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本文通过概述我国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教育信息化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现状 瓶颈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044-01
一、我国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1.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为我国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做出科学规划。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通过加强引导、政策倾斜等措施,努力营造外部环境,为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培育了“沃土”。
2.经费投入持续增加,软硬件条件明显改善。近年来,随着各方面投入的逐年增加,我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进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主要表现为:一是我国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建成,并处于不断完善中;二是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三是数字化教育资源不断丰富,但是教育信息资源缺乏共享性;四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不断融合。
3.开展地方试点,不断摸索前进方向。近年来,全国各地纷纷结合自身实际,重视信息化的功能定位,从规划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着手,开展信息化教育试点。通过试点进行探索,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浪费,同时不断总结经验,相互交流好的做法,教育信息化总体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
二、困难与瓶颈
信息化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实施起来相当复杂,目前还找不到非常成熟成功的区域样本供参照。我国中小学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与阻力,与“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和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仍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教育系统上下、家长和社会各界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清晰和统一;二是城乡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很不均衡,驾驭先进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提升;三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还不够紧密,信息化教育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两张皮”的现象仍旧存在;四是发展信息化教育的投入機制还不够完善,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推进力度还不够均衡;五是持续推进信息化教育的创新力度还不够,考评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对策与建议
要突破制约信息化教育发展的困难与瓶颈,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1.要进一步提高认知水平。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宣传形式,介绍教育信息化的相关内容,使社会各界充分了解教育信息化的优越性,揭开其“神秘面纱”。二是用成绩为自己“代言”。用更扎实的举措加大教育信息化推进力度,用更实在的成效改变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对发展信息化教育的疑虑。
2.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培养。一是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持续开展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能力培训;二是明确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评聘办法,重视信息技术专业人才梯队建设;三是优化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计划和课程体系,鼓励高校信息化相关学科毕业生到基层单位或学校从事教育信息化工作。
3.要进一步重视应用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与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突破教育难点,提升核心素养。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加强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制定和应用推广,确保数字教育资源、软硬件资源、教育管理信息资源等各方面内容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4.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建议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坚持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立健全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切实保障信息化教育的发展需求。一是“广开源”,建议按照“政府主导、分级投入、多方筹措、均衡发展”的原则,鼓励多方参与投入建设,不断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二是“调结构”,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力度,尤其要加强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教育信息化的经费支持。
5.要进一步探索激励机制。建议认真总结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以及教训,促进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育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同时研究探索教育信息化相关从业人员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郭涛,王亮.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2):106-108.
[2]焦建利,贾义敏,任改梅.教育信息化宏观政策与战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01):25-32.
[3]张文波.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328):39-43.
作者简介:
沈榆峰(1987.11-),男,汉族,四川大竹人,硕士研究生。