内合作、组间分享,全面推动不同年级学生教师职业能力水平。
(4)以读书会及“心理成长沙龙”的形式展开心理辅导教师职业能力的训练,自主互动性强;院刊专栏的建立,肯定成长,有利于分享,有利于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5)从榜样学习、现场观摩、资源建设、自主训练到教学技能比赛展示,整个项目实施符合建构主义学习观,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自主习得与应用。
4.项目实施效果
项目实施1年,累计组织开展了心理名师“请进来”10次;未来心理健康教师“走出去”4次;“心之翼”读书会3小组,每组20次;“心之翼”成长沙龙活动2期,10个小组,15个主题;朗诵比赛1次;板书设计大赛1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及教学技能大赛1次;实习总结交流会2次。总体上,项目实施的效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训练影响深远。“心之翼”成长联盟的系列自主训练活动对师范生职业生涯影响深远,尽管有很多师范生已经找到工作,但是他们仍然自愿参加“心之翼”成长联盟的系列活动,如读书会、成长沙龙、心理名师“请进来”等活动,继续感悟名师成长,继续为自己将来更好地胜任教师职业“充电”。
(2)教学技能明显提高。在我院组织的教学技能大赛中,有58名学生参赛,平均成绩在85分以上,优秀率为82.8%。我院评出一等奖3人,二等奖6人,三等奖10人。其中有3人代表我院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技能竞赛,1人获得二等奖,两人获得三等奖。
(3)专业学习与训练投入度高。我院邀请的中学一线心理专家评委对学生的总体评价很高,觉得我院提供的自主训练平台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设计的教案和课件比较有水平,而且十分用心,这为他们今后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专家们纷纷表示十分期待这批优秀学生尽快前往学校实习,为实习学校注入新鲜的活力。师范生的专业课程优良率也达到85%以上。
(4)项目具有示范性,辐射面广。以2008级带动其他年级、辅修生和研究生参与到“心之翼”成长联盟的活动中来;河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兄弟院校前来交流实践教学经验;项目开展了师范生实践教学效果调研,结果显示自主训练项目效果显著;积极组织了中学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总结和交流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方面的经验,切实推动了师范生作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同时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建设”上达成共识,拟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编写系列化、多元化、灵活生动的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和学生自助手册,同时建立资料库,方便教师间的资源共享。
三、教师职业能力自主训练的经验之谈
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能力是一种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能力,其技能、技巧的获得与提高一方面受到个人素质的影响,另一方面更有赖于在实践中与他人的交流与协作。
(1)注重树立教师职业理想。为师范生树立了优秀学校心理健康教师的榜样,使其切身体会到名师的成长与发展始于当下、始于不断完善自我,激励着师范生对教师职业充满激情。
(2)强调知识与技能交换。充分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运用各自擅长的知识和技能,交换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使双方达到互帮互助、互惠互利的目的。
(3)建立学习共同体。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信息素养、交流与组织能力等特点,建立学习共同体,即组成学习小组,并选出一名组长。小组成员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兴趣取向,获得不同的体验,并有机会接触不同的事物,扩展视野、积累经验。每个小组在解决自身所面临的教学任务时,既可以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又要进行必要的协商与交流,最终以有效的方式共同完成任务[2]。
参考文献:
[1]胡雪芬.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心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9,18(1):46-49.
[2]田春艳.现代教育视角下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繼续教育研究,2009(9):142-143.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