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破窗效应”,抓好学生养成教育

2017-05-19 17:35徐铁刚
教师·中 2017年4期
关键词:破窗效应育人德育

徐铁刚

“破窗效应”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由著名犯罪学家詹姆士·威尔逊和乔治·凯林提出。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扇建筑物的窗户,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的话,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而去打破更多的窗户。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其结果是: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类似的违法犯罪现象就会大面积滋生。

“破窗效应”对学校的学生教育和管理无疑有着积极的启示。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以下简称“我校”)针对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在克服“破窗效应”、加强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建设文明和谐校园、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一、舆论引导、全员育人—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学校要求教职员工发扬主人翁精神,做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构筑起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网络,实现育人无盲区、无死角。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不仅仅是制度的执行者,还应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注重“身教”,而不能做“破窗”者。禁止学生做的,教师自己首先不能做,如不得随地吐痰、不踩花草、不迟到、不早退等;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到,如看到地上有纸屑,便弯腰捡起放进垃圾箱,看到不文明的言行勇于制止等。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严于律己,从日常行为的点滴做好文明行为的表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染和教育学生。当然,作为人民教师,不但应该有积极务实的行动,而且应该有深刻而高远的思想认识,应该有对学校的真挚情怀,除了外在行为的示范,更要有对学生思想的引领,真正实现“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教育境界。教师率先垂范,学生自然会受到教师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思想品德更易于培养,良好的教育效果更易于形成,这比空洞的说教更为有效。因此,每一位教师应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真正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正面教育、相互督促—强化学生的是非观念

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及时组织学生学习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及时下载教育部组织制作的守则歌曲视频以及宣传片等内容,在学校的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2016年9月,中国教育学会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后,学校及时组织全校师生认真学习,制定贯彻落实措施,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校加强学生教育工作的阵地建设,每个班级师生群策群力、民主集中,提炼出自己班级的班训、班歌、班级公约等班级文化,将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渗透其中,设计制作成了两块班级文化牌,挂在班级教室门口处醒目位置。此外,每个班级都编辑制作了班级周刊,上传在校园网站上,学生、老师、家长都可随时查看学生的精彩表现和不足之处。此外,各年级各个班级还充分利用班会这一块德育主阵地,通过开展如讲故事、小组合作探究、情境表演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主题班会活动,深化学生认识,在交流探讨中把外在的理论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认识。

三、制度落实、责任明晰—落实管理的责任主体

要减少或避免“破窗”行为的产生,還必须强化管理、防微杜渐,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呈现出一种“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态势。我校制订了《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学生行为规范要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学生常规检查评比制度》,努力构建一套严谨、规范、有效的管理制度,从学生遵守纪律、爱护公物、讲究卫生、文明礼貌、学习常规等方面都进行细化,明确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我校利用升旗仪式和校会等场合,运用多种形式对模范遵守的学生进行表扬,对触犯制度的学生根据情节的轻重,进行及时规劝或处罚。对“破窗”者进行及时、适当的惩戒是学校经常采取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方式,对一些平时纪律比较懒散的学生能起到一种震慑作用,其一些不好的行为也会因此有所收敛,其他学生也能从中受到教育,从而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校还要求对学生行为的表扬或处罚,最后都要量化计分到年级、到班级,对整个年级、班级的评价造成影响,对学期内能评为“文明礼仪达标班、示范班”的班级增加“三好学生”等评优名额,促进全体学生遵纪守规、向善向美。

四、检查到位、及时纠正—不让“破窗”形成“效应”

制定了规章制度,关键还在于落实。学校制定多级检查制度,要求全体行政干部和值班教师各司其职,深入教育教学一线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在QQ群、微信群中通报,由主管部门及时查处;要求年级组长、班主任做有心人,经常下班、下寝室巡视督查,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了解;要求科任老师主动作为,协助班主任督促检查学生;自主执勤班级学生认真履职,发现不文明行为及时提醒,无法自行处理的报告老师处理;各班还要安排学生“纪检干部”,提醒和制止“破窗”行为。多层次的检查督促机制,能有效发现“破窗”苗头,提醒那些有犯错误苗头的人,把他们犯错的趋向扼杀在萌芽状态。巡视与督促加强了,“破窗”自然就少了。学校制定了快速反应机制,对“破窗”及时纠正。如学生迟到缺课、课堂不认真、语言不文明、抄袭舞弊、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踩踏花草、破坏公物等一些违纪行为,发现一起,追责一起,处理通报一起;对被破坏的公物原则上在24小时内予以修复更换。这样及时修补好第一扇“破窗”,让“破窗”不再成为“效应”,环境优雅整洁了,学生的文明意识更强了,行为习惯更好了,违纪行为便大为减少了。值得一提的是,在实施相关惩戒和纠正行为的过程中,学校相关教育者本着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教育方针,力求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深处,研究和了解学生行为的动机及原因,充分利用我校心理咨询室力量,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学生相关行为做心理、习惯等全面分析,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让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通过加强爱校教育、感恩教育等,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让学生把为学校发展做出努力的观念放在心上,落实于行动中。

五、升华认识、内化行为—培养良好的核心素养

任何一种道德现象,只有当学生对它产生了正确的认识后,才有可能内化为情感和思想,外化为行为和习惯。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使其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不良的习惯会毁了人的一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又细致的过程,必须持之以恒,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经年累月,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使学生自觉遵守规章制度,达到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六、结语

学校实施长沙市首批德育项目化建设项目——“初中生自我教育”,项目以学生的养成教育作为其中主要内容之一,致力“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和“自我教育”引导下综合素质的提高,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我教育。我们以克服“破窗效应”为学校“初中生自我教育”德育项目的切入点,形成为了学校、年级、班级、家委会四位一体的德育构架。同时,学校应以全员育人为抓手,充分发挥各类德育阵地的作用,克服“破窗效应”,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及素质的提高,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以及学校的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破窗效应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破窗效应对家庭教育的启示
论“破窗理论”及其在环境犯罪防控中的应用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