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水性质的探究》的反思性教学实践

2017-05-18 09:19陈静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13期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陈静

【摘要】本文拟从《氯水性质的探究》教学实践中从课前的预设、课堂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改进的过程,尝试对反思性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反思调整

【中圖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181-02

一、反思性教学的内涵

教师成长不仅在于教学经验的增长,还应表现在对教学的不断反思。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学对象的差异性和教学情境的不确定性,导致教学决策具有明显的不可重复性和不可预见性,教师为了使教学过程更加合理,必须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反思,对正在进行或已经结束的教学活动及时进行调整和补救,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这就是反思性教学。

二、反思性教学的实践

(一)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

氯气是学生进入高中后的首次接触的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只能基于初中化学的基础。氯水的成分之一盐酸中的H+、Cl-的定性检验方法,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前面所学的“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的巩固和理解,更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2.学生分析

我校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扎实,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比较强,但由于参与探究的机会不多,探究意识和能力还是有欠缺的。给学生在学习上一定的自由度,根据盐酸和次氯酸的性质设计实验,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氯水性质的探究。学生的探究尽管可能不完整、严密,但对于科学研究而言,参与就是进步、就是成功。

3.课前预设

这部分内容涉及的实验较多,可以设计为一个较为开放的教学环境,尝试在更真实的教学环境中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得学生在探究中感受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本课我做了比较充分的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实验方案:

(1)观察氯水的颜色——推测:氯水中含有Cl2分子。

(2)用蓝色石蕊试纸测氯水的酸碱性——推测:氯水呈酸性可能有盐酸。如何验证存在盐酸?

(3)实验(2)中变红的石蕊试纸很快变白——推测:氯水可能有漂白作用。是Cl2还是其它微粒?

(4)可能是盐酸?做对比实验。

(5)根据反应方程式,推断氯水中可能含有Cl2、H2O、HCl、HClO。而前三种微粒都不能使布条褪色,说明只能来自HClO。

(二)课堂实施

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课堂是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实践的重要阵地。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氯气与水反应的产物比较清楚的,这时再化大量的时间逐个分析可能存在的微粒已没有任何意义了,于是把整堂课的思路及时进行了调整:实验(2)的探究基本变成了利用H+、Cl-的性质验证这两种离子的存在,请学生设计实验并验证,把重点改为探究HClO的漂白性。

在探究HClO漂白性过程中,我课前本来设计由学生根据氯水使蓝色石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的现象,再结合对比实验,推出氯水的漂白性是HClO的作用这一结论。但在上课时,让学生验证盐酸的酸性时,有一组学生设计成“向NaOH的酚酞溶液中滴入氯水”,他们认为NaOH的酚酞溶液褪色是因为盐酸的酸性。

这个问题的提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非常兴奋,我就顺势请学生讨论能否利用现有的仪器和试剂,来证明NaOH的酚酞溶液褪色的真正原因?究竟是酸性还是HClO漂白性所致?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提出:在向褪色的溶液中加入NaOH,看红色是否再现判断褪色原因,如出现红色则是因为酸性,反之则说明是因为HClO跟酚酞反应了,即为HClO漂白性的本质。

(三)课后反思

课后我发现,以往学生实验目标达成率很高,但有相当一部分是依葫芦画瓢。上课时,教师能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信心,让他们放开去探究,探究过程中学生的实验设计看起来还很不成熟,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问题的深入思考还是让我很感动的,在讨论问题时的积极参与是我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没有感受到的。

这节课在探究过程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补救,所以教学进度就比较慢,但学生对氯水的性质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了。我们不能用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任务去强求课前准备的内容的完成,更要重视学生目标的达成情况。

三、反思性教学的反思

(一)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到,开放性的问题和教学环境使教师没有了以往的那种优越感,在课前我们无法预测课堂中可能出现的情况,从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到顺着学生的思路走,教师要学会不断地反思、适应和改进,真正做到与学生一起成长。当然这种反思和适应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要熟悉、对教学各环节的理解要深刻,这样才能根据问题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补助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由于同样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可能不同,不同的班级对于同一个问题出现的原因也会不同,多与学生沟通,避免教师的主观臆测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对教育理念的反思

新课程理念认为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可以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这样的学习结果可以持久。对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应予以足够重视,这不仅是对学生思考行为的肯定,更是对这种行为的强化,在以后相似的问题情景中,他们会有强烈的愿望去制服。我认为这种学习的愿望应该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

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在课前的备课中是无法完全预料的,在教学中出现这些问题后,不要回避,应该主动反思,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及时纠正和调节。由于社会和家长对高考的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使我们很难真正放开手脚,把探究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我们没有时间去进行充分的反思和改进。新课程的理念外化为教学行为,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猜你喜欢
反思性教学
浅谈反思性教学在初中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反思性教学在外国语言学课程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反思性教学的实践运用分析
反思性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浅谈
浅谈反思性教学在外国语言学课程教改中的探索
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反思性教学提升幼儿园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